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
周末的重磅消息很多,首先說說大家最關心的PMI吧。
11月30日,統計局公布:中國11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2,預期49.6(前值49.3),自5月以來首次重回榮枯線上方,超預期回升!
製造業PMI一般會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天公布,是反映經濟好壞(景氣度)的一個先行指標。
製造業PMI分類指數包括13項,涉及採購、生產和流通等環節:
對於PMI來說,50這個數字很重要,叫做榮枯線。
如果PMI數據高於50,說明製造業景氣度高,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如果PMI數據跌破榮枯線,說明內外需全線走弱,製造業景氣度低,經濟下行。
而這一次,11月PMI達到50.2,較10月明顯回升,創下4月以來新高,而且年內首次超過18年同期水平,一改頹勢,指向製造業景氣大有改善!
另外,從分項來看:需求指數和生產指數都雙雙大幅回升。
11月數據的回暖,說明前期逆周期調控開始起效果了,反映政策層面發力托底經濟,經濟築底企穩的已經出現了曙光。
不過,我們也要冷靜地看到,這次PMI的回升,主要因為以下三方面原因所致:
第一,10月地產加速開工,此外,9月審批的大量項目落地,投資性需求階段性好轉,鋼鐵,水泥價格開始出現明顯反彈。
第二,出口訂單的改善,應該是跟歐美聖誕節採購有關。
第三,由於前期庫存較低,11月PMI反映了階段性補庫存的需求改善。
所以,單個月的數據波動並不能說明經濟就已經企穩,並且出現了「新周期」,還需要未來2個月的數據進一步驗證。
判斷經濟走向,就跟判斷股價是一樣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把「浪花」當「浪潮」,或者把「浪潮」當「浪花」。
不管怎樣,這也算一個好消息。明天早盤至少會有一個高開吧。
01
大盤
周五,雖然指數出現調整,但其實只有部分消費白馬和科技白馬跌幅較大,其他很多股票都開始慢慢企穩了。
在A股中,每當貴州茅台、恆瑞醫藥等消費白馬出現補跌時,就預示著短期的調整可能要見底了。
那麼指數會止跌反彈嗎?
12月份,值得關注的是以下3件大事:
1,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於12月中旬召開。
2020年很特殊,不僅要完成「翻一番」的目標,還是三年三大攻堅戰(防範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收尾之年。
這次會議是否會繼續定調「加強逆周期調節」,或者有更大動作,成為關注重點。
2,貨幣政策是否會進一步寬鬆?
周末,易行長發文提出「總量穩定,精準滴灌」,可能會是未來貨幣政策的指導方針。也即意味著,大幅降息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每次5bp的LPR降息可能還會有幾次。
3,中美貿易協定是否達成?
12月15日,美國將會對中國剩餘商品加征關稅。在此之前,是否能達成協議充滿了不確定性。
隨著以上幾件大事的預期逐漸明朗,指數應該會選擇一個新方向。
對了,有一個利好是,今晚券商都謹慎多了,沒人再喊牛市了。尤其是,牛市的大本營,中信證券也罕見看空短期走勢。
既然他們集體看空,那麼短期真的就要反彈了!
02
板塊
板塊機會,說三個新方向:
1,券商
11月29日,證監會表示:為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將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券商股的長期邏輯是: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化,以及中國從「間接融資往直接融資」轉化,券商必當承擔更多的責任。
另外,隨著中國金融行業的對外開放,內資券商將直面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這就倒逼中國的頭部券商必須儘快通過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
這個邏輯一直存在,而且利好中信,華泰,廣發等頭部券商。
而券商的短期邏輯,往往只跟市場是否產生了「牛市預期」有關。如果貨幣寬鬆了,或者有新的改革措施給券商增加新業務,券商往往會有行情。
否則,只會伴隨指數隨波逐流。
2,水泥
近一個月,全國水泥到處都在漲價。
不少人抱怨:「都漲了!所有品牌都漲了!」「現在是有錢都買不到水泥!」
從數據來看:
目前華東、華中、華南地區產銷率在 95-100%,延續旺季行情;8 月底以來,南方區域價格上漲 100-150元/噸,兩廣、兩湖、江西、福建等地價格已超去年同期。
水泥價格的漲跌,主要看兩方面:
一是來自房地產和基建這兩個行業的需求情況;
二是各大水泥廠商的庫存情況。
而本輪水泥上漲主要是因為:
1)10月份地產數據全面超預期表明水泥需求有韌性,尤其新開工及施工面積維持高位,地產帶動的水泥需求有支撐,20年仍有望超預期;
2)基建在政策催化下明年將確定性復甦,當前華北、西北價格已明顯超去年同期,將奠定明年價格高基數,基建鏈復甦帶來業績及主題雙催化;
3)控產能和錯峰生產效果顯著。
從估值來看,目前的龍頭企業估值普遍在 6-7 倍。
隨著水泥企業盈利中樞及穩定性提升,資產負債表進一步修復,高分紅背景下,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這兩天水泥股調整了一些,我覺得仍有配置價值。
3,房地產後周期
最近,兔寶寶,三棵樹,蒙娜麗莎等股票悄悄地上漲了很多。
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屬於地產後周期行業。
傳統的房地產投資分析框架一般遵循著這樣的總體思路:
拿地-新開工-期房銷售-施工-竣工-現房銷售,商品房銷售狀況是判斷房地產投資的核心變量。
然而2018年以來,由於新開工-施工-竣工傳導不暢,導致竣工增速遲遲不見好轉。
而近期,隨著竣工面積轉暖,板塊的行情也慢慢起來了。
房地產竣工了幹什麼?肯定要裝修,買家具是不是?
所以,竣工產業鏈主要包括塗料、瓷磚、廚電、家居、裝修等行業。
一般塗料、地磚滯後竣工3-6個月;廚電滯後6-9個月;地板滯後9-12個月;其他家電滯後1-1.5年。
目前看,塗料,瓷磚等行業個股已經有所反應,比如三棵樹(牆面塗料),蒙娜麗莎(瓷磚)等已經漲幅不小。
廚電,家電等尚未充分反應。後面或許會有機會。
……
對了,30日晚各地屠宰場結算價呈現大幅上漲現象,生豬採購難度偏大,大企業豬價上漲表現明顯,短期豬價將呈現上漲態勢。
雖然近期豬肉價格跌了20%,但是春節就到了,哪有不漲之理啊?
……
另外,注意下解禁的情況。
首發股東解禁比例最高的是如通股份,解禁比例74%;定增股東解禁比例最高的是首旅酒店,解禁比例10.8%。另外,近期跌跌不休的太辰光,也是因為解禁。
03
交易
我覺得,部分漲幅較高的消費和科技白馬,調整還沒結束,還需要一段時間的修復。
而部分科技龍頭,周五表現不錯,很顯然是在補漲。
說白了,漲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漲。
另外,銀行,地產,航空(油價暴跌),鋼鐵,水泥等低估值板塊,還是有配置價值的。
但是,切記,儘量低吸,不要追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i3EwW4BMH2_cNUgHA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