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會覺得因為家人而累,但是給加油的也是他們!
我沒想過會因為這部片子,最終淚流不止,作為一個行走在都市裡,享受孤獨的怪獸,我們應該都學會了獨自承受寂寞,然後把淚點都調得很高。
可能是因為車太賢,作為主演,腦海中總是浮現他演過的那些喜劇,無辜的表情,豐富的動作。讓我以為,這真的就是一部喜劇片。
可當年《我的野蠻女友》也並不是一部純喜劇搞怪都市言情片,相反,他用搞怪的風格,慢慢烘托出了一出真愛奇遇記,既浪漫,又虐心。
而這部《開心家族》(又名《開心鬼上身》),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上個世紀黃百鳴的《開心鬼》系列。特別是看了片子的介紹,一個尋死的男人,無意間與四個鬼有了瓜葛,然後為了圓這些鬼的願望,發生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那麼,大概這看起來會是一個簡單的劇情。
劇情可以很簡單,故事也可以似曾相識。
但是如何把故事講好,通過誰來講,這就是一門藝術。我一直覺得,這才是一部好電影的精髓。
曾經看過一句話:現在的人,都在試圖把溝通的語言,變得簡便明了。然而,一旦這樣,那溝通的語言就失去了意義,因為語義不甚明了,所以才有了溝通的必要和可能。
這裡面其實有兩層意義,一者,是人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種動態的,人的話語也並非完全能代表一個人當下的情緒或者觀點,所謂三思後行,其實也是讓語言之外的行為,變得合理和可操控。
二來,當下的人類,越來越不願交際或者不善交際,或許是都忙,或許是都不願花時間去了解新的人,新的事物。
這也是為何人與人之間,總是會存在各種誤會,也才導致了各種矛盾和遺憾。
人,總是儘可能掩藏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而選擇性展示自己相對好的一面。
所以,從人的角度來說,如果一旦把語義表達明確,把誤會揭開,那事情就變得明了。然而,這在電影層面來說,其實不夠持久性震撼人心。
於是,電影里就有了鬼文化。
鬼,是人類虛構的文化符號,它最直觀的解釋,就是人死後在人間的精神殘留。
東方文化很重視鬼,天堂地府往往寄託著生者對逝去的人的哀思,這其實就是一種永遠無法圓滿的遺憾。
包括對父母的贍養,對夢想的追逐,對愛情的渴望,對欺騙的憤怒等等,人活在世,也就有機會去完成這種種遺憾,但是一旦離開人世,那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場空。
這給了電影最好的表達方式,影視化的符號,總要讓我們有情感的共鳴,而不只是一杯寡淡的白開水。
所以,創造衝突,是最好的手段。
曾經有遺憾,那些未曾說出口的話語,那些未曾付諸實踐的努力,那些未曾相濡以沫的人,都用跨越生死的形式,通過熒幕重現。
所以,黃百鳴的《開心鬼》系列,正是一個清朝秀才在人的幫助下重新投胎,順便幫忙解決人間的不平等。
這部《開心家族》,正是四隻鬼通過主角完成自己的夢想,同時讓他勇敢追逐愛情,發現生命的美好的過程。
是不是所有的鬼片都大致類似,鬼代表著既定的事實,他們的出現無非就是完成生者或死者內心的夙願。只是,有的結局是悲慘的,有的結局是美好的。
人類,就是這樣喜歡語焉不詳,總是需要藉助別的事物,來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來找男主尚萬的四隻鬼,分別是「愛哭大嬸」、「抽煙大叔」、「喝酒爺爺」以及「好吃小鬼」。
四個看起來毫無關係,也與尚萬毫無瓜葛的鬼,最終纏上了男主。
而尚萬,卻是個資深廢柴,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沒有朋友,沒有收入。幾度尋死,卻總是莫名奇妙被救回來,最後一次自殺未遂,迎來了這四隻鬼。
