怎麼樣才能一眼看透一家上市公司股票 的好壞?簡單,易懂,實用

2019-07-20     主題獵手鴻飛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操盤策略和龍頭戰法,乾貨源源不斷。

目前中國的股市已經變成了機構互相博弈的股票市場,在這場博弈中,由於散戶的資金少,進出股市很快,一秒鐘就可完成,散戶利用自已的資金少,進出股市快的優勢,在和機構博弈中,可能成為股市上最大的贏家。散戶要想生存只有價值投資才是王道,那麼價值投資到底應該注重哪些方面呢?公司又有什麼特徵呢,下面小編從各個方面來詳細介紹下。

對於投資者而言,炒股不外乎做短線或是中長線,短線炒股通過快進快出賺取差價,而長線投資注重的則是股票的成長性,那麼怎麼樣才能一眼看透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好壞?

僅限價值投資

第一步:經濟分析

任何人或者任何公司都無法逃脫經濟大壞境的影響,因此我們在為自己挑選上市公司股票前,應該先從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開始著手。

可是一說到分析經濟形勢,筆者就很頭疼。筆者曾說預測經濟形勢難於上青天。即使是最優秀的經濟學家也很難準確地判斷未來經濟的走向,更何況像筆者這樣智商平庸的人呢?不過,難判斷並不表示無從下手。在多如牛毛的各類經濟數據中,至少有兩類是非常容易讀懂的。第一類是財政政策。所謂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判斷財政政策對不同行業和公司的影響呢?在所有的財政政策中,有一些政策的實施對行業及公司的影響可謂是簡單粗暴。例如,國家如果增加煙草稅,則會直接對煙草行業的盈利前景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另一些財政政策,則會間接地對行業產生影響。例如,國家如果加大對基建項目的財政支出,那麼最易受惠的行業有哪些呢?毫無疑問,鋼鐵和水泥行業一定是最先嘗到甜頭的(具體可參照國家的四萬億計劃)。第二類經濟數據是和貨幣政策相關的。

第二步:行業分析

分析完了經濟走勢,接下來就需要選擇幾個未來前景看好的行業來做進一步的分析了。相比枯燥乏味的經濟分析,行業分析會顯得有趣很多。

不過,有時候行業分析也需要對行業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行。華爾街投行們在招聘行業分析師時最歡迎復合型人才的加入,例如醫藥類行業的分析師需要同時具備生物學和金融學的復合背景,畢竟只有具備生物學知識的分析師才有能力判斷諸如某某醫藥類公司全新研發的抗抑鬱藥物能否通過FDA的審核這樣的問題。看到這裡,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即使你沒有復合背景,但你的專業或者職業就是你的優勢!如果你是騰訊員工,那你一定比別人更了解網際網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你是銀行信貸部員工,那你一定比其他人更懂金融行業;如果你是順風快遞員,那你一定更懂物流。所以,請停止隨便相信電視里那些股市磚家為你推薦的股票能幫你賺到錢,在選購股票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除了公司的名字之外你對那家公司還了解多少?如果你更懂網際網路,為何又要去買一隻自己不熟悉的醫藥類的股票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即使你的金融知識有限也沒有關係,就從你熟悉和了解的行業開始,為自己挑選一隻至少能讀懂公司業務的優質股。

除此之外,有時候從經濟周期來判斷行業的走勢也是一種聰明的做法。例如,在經濟繁榮期,一些周期性行業通常也會迎來春天,比如鋼鐵或者汽車。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在經濟蕭條期,這些行業也會相應地遇到寒冬。相反,一些非周期性行業在經濟衰退期受到的打擊就會小的多,比如零售業。因為即使經濟狀況糟糕,人們對日用品的需求並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動。

除了經濟因素外,人口特徵對行業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例如,美國的嬰兒潮(二戰結束後,大批軍人返回美國。在此後的數十年間,美國共有7590萬嬰兒誕生)在上世紀60,70年代為玩具,流行音樂等產業帶來了高速的增長。而步入70年代末,80年代之後,這批成長後的嬰兒們又帶動了房地產和汽車行業的興旺。類似的例子還有日本人口的老齡化帶動了醫療產業的發展等等。寫到這裡,筆者不禁想到咱們這批獨生子女又帶動了中國哪些行業的增長呢,筆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第三步:公司分析

選定了特定的行業,接下來就需要在行業中挑選出優質的公司了。最後一步的公司分析應該說最為複雜,需要涉及到估值什麼的,在這一期的專欄里筆者並不打算說的太具體,旨在說個概念。

雖然挑選優質股票的方式有千千萬,但是筆者最推崇的還是彼得林奇(投資界的大神,有興趣的朋友請百度之)在其著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中所介紹的那一種:從你家附近找,從你熟悉的產品開始找。彼得林奇曾說他的妻子卡洛琳是他最好的信息來源之一。他曾從其妻子的口中得知L』eggs這種絲襪做工精細,並且已經慢慢開始在女性群體中流行。機智的彼得林奇立馬開始對生產L』eggs絲襪的Hanes公司著手研究,最終發現了這隻大牛股。那些不愛聽女朋友或者老婆嘮叨的男人們,多麼痛的領悟!

