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工作要學會幹得巧,因為領導看不見等於你白乾

2020-06-03     職場趣談

原標題:職場中,工作要學會幹得巧,因為領導看不見等於你白乾

老李是我們班混得最好的。有身份有地位有資產,他家和柳傳志一個社區。老婆年薪百萬起,年輕漂亮。

其實,他能有今天,大一第一次全系新生大會我就料到了。

那是第一次系主任參加的大會。

他那時既不是班長,也不是團支書,但他混社會的智慧要甩出班幹部好幾條街去。

散會後,系主任離開。

他緊隨其後。

系主任走到樓道拐角處,發現有一張破舊的書桌歪七扭八地橫在角落裡,雖然不擋道,但是影響美觀。

恰恰在此時,李同學高聲招呼路過的一個同學:「這桌子在這裡太礙事,咱倆把它抬到後勤處吧。」

系主任聽到了,對他投去讚許的目光,並由此記住了他的名字!

對於李同學今日的地位和成功,有的同學心有不甘,經常抨擊人家精明、算計、陰謀,就會幹「顯眼兒」的活兒。可我一直認為李同學的成功是求仁得仁,水到渠成。

總是干「顯眼兒」的活,有什麼不對呢?我們常常說,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誰能否認這樣的用心不是一種準備?不是一種認真?那張桌子一直擺在那裡,確實需要移開,可有幾人能意識到?意識到的幾人當中又有幾人能想著動手搬開?想著搬開的少數人當中又有幾人能策劃到等系主任出現時再行動?

整個系百十號人當中,只有李同學一人能做到這些,所以只有他一人能達到這個高度。他有心,有智慧,有謀略,確實是大將之才。還有什麼不服的呢?那些人沒有時機意識,工作和學習上沒走心不動腦,碌碌無為,對於他人的成功只有眼熱嫉妒的份兒了。

所以,在職場上,一個人要想有好的前途,不僅要乾得好,還要乾得巧。具體來說,就是要像我的李同學那樣,多幹些「顯眼兒」的活。做漂亮事,做讓領導看得見的事。

與干「顯眼兒」相反的,是那些苦哈哈的幕後英雄。

身邊常會有人抱怨:怎麼幹活的總是我,漲薪升職卻輪不到我。他們覺得自己為了工作付出很多,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每到此時,我都會問這個抱怨的人,你確信老闆知道你的努力嗎?在針對「職場怨婦」的職場調查中,50.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屬於「埋頭工作卻得不到賞識」的人。職場中,很多人常犯的錯誤就是乾了,但是老闆壓根不知道。

我有個小師弟,一畢業就進入某網際網路合資企業市場部工作,如今乾了三四年,人夠聰明,幹活兒手也快,但一直就是在部門做些初級工作,很難有上升空間。後來換了一個部門,結果還是一樣,自己累得要死,領導還老覺得他工作不飽和。

後來跟他聊天,發現他很少跟領導有工作進程中的交流。當他領到一個任務時,就會自己努力消化,去處理每一個細小的環節,等到完成全部工作的時候就發封郵件彙報說「已完成」,就萬事大吉。看,問題已經出來了。他乾了那麼多,卻從來不向領導彙報,拒絕溝通,悶頭悶腦地干,無人知曉。

殊不知,在工作進程中,和領導保持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及時跟領導彙報項目的進程,這既體現了對領導的尊重,又是一種「非邀功式」的自我肯定。而在彙報過程中,還可以及時爭取資源和規避風險,讓領導知道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付出的努力。

當然,還有一種人,說是說了,但說得完全不得法。聰明地工作還要會和領導溝通,適時適當地彙報工作,既要有重點,還要掌握好頻次。不是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要說,否則會引起領導的反感。

干「顯眼兒」的活對於那些性情「耿直」的人來說非常不易,他們有明確的價值觀念,對於職場中的「投機取巧」鄙夷不屑。但是,有一點始終要明確,聰明並不等於小聰明。「聰明工作」是指在做好自己業務工作的基礎上,能夠妥善處理工作中的各種關係,使自己的工作價值最大化。而「小聰明地工作」,總是試圖讓自己減少付出而獲得更多利益。我們提倡的是鼓勵大家「聰明工作」而絕不是耍小聰明。明明做了好多事,幹嗎要自造假象讓領導看起來你好像沒幹什麼事,當幕後英雄掖著藏著?難道你真的很喜歡懷才不遇,俯首甘為孺子牛?既然你真的喜歡,那何必還要抱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lDXd3IBd4Bm1__YaU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