他們都只想要尚萬幫忙圓自己的一個夢想。
喝酒爺爺的夢想是,找回一個舊相機。抽煙大叔的夢想是開一次計程車。好吃小鬼的夢想是看一次電影,吃一些好吃的。而愛哭大嬸的夢想是,陪喜歡的人吃一頓飯。
看似普通的夢想。本片在劇情上給了一個很好的處理方式——造出了女護士妍秀這條支線。
喝酒爺爺在醫院借尚萬的身體與老朋友重逢過程中,讓尚萬與妍秀初次相遇。而經過一番周轉,最終尚萬在警局老大手中拿回了那台相機,並還給了醫院裡的老朋友。
而總是與老朋友一起玩耍的一個老頭,其實就是妍秀的父親。最後在妍秀父親葬禮上,老朋友讓妍秀把相機交給真正的主人——尚萬。
好吃小鬼在讓尚萬實現自己看電影的夢想時,卻意外與妍秀相遇,妍秀帶著患癌的小朋友也來看電影。
抽煙大叔在實現自己開車的願望時,闖入停車場遇到了一個中年男人,得知他的妻子有了外遇,打算拋棄他。為了獲得一輛車,尚萬開始調查中年男人妻子的秘密。
原來她得了肺癌,同時又懷了中年男人的孩子,為了孩子健康出生,選擇不治療。解開了中年男人心中的謎團。
這個過程中,尚萬反覆出入妍秀的醫院,雙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最後兩人在用聽對方心跳的方式,給了情感的升華空間。
而最後愛哭大嬸在實現自己想要跟愛的人吃一頓飯的時候,卻怎麼也想不該找誰,於是乾脆拉著尚萬,一起在家中做飯。
大嬸提議邀請妍秀用餐,在去醫院找妍秀的過程中,目睹了妍秀與父親之間的矛盾,讓兩人之間產生了間隙。
圓夢環節的設定,本身很普通,一般來說觀眾都會去思考圓夢背後的意義,作為一個鬼魂,有未了的心愿,那一般都是生前的遺憾,所以這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但是導演採取了另一種方式,他一直沒有把四隻鬼的圓夢原因說出來。為了掩蓋,採取了兩個手段:
1、鬼是不能主動說出一些原因,除非尚萬主動問。在圓夢過程中,尚萬始終未曾關心四隻鬼的圓夢目的,只是想著趕緊做完這件事一了百了。
包括喝酒爺爺說要找相機,他想都不想就帶著對方翻遍全城的相機店,而最後才問出,原來相機並不在店裡。
包括尚萬幫助抽煙大叔找車的過程,也未事先了解就去找到了一輛豪車,結果其實大叔只想要一輛計程車。
2、妍秀的支線不可或缺。以上所有圓夢的過程中,都與妍秀以及她工作的醫院有直接關係。
包括喝酒爺爺的老友以及老友的病友,其實也是妍秀的父親。
包括好吃小鬼的搗亂讓尚萬與妍秀有了相處的機會。
包括抽煙大叔的助攻,讓妍秀對尚萬動了心。
妍秀的支線之所以處理得很好,一方面是給了尚萬愛的力量,讓他從對生活失去信心,到找回動力。
另一方面,是給了劇情的幌子,讓我們將糾纏尚萬的四隻鬼的圓夢背景,與妍秀掛鉤。
比如妍秀病入膏肓的父親,與喝酒爺爺相似。
比如病房裡的患癌小孩,被妍秀帶去看電影,與好吃小鬼相似。
比如最後妍秀說,自己的姐姐受過創傷,所以產生部分失憶,這與愛哭大嬸記不起自己想要一起吃飯的人相似。
所以,當我們開始在想,這四隻鬼似乎就構成了妍秀的家人,本片的主題,似乎就是通過尚萬,來幫助妍秀找到家人的感覺。
確實,片中還有妍秀與父親之間的親情隔閡,因為兒時的拋棄,讓她一直拒絕認可父親。
本片其實最核心的元素,是家人。
一開始失去生活意義的尚萬,正是因為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在孤兒院長大,每次兒童節會有一群人過來做樣子噓寒問暖,但是之後再也沒有人記起自己的名字,也沒有朋友來自己家中做客。
尚萬是孤獨的,他租住的房間其實很大,但是以往都是亂糟糟的,沒有任何溫馨的樣子。
而當四隻鬼住進他的家之後,一次回家,在門口脫掉鞋子的時候,像極了一家人回家團聚的樣子。
大家一起吃飯,一次看電視。當他回家之後,看到四隻鬼坐在屋裡,心中其實有那麼一絲對家的渴望。
他在想,如果他們都是人該多好。
