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半生,終於懂得平凡也是圓滿

2019-11-27     儒家國學文化

-1-

生而平凡,不必抱歉

都說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而立年。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

短短二十字,卻詮釋了平凡,才是生活的真相。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有句台詞:「誰小時候不覺得自己將是金燦燦的一生呢?但殘酷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迎接的將是平凡的一生。」

多少人拼盡全力,也只能平凡到塵埃里。

平凡的人生,大抵相似。

如我,如你。平凡的相貌,平凡的資質,平凡的家庭,平凡的學歷。

沒有光鮮亮麗的背景,也沒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在平凡的日子裡,做著平凡的事。

但生而平凡,並不可恥。一輩子自命不凡、自怨自艾地活著,才真正不值。

梁漱溟說:「這個時代最大的騙局,是把慾望當志氣。」

俗世意義上的成功,少不了機遇,少不了是命運。

而我們普通人最需要的自我教育,是如何在平凡的人生境遇里,不怨天尤人,不盲目焦慮,心平氣和地跋涉過漫長的歲月。

-2-

接納平凡,跟自己和解

為什麼那麼優秀的人到了最後,也只活出了一個普通人的人生?

其實接納平凡,是經歷過迷茫和痛苦之後的釋然。

敢與自己的平凡和解,沒什麼可悲可泣,反而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這個世界的勇氣。

芸眾生,人人生而不同。

有人選擇創業打拚,功成名就;有人按部就班,娶妻生子。

沒有誰比誰的生活容易,也沒有誰比誰的人生高級,每一個認真努力的靈魂,都應該被尊重。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說: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如果有一天我們都能無憾地說出這句話,又何嘗不算不負此生呢?

接納平凡,不代表妥協或放棄,而是終於認清了:

英雄或王者從來只是少數,平凡人有平凡人的富足。

-3-

人生下半場,平凡是智慧

人生就是一個修羅場。

前半生風塵僕僕,志在四方,後半生沉澱生命,歸隱平凡。

作家周國平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接納平凡,不是平庸,而是智慧。

一顆平常心,面對萬千事。

能放下的就放下,能釋然的就釋然。

不糾結已失去,不執迷未得到,珍惜塵世的幸福,淡享內心的寧靜



林語堂說:「平凡者,就是平順、安常、知足,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

人生的幸福,都藏在最俗常的煙火里:

健康的身體,溫馨的家庭,努力的工作,休閒的周末,還有幾個小愛好,三兩好朋友......

如此平安喜樂,足矣。

餘生不長,修得一顆平凡心,亦是人生小圓滿。

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hqetW4BMH2_cNUgbm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