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老同志服務,原先只是寫一些文章投稿到龍岩市老體協主辦的《閩西老人體育》,經常得到袁利廷等老同志的關心。偶然機會,應邀到龍岩老年大學講了《感恩情懷》《美麗龍岩》等課程。
在從事龍岩市發改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工作的四年期間,與兩個老乾支部的關係密切,受到兩位老書記的支持和幫助。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市發改委老乾支部書記組織老黨員到長汀縣策武南坑村,聽取了黨的十九大代表沈騰香同志傳達精神,掛鉤該支部的我也參加,感動之際撰寫了活動消息在東南網推出。市糧食局老乾支部書記也厚愛我,讓我講了《為了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黨課,向老黨員們彙報學習黨的十九大心得體會。
我對兩個老黨員的印象很深。一個是原市糧食儲運站站長賴華標同志(已故),他定期向黨組織交學習心得體會,同時還談談對社會的看法。心得體會原來是手寫的,支部、機關黨委各送一份。有人問,沒布置,你為什麼那麼認真呢?老賴說,心甘情願。他看見許多人的心得體會不是手寫,誤以為上級最新要求是列印的,就自費到打字店折騰了一番。另一個是在市糧食局離休的南下幹部宋協法同志,他隨子女到廈門居住後,由於行動不便,就讓子女多年定期坐動車到龍岩,找組織交黨費。兩個老黨員交心得體會、定期交黨費的舉動,全現了很強的黨性,受教育的我也漸漸培養了不等上級黨組織布置,主動交黨費和結合實際撰寫心得體會的好習慣。
在職黨員進社區直接聯繫群眾,再次給我機會。2016年2月的一個傍晚,我在恆興綠景小區偶遇一老人摔倒,我做了好事。2018年10月15日晚在華蓮社區三樓,我所在的恆興綠景小區五號樓B梯組織「我們的重陽節——讓老人健康幸福」活動,由鄰居唱一首鄰居創作的歌曲、鄰居朗讀一篇鄰居寫的文章、鄰居講一堂老人的健康課、鄰居的孩子給爺爺表演節目、鄰居送吉祥等環節組成,難能可貴的是:一是演員和觀眾全是同樓道的鄰居,二是朗讀《陪老人也是家務》文章,唱的歌曲都有尊老敬老內容,作者都是本人。
2019年5月起我從黨務轉業務、第三次進入龍岩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從事項目審批服務工作。隨著老年人越來越多,必須要有更多服務老同志的建設項目,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學到老、活到老,老同志退休了後繼續學習、到老年大學「充電」是很好的。類似龍岩福利中心的養老院,是老有所養的好項目。醫養結合的項目,實現養老與醫療相結合,實現老人家病了後有人照顧、享受溫暖。我對上述的老年大學、養老院、醫養結合等老字號的建設項目是情有獨鐘的,從項目生成策劃環節入手,主動積極為項目業主出謀獻策,鞍前馬後認真服務。把本職崗位與做公益相結合,讓我有機會為老同志們多做點實事,這是很有意義的事。
2019年10月1日上午,我有幸組織和參加了所在的恆興綠景小區五號樓B梯「我們一起過國慶」活動,鄰居們組團看了該梯王紀永先生家的親人——紀益華等三位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章的革命老人……服務老人,從小處著手、從平時做起,必須的。
廖志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