家人就是如此,是一個人生活下去的動力,也是一個家得以支撐的精神因素。
但是,真正當我們面對親人的時候,我們往往發現不了家人的好。
就像尚萬在醫院被四隻鬼纏身,一個人背著四隻鬼,疲憊不堪的回家時,那才是許多家庭常有的畫面。
沒有家人的時候,我們渴望親人相伴。有家人的時候,卻又總是心煩意亂,受不了大家的打擾與折磨。
因此,每個家庭都是有或多或少的矛盾和誤會。
比如妍秀,她對父親的情感,就是父女關係從小情感缺失所造成的。雖然父親盡力在彌補,但是妍秀始終無法真正放下芥蒂。即使自己也不希望父親死去。
比如中年男人,以為妻子外遇想要拋棄自己,於是自暴自棄。其實,妻子自己承擔著壓力,只是不想讓他承受而已。
就像之前說的,生者的誤會可以解開,但是一旦陰陽相隔,這誤會和遺憾,將是永遠永遠。
妍秀父親的逝去,給了她很大的打擊,而尚萬也完成了四隻鬼的要求,卻因為與妍秀的關係生變,兩人都陷入低谷。
只是,最終妍秀發現了父親留給自己的禮物,明白了父親永遠是愛自己的。而尚萬在車內自殺時,想起了妍秀,最終重新燃起生命的熱情。
這個時候,我們似乎已經忘了四隻鬼的圓夢意義,已經將一切都歸咎到是在為妍秀發現家人的意義做情感鋪墊時,因為妍秀的一句話,把全片的情感再度升華。
妍秀吃著尚萬做的紫菜包飯,問道:一般紫菜包飯裡面,不是會放菠菜嗎?你怎麼會放水芹菜呢?
尚萬脫口而出:那個啊,是我媽媽,我媽媽說水芹菜對血液好,所以一直用水芹菜代替菠菜。
說完這話,尚萬終於醒悟。
原來,這四隻鬼並不是別人,而分別是自己的爺爺、爸爸、媽媽和哥哥。
小時候一次旅行,父親開著計程車,爺爺借了鄰居的相機要去拍照,卻在路上出了嚴重車禍,除了尚萬,其他人都當場死亡。
遺失的相機,被當時處理案件的警察偷偷收起來了,這也是為何喝酒爺爺要去找已經成為警局老大拿回相機的緣故。
而抽煙大叔,最終找到了計程車,帶著尚萬去海邊兜風,教尚萬游泳開車。
以及好吃小鬼,本是尚萬的哥哥,總是想著呵護弟弟,本來攢錢要請弟弟去看電影,卻被流氓打劫。
至於愛哭大嬸,其實就是想給孩子做頓飯,一家人一起吃。她在尚萬小的時候,看到菜市場母親挽著兒子的手一起買菜,就想著什麼時候等尚萬長大了,也可以挽著他的手,一起買菜。
其實,四隻鬼一直都在幫助尚萬,所謂的圓夢,其實主要是讓尚萬找回生活的希望,幫助他和護士妍秀走到一起。
為何造成這樣的誤會,其實就是之前埋下的伏筆,鬼是不會主動說出答案,但是尚萬始終沒有去問。
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可能會覺得因為家人而累,但是給加油的也是他們!
最後這場戲,就是在把前面所有的鋪墊輕輕一提,於是,那種對家人不言而喻的情緒就上來了。通過尚萬不斷往回奔跑的過程,喚起了尚萬對家人的記憶,讓尚萬找回自我。
這也是本片區別於一般性的鬼完成心愿的電影之處,沒有四處煽情,卻又撓中了觀眾的心窩。
家人就是如此,他們無論生死,始終都陪伴在愛的人身邊,不離不棄。
這大概就是人活著的意義,簡單,美好。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提到周星馳《少林足球》不是一部喜劇。很多觀眾私信我,說我過度解讀,人家就是一部喜劇。
這並不是我說的,周星馳自己在採訪的時候說,自己很多片子就是當作正劇來拍的,不知為何卻被觀眾當成喜劇。
後來我在想,這世上到底有沒有喜劇?
也許一些我們看的時候合不攏嘴的電影,其背後又有多少我們不曾知曉的悲慘呢?
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喜劇演員,最終卻得了抑鬱症,自殺身亡。
所以說,喜劇,只有當時看懂沉默了和當時笑了後來看懂沉默了之分。從來沒有完全的開心,如果有,那一定是假裝的。
周星馳的喜劇,就是當時笑得合不攏嘴,後來哭得像條狗。
而這部《開心家族》是當時就讓人淚流滿面。
-END-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