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讀者來信:
木子李:
大學別後,留在上學城市工作,在婚配年齡,嫁給了一個當地有房男。那時候,對於未來的嚮往:有房子,有工作,就會有安全感。
真正和前夫在一起的生活是這樣的:1)在我懷孕後,他頻繁晚歸,且歸來時,滿身酒氣,我還不能說他,否則就是吵架;2)感覺和前夫在很多事情的認知上都有出入;3)前夫的父母經常摻合我們的婚姻,且在我父母每次來我家小住的時候,前夫以及他父母都頗有微詞。
大概在我近三十歲的時候,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要想在婚姻中贏得尊重,就需要自己在生活中能夠獨立自主。
最終,我選擇了離婚。
離婚的時候,我和前夫的存款給予了平分,孩子判給了前夫。之後,我從父母那裡借了點錢,在工作城市按揭了一套房子。那之後,我將更多精力用在了工作中。
因為工作努力,自然被公司重用,收入高了,房貸也提前還清了。
丈夫比我小11歲,是我的下屬。
在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剛工作時的影子,所以,會對他有一些傾向性照顧。
沒想到,他竟然對我主動追求。
到了我這個年齡,選擇再婚對象,可能比較看重對方的人性。在對丈夫有了將近一年的考察之後,我倆結婚了。
結婚的時候,我36歲,丈夫25歲。如今,我倆結婚已經一年了,期間,我真的很幸福。
偶爾也會聽到這樣的風言風語:1)如果不是因為她是領導,她丈夫會和她結婚嗎?2)她丈夫和她在一起,純屬吃「現成飯」。
對於這件坊間八卦,我真的不太在意。
事實上,丈夫在這段婚姻中也付出了很多:承擔了很多家務,關鍵是我們的三觀比較一致。
木子李編後語:
我相信,人這一生會買很多雙鞋。會發現這樣一個道理:並非鞋子的價格越高,穿起來就越舒服。關鍵是合不合腳。
伴隨著人們的成長,鞋的尺碼也在不斷變化,直到某天,腳不長了,鞋子的尺碼才得意固定。
婚姻本來就是一個選擇。你對現狀婚姻滿意,比什麼都重要。只要自己覺得婚姻幸福,任由別人唧唧歪歪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