不過,找到了受歡迎的產品只是公司分析的第一步而已,接下來的工作還包括公司財報的研讀等較為專業的部分,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如何挑選品種、制定入場、離場計劃

擇時和擇股目前都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問題,ETF基金號稱擇時和擇股都是徒勞的,因此採取複製指數的策略交易。對此市場的分歧很大,我們求同存異。畢竟讓大家和ETF基金一樣隨機買入是不太現實的,根據常規的經驗,在一個市盈率在10倍——100倍波動的市場中,如果100倍PE入場,後面要想再取得理想的年化收益率,確實是很困難了。因此筆者贊成各種有利於戰勝隨機入市的策略計劃。

在我們的投資中任何的操作都要基於某種投資信念,有人崇尚價值,有人尊重趨勢,有人精於投機。而筆者嘗試用「預測派」和「應對派」來進行更大範疇的分類。其中「預測派」又進一步細分為:價值投資、成長股投資、趨勢投資、技術分析等等,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研究機構、投資者以預測派為主。而「應對派」的方法主要是:將市場未來各種走勢進行完全分類並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通過截斷虧損、放開盈利,小虧大盈實現盈利。應對派常規來說可以劃分為「趨勢」、「震盪」兩種交易模式以及他們兩者的組合。至於套利高頻等交易的特殊性,暫不歸類討論。

對於老股民來說,應該大多數都選擇了預測派中某個流派,或價值或技術,如果您之前已經能夠穩定盈利(5年以上),不妨繼續精進;而對於長期預測而穩定虧損的預測派投資者,不妨置之死地,考慮轉變為「應對派」嘗試一下。對於新股民來說,筆者強烈建議選擇「應對派」,一開始先走向不虧、小虧的道路;避免出現大幅虧損,等度過了漫長的學費期,有了一定的交易經驗,如有需要再選擇部分具有機率優勢的預測方法加入交易策略。

對於「預測派」的各種選股方法、入市策略、離場策略,雪球以及各類書籍均有詳細介紹,筆者暫不妄論。本文筆者主要對「應對派」的品種選擇、入場、離場進行整理介紹。 「應對派」中,關於品種選擇,不管是震盪模式還是趨勢模式,盈利均來自於價差,也就是說股票只要能夠產生股價波動就有盈利可能,事實上,不管是期貨、股票、外匯,任何交易品種只不過是價格變動的載體,任何一支股票都只不過是一個承載價格波動的載體!因此,筆者的看法是,在有嚴格的止損保護下,只要基本面沒有明顯的瑕疵(如退市風險),那麼存在良好波動性並有良好流動性的品種就是好品種,反之不好的品種就是:缺乏流動以及股性不活躍的股票。

其實,在一個有上億投資者參與的市場中,你要比別人更聰明地發現價值漏洞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是10個人參與的市場,挖掘牛股肯定是對收益有增進的,但是一個1億人參與的市場,這種努力對總收益的貢獻度,必定是微弱的,比如只能有1-5%的提高。但是當把所有交易品種當做是價格波動的載體之後,我們可以把大量尋找牛股的時間精力釋放出來,用於更加全局的資產配資、風險管理,優化入場離場、止盈止損參數,提高領悟與執行力等方面,這些努力對總收益的貢獻度是巨大的,至少是百分之幾十的提高。

事實上,那段時間最妖的股票特力A、上海普天、洛陽玻璃等,大多找不到基本面上漲的理由,A\\B股、A\\H股走勢相差極大。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來自於股價波動中「截斷虧損、放開盈利,整體小虧大盈」,那麼我們的選擇範圍豁然開朗——全市場有價格波動的活躍品種,具體關注階段漲跌幅、成交量、換手率等。至於入場、離場的時點我們需要借用一些技術指標,但這裡的指標並非用於預測未來漲跌,更不是通過指標疊加來增加預測的機率。而在於我們入場、離場總需要某種觸發條件,承載我們這些觸發條件的工具我們選擇最直觀明了技術指標,例如K線、均線、BOLL線等。這個與技術派運用指標預測有本質區別。


