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是被芒果台綜藝承包的。
《乘風破浪的姐姐》每更一期,話題不斷;
《嚮往的生活》溫暖收官;
如今又有一部綜藝開播了——
《中餐廳4》
這一次《中餐廳》的最大變化,是把餐廳開回國內。
這其中當然有出於疫情的考量。
不過這次的餐廳選址我必須先點個贊。
把餐廳開在一艘移動的遊輪上。
遊輪從巴東出發,途經宜昌、三峽、荊州、岳陽,最終到武漢。
歷時21天。
讓觀眾可以通過鏡頭感受「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壯麗。
三峽風光自不必說。
第一集出現的三峽大壩就相當震撼。
尤其是三峽升船機,相信很多人沒見過。
很容易讓觀眾產生「此生無悔入華夏」的感慨。
論格局,這次《中餐廳4》有了。
再看嘉賓陣容的變化。
店長依然是第三季的黃曉明。
上一季因為「明言明學」遭到群嘲的曉明哥,經過《浪姐》的歷險之後再次歸來。
活生生從明學創始人變成了經常把「我錯了」掛嘴邊的老好人。
廚師方面,保留上一季的「國宴大廚」林述巍,還把第一季的張亮也找來了。
兩個廚子產生的化學反應,相信也是後期節目的一個看點。
這樣也解決了之前一個廚子忙不過來的情況。
除了三位參加過往季節目的「老人」之外,還有兩位第一次參加該綜藝的女嘉賓。
李浩菲,某角度撞臉「周冬雨」。
《快樂大本營》上那個天線造型的小辮子讓人印象深刻。
最重磅的嘉賓當然是產後復出參加綜藝的趙麗穎。
目測會成為這一季的話題擔當。
然後每到一個地方,會有一位飛行嘉賓的加入。
楊超越、王俊凱、劉宇寧、杜海濤等人在預告片里率先亮相。
參加過兩季《中餐廳》的王俊凱回歸,相信是很多人會期待的一期。
這便是這次《中餐廳4》的兩個變化。
在第一期播出後,還是暴露了不少問題。
內容編排失當這點不能視而不見。
黃曉明第一個到達巴東,帶著四個行李非常帥氣地下車。
結果看到眼前這239級的台階後,笑容逐漸從臉上消失。
36度的高溫,曉明哥吭哧吭哧搬完自己的行李。
還要幫其他四位嘉賓搬行李。
光林大廚一人就帶了十幾箱。
這絕對是令人懷疑人生的苦差。
看著黃曉明的兩件衣服都濕透了,彈幕一水兒心疼「曉明」。
不知道的觀眾還以為自己看的是《極限挑戰》。
更過分的是這段爬樓梯的情節持續半個小時,占了整期節目的三分之一。
嘉賓搬得累,觀眾看得也累。
黃曉明自己搬行李下去這一段時長已經足夠讓觀眾了解這個魔鬼長台階。
之後他如何幫忙其他嘉賓搬行李一筆帶過就行。
沒必要強行拍攝他們上上下下搬行李。
也許節目組的初衷是想通過這個台階任務讓幾位餐廳合伙人的關係來破冰。
但節目出來的效果有點適得其反,還不如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展現他們如何籌備開業工作要來得好。
來來回回走了十趟台階的黃曉明,就已經累到脫了妝,雙眼呆滯。
李浩菲也是熱得皮膚通紅,身上起了好幾處紅斑,疑似過敏的症狀。
一檔主打美食的節目,愣是被玩成了《變形記》。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一季黃曉明被噴慘了,這一季的態度發生了三百六十度大轉變。
上一季是什麼都要管,這一季是什麼都不管,全部由大家自由發揮。
採購食材的時候,通過剪輯渲染林大廚花錢大手大腳,一下就把啟動資金的2000塊給花超了。
但這一段的情節並沒有起到芒果台希望有的戲劇效果。
原因就在於這一次的財務總監是趙麗穎。
趙麗穎作為這個綜藝的新人,突然就交給一個讓她管錢的重任。
擔子重自然不用說。
性格的原因也導致她不可能像秦海璐那樣直接開嗆林大廚。
所以她只能跟在後面干著急。
晚上吃飯的時候,她說出了前幾季他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缺乏溝通、步驟很亂。
這個細節可以看出趙麗穎是有備而來,是一個有計劃的人。
有計劃的人看見事情沒有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會表現得非常焦慮。
這就有了後來她看著明天就要開業,但餐廳還是一團糟,她焦慮得飯都不吃回房間大哭。
如果她是店長的話,也許她可以做好合理分工。
但店長是黃曉明,她充其量只能做到善意提醒。
上一季開業準備時出現的狀況,這一季照樣出現,身為店長的黃曉明脫不了關係。
黃曉明是一個好人,這點毋庸置疑。
但他從上一季的霸總轉變成這一季的佛系,多少還是有點矯枉過正。
作為店長,開業前的統籌分工還是得他來管。
出發前應該盤點一下餐廳里已經有的設備和食材。
這就不會發生採購完回來,才發現原來節目組已經為他們提供了餐具的事。
該花的錢不能省,但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多花。
不過這一季看得出來節目組找到了比黃曉明更「招黑」的人——林大廚。
有網友看完第一期後就預言林大廚會被罵上熱搜。
確實第一期主要矛盾的點都集中在林大廚身上。
網友為其總結了三宗罪:
花錢如流水;
時間管理不行;
對張亮態度不友好。
看過第三季的人都知道,去採購的時候大家也是在怪林大廚買得太多。
結果到了後期發現根本都不夠。
這一季芒果台直接複製上一季的矛盾點,略顯偷懶。
同樣質疑林大廚不會管理時間更是無稽之談。
身為國宴大廚,專業度擺在那。
食材應該備多少貨,每日消耗多少,每一桌出菜的時間,在場沒有人比他懂。
如果非要說短板,那就是他並不會第一時間將他的想法說出來,這樣就讓不懂行的人誤會他的本意。
加入張亮這個廚師,本來是創新的一點。
林大廚代表學院派,張亮代表自由派。
雙廚合璧,本來以為可以碰撞出更多廚藝的火花。
然而還是敗給了魔鬼般的剪輯。
關於做飯的鏡頭少之又少,反而花精力去營造兩位廚子「不和」的氣氛。
有人說林大廚無故使喚張亮,其實兩位都參加過《鮮廚100》。
私底下關係本來就不錯,也只有關係不錯的朋友說話才不會有太多的顧忌。
為什麼我們只想看一個悠閒不撕逼的慢綜藝就那麼難?
《尹食堂》也是慢綜藝,但你看不到刻意製造話題,激化矛盾。
每一期都沒有什麼核心衝突事件,就是真實還原一家小店平常營業的日常。
但煙火氣、人情味一點也不少,你還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服務行業的不易。
反觀《中餐廳》,還是延續國內綜藝一貫的製作思路:
剪輯製造矛盾——矛盾催生話題——話題產生熱搜——熱搜轉化為更多的贊助。
所以你看,《中餐廳》的廣告每一季都在增多。
這樣一來,留給真正的烹飪和餐廳經營的畫面又有多少?
這種刻意的剪輯真的可以少一點。
讓《中餐廳》回歸它本來的面目:
五位青春合伙人從零開始經營一家中餐廳,互相協作並彼此關心和學習,在中餐廳內做出中國的味道。
《中餐廳》不是電視劇,請別設計那些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