一個日線級別的作業系統

一、資金管理

1)初始倉位: 假設單次倉位風險為本金2%風險、單筆交易止損幅度為8%;100萬本金。 100萬X 2%=2萬 2萬/ 8% =25萬市值倉位,即初始四分之一倉位。如果只願承擔1%風險,倉位繼續減半即可。

2)加減倉策略:盈利5—8%把止損價提高到成本價,此後可加倉本金2%風險的倉位;以此類推,只要之前倉位止損價上移動到成本以上,現有倉位不再虧損之後,可一直加倉直至滿倉,乃至槓桿。

3)停倉計劃:帳戶達到年度虧損上限,如年度達到10—15%虧損,停止開新倉;帳戶達到總虧損上限,如總虧損20—30%,停止開倉。

說明:盈利後並把止損上移到成本後加倉,可以確保某一個時刻總的風險維持在較低水平;加倉策略在遇到單邊牛市時能夠較快加到重倉、滿倉;並不排斥槓桿,當所有倉位都是盈利,本金用足的情況下,自然可以使用低利率的槓桿資金,期貨採用保證金交易,性質等於0利率融資槓桿交易,因此加倉策略在期貨中效果是最佳的。

二、策略選擇:根據K線收盤處在20日、60日均線的不同位置完全分為4類。

1、K線 < MA20 < MA60

不開新倉策略,如觸發止盈止損離場。

例如2015年6月底、8月底。

2、MA20 < K線 < MA60

震盪策略—低吸高拋

3、MA60 < MA20

趨勢策略—高買高賣

例如2014年11、12月、2015年3、4、5月。

4、MA60 < K線 < MA20

震盪策略—低吸高拋

例如15.12.9此時此刻。

說明:趨勢策略適合單邊牛市,即 MA60 < MA20

如圖所示:

在直角邊框的階段,大盤指數同時在20、60日均線上方,屬於逼空行情,肯定沒有回調「低買」的機會,因此只能採用「趨勢策略」,高買高賣;

而在鈍角邊框階段,大盤指數同時在20、60日均線下方,屬於熊市行情,即使「低買」也是大機率套牢,儘量採用休息,不開新倉的策略。特別提醒:此階段現有倉位如果沒有觸及止盈、止損,可以繼續持倉,出現持有局部熱點躲過大熊市的運氣階段不要浪費。

其餘階段,即K線處於20、60日兩條均線之間,不管20日在60日上還是60日在20日之上,大盤均可上可下階段,採用震盪策略,低買高賣,降低盈利目標。

三、品種及止盈止損選擇

品種:換手率10%—25% 的個股 + 有群體效應的板塊

A震盪策略

1)入場:突破回踩 (突破回調8—10%或boll中軌)

2)止損:-8%或 0.5—0.8ATR;盈利5%以上後止損價上移到成本價

3)止盈:15%或1—1.5ATR

4)時間止損:5、10天不觸及止損、止盈價格離場

B趨勢策略

1)入場:站上5日、10日均線

2)止損:10—15%或1.2—1.5ATR;盈利8%以上止損價上移到成本價

3)止盈:20—30%或2—3ATR或跌破20、10、5日趨勢線或最高價回撤15%。

4)時間止損:10、20天不觸及止損、止盈價格離場

說明:

止損策略,不管是絕對值-8%還是0.5倍ATR,目的是控制最大虧損幅度;

止盈策略,趨勢策略的止盈目標是儘量的放開盈利空間;震盪策略的止盈目標是實現大約2倍賠率(平均盈利/平均虧損》2)

時間止損:買入後既不止損也不止盈的機率也很大,要給出足夠的時間讓行情去發展;反之到了計劃的時間果斷出場。重新觸發入場當做全新的一次交易。


價值投資有哪些要點?

1、買股票就是投資企業,股權思維;

股票就是企業!而不只是一種可交易的證券。要以經營者的眼光來看待股票,而不是交易者。不要去過度關注市場走勢,而把精力集中在企業上面。這是最基本的投資態度!股票即是企業,投資股票就是投資企業!

2、買自己了解的企業,能力圈;

所謂了解,當然不是非要成為某一行業的專家,而是對於行業對於公司一些基本的情況都要有足夠的了解。起碼能看明白公司的業務、競爭優勢、盈利模式、以及資產狀況等。才能夠大致的評估其前景。否則根本無法對其估值。所以,不熟悉的公司,再吸引人也不要去買。

3、投資要有逆向思維,第二層思維;

第二層思維是考慮未來究竟會出現什麼結果?未來的前景真的有那麼樂觀或者真有那麼悲觀嗎?股價是否反應過度了?人們是否是受市場情緒的影響?人人都看好的,也許並沒有那麼好!人人都不看好的,也許並沒有那麼壞。不要相信人多的地方一定是對的,也不要相信人少的地方一定是錯的。更不要盲目的相信股市總是有效或者總是無效。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判斷,無論結果是否與別人一致,堅持自己的判斷。

4、不要被市場先生所影響,獨立客觀理性;

市場先生只能告訴你「價格」是多少,而價值先生告訴你的才是「價值」是多少。市場先生經常會變得樂觀狂熱或者悲觀恐懼,情緒極不穩定。有時候它只能看到樂觀、積極、有利的因素,進而報出很高的股票價格。而另一些時候它只能看到悲觀、消極、困難和麻煩,進而報出很低的股票價格。短期價格漲跌除了證明市場的短期情緒以外,什麼也證明不了!

5、買好的更要買的好,優秀+便宜;

價值投資的核心就是買入價格大幅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最重要的是企業的價值,但是更加重要的不是要買入一家優秀的高價值的企業,而是要以便宜的價格買入一家優秀的高價值的企業。投資股票重要的不但是要買好的優秀企業,更要價格便宜買的好!

6、企業的內在價值估算,價值評估;

評估企業的價值是必須的,否則你拿什麼去衡量股票價格是貴還是便宜?但是不要期望自己能夠精確計算出企業的內在價值,實際上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方法或公式能夠精確計算出企業價值。因為企業的未來盈利不可能像債券利息一樣的穩定不變,它會受非常多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7、投資要有足夠的耐心。

巴菲特說:「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劣質企業的敵人。」短時間看,也許垃圾股也能漲上天。但是長時間來看,為你賺到錢的一定是那些你耐心挑選出的好公司,耐心的等待好價格買入,耐心的等待收穫的優秀公司。巴菲特持有一隻股票通常都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充分享受優質企業帶來的複利增長。複利這個東西是很可怕的,隨著時間的增長,複利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但是如果你以短時間看卻沒那麼出奇。很多時候短期的價值與價格會出現嚴重的偏離,你要做的是保持理性,利用這種偏離,而不是被「非理性」所支配。同時你要保持良好的耐心,無論是買入之前的「等待好價格」,還是買入之後的「等待價值回歸」,亦或是「等待企業的價值增長」,這都需要耐心!

六:為何價值投資在A股更加有效呢?

如今在美國市場,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的占比超過95%,正因為機構投資者規模龐大、能力超群,股票投資已經淪為一場輸家的遊戲。即使是聰明絕頂、天賦異稟、勤奮過人,但是做為市場整體中的一部分,大多數投資者仍然不可能超越市場,超越自己的表現。正是因為國外市場由專業機構主導市場,才使得市場有效性提升。在這樣一個市場中投資,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想要戰勝市場變得更加困難。

反觀我們A股市場,A股散戶持股比重大概為55%,機構持股比重為45%。其中包括3%的基金、2%保險資金、1%企業部門和社保資金。在全球對比的話,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總市值比值居中,機構投資者/流通市值比值靠後,機構化程度還遠遠不夠。雖然我認同市場在短期很多時候是無效的,或者說是效率低下的。但總的來說,專業機構投資者占比越高,其有效性也就相應越強,想要戰勝市場就越難。我們A股市場散戶為主,有效性更低,所以這給了投資者戰勝市場、取得超額收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土壤。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以及市場的逐步成熟,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增多,總有一天我們市場的有效性也將提升,最終也會淪為「輸家的遊戲」,那時候想要戰勝市場將會比現在困難!

同時,正是因為我們的A股市場短期更加的無效,才使得股市漲跌波動幅度更大,市場的不理性更加嚴重,漲的快,跌的久,投資者所經受的考驗與承受的痛苦更多,以至於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

市場短期的情緒波動越大,股價的漲跌幅度就會越大,價值與價格的偏離也就越嚴重,時間也就越長,所以很多失去理性與耐心的投資者才會覺得A股市場不適合價值投資。其實恰恰相反,A股市場更加適合價值投資,這為那些極少數能夠保持理性與耐心的投資者所創造的機會更大。

明明至少價值10元的股票,跌到6元就可以買了,但是我們這裡甚至可以跌到4元甚至2元。而上漲也是如此,經常的漲過頭。這為那些懂常識、夠理性、有耐心、敢於逆勢而動的真價投提供了巨大的投資機會!

價值投資其實就是依據市場先生的錯誤報價來做投資決策,市場先生波動的越大 越久,真正的價值投資者賺的就越多。當然,這更加考驗「人性的弱點」,而一旦你經得住考驗,獲利也將是十分豐厚的!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操盤策略和龍頭戰法,乾貨源源不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uvFE2wBmyVoG_1Zsg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