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槍傳奇:95式自動步槍,一把飽受爭議的中國好槍

2019-07-06     軍史解密

說到咱中國自己的槍,最有名的當屬國產的95式槍族系列了,作為95式槍族「飽受爭議」的明星槍,95式自動步槍,簡稱「95步」,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08研究所研製,是繼87式自動步槍之後,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二種5.8毫米口徑步槍,與95式班用機槍一道,於1997年首先裝備駐港部隊,以後陸續列裝陸海空三軍作戰部隊和武裝警察部隊,成為全軍列裝規模最大、通用性最強的單兵武器之一。

「95步」一亮相,它超酷的外形就受到好評。由於採用牛犢式結構,無槍托設計,導氣式自動方式,機頭迴轉式閉鎖,外部材料大量使用工程塑料,它一改蘇系槍械細長、扁平、笨重的風格,突出了短粗、輕巧、便攜的特點。外部裝置的多功能化、布局的緊湊、結構的優化,使得「95步」造型美觀,彰顯帥氣,可媲美法國FAMAS自動步槍、美國M4A1自動步槍、奧地利AUG自動步槍。

小口徑槍族化是世界步槍發展的主流,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於1989年提出研製指標,1995年完成設計定型。它的設計既博採了63式、81式、82式、86式和87式的優長,又規避了長期困擾設計者的仿製與研製、大口徑與小口徑、單體與族系,以及長與短、輕與重、簡與繁等諸多爭議,成功走出了一條自主研發小口徑、輕便型、系列化槍族的路子,在設計理念上實現了重大創新,使中國真正走出了自主研製具有中國特色槍械的路子。

當時在各大媒體發表文章中有這樣的評價:「以自動步槍和班用機槍為主的我軍95式新一代輕武器,與目前國內外同類產品相比,具有體積最小、質量最輕、直射距離最遠和威力最大等特點」,「最具代表性的小口徑槍族,設計合理、性能先進、結構新穎、使用可靠、操作方便、造型美觀,總體性能和主要戰術技術指標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標誌著我國輕武器研製發展已實現歷史性跨越」。

「95步」廣泛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整體技術性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結束了我國槍械使用優質木材、只有少量應用工程塑料和不用輕金屬的歷史。槍械的全部鋼構件均採用化學復合成膜黑磷化處理,鋁合金零件均採用硬質陽極氧化處理,槍管精鍛,塑料件注塑成型,關鍵零件數控加工,較好地解決了槍械的環境適應性、實戰可靠性、戰場可維修性和多姿態射擊精度等問題。

各項綜合測試表明,「95步」的綜合指數位居世界十大名槍前茅。如單發射擊精確度指數達到9.5,與法國的FAMAS相近,但優於美國的M-16和蘇式AK-74。在定型之前,「95步」經歷了最為嚴格的環境試驗,試驗參數設定比以色列名槍TAR-21還要苛刻,其對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在部隊的作戰訓練中也得到了充分檢驗和印證。同時,95式全槍族有78.7%的零部件可互換使用,族內自動機件完全通用,這對戰場換件搶修極為有利。

「95步」火力比較強,由於採用了更加接近最佳口徑的5.8毫米,加之彈體重、彈藥性能好、發射速度快、射擊精度高,以及可加掛35毫米榴彈發射器,保證了「95步」的點面火力強度和侵徹力。「95步」的彈體初速930米/秒,戰鬥射速單發40發/分,連發100發/分,直射距離375米,有效射程400米。它標配5個彈匣,每個容量30發。一般使用彈匣供彈,必要時也可使用彈鼓供彈。

試驗表明:「95步」使用的5.8毫米槍彈,與北約通用的5.56毫米槍彈和俄式5.45毫米槍彈相比,在彈頭重、槍口動能、400米動能、600米動能,以及等距離內的侵徹力和殺傷威力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在600米距離上貫穿2毫米厚的冷軋鋼板後,還可繼續貫穿14厘米厚的松木板,在300米距離上貫穿10毫米冷軋鋼板的穿透率為100%,而美國的M4A1、法國的FAMAS、奧地利的AUG等國外同類槍械則相對遜色。高射速、強火力對於實施班突擊,達成戰術配合目的十分有利,這也充分反映了95式槍族追求整體性能的先進理念。

作為最基本的單兵武器之一,「95步」列裝以來,除了經歷訓練、執勤等日常任務的考驗,還經歷多次實戰任務的考驗,廣受部隊官兵好評。特別是其短槍身,既方便攜行,也方便運行。其機件的高通用性,既方便生產,也方便維修。高可靠性可確保全天候使用,尤受官兵稱道。在多次中外聯演、聯訓、聯試中,外方試用人員也普遍反映,較國外同類槍械,「95步」的動力特性更平穩,持槍、瞄準舒適,射擊時的後坐力和震動較小,點射和連射火力猛、精度高。

95式步槍雖然是我國輕武器設計的一個里程碑。但由於是初次獨立研製現代化步槍,難免存在一些不足,飽受爭議和吐槽:

一是無托結構優劣,這是「95步」的最大爭議了。

無托槍因為槍托的取消,槍托的作用由機匣取代,握把只得向前移至彈匣前端。扳機對擊發阻鐵的控制要通過傳動機構來完成,使射擊機構複雜化,並且還會帶來射擊精度,瞄具裝置及人工機效等方面的問題。但是無托結構在行軍或乘坐裝甲車輛時就體現出很多優勢,短小緊湊的結構使士兵在狹窄的空間仍然可以靈活運用。個人認為如果設計成像81、AKM那樣的可摺疊槍托型就可完美地解決問題。這類槍的槍托摺疊後比無托槍還短,適和在狹小空間和快速推進中使用;而槍托打開時又能抵肩射擊,提高了射擊精度。

二是人機工效,這是「95步」最令人失望的。

與西方比中國步槍在人機工效上的差距還相當大。槍是為士兵設計的,槍的設計要迎合射手的習慣,而不是要射手適應槍。「95步」的拋殼孔在右邊,一般的射手應該都應對自如,但是對於左撇子來說則相當危險,射手在射擊時半個臉完全暴露在拋殼孔一邊,很容易被彈出的滾燙彈殼弄傷。而像M-16, FAMAS等都設計了一個拋殼倒向板利於左撇子。

三是缺少了空倉掛機裝置,這會給射手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在戰鬥中一梭子子彈很快就打完了,士兵要及時補充彈藥,如果沒有空倉掛機裝置,只能繼續摳動扳機才行。試想一個士兵端著一把沒子彈的槍就等於自殺,況且「95步」的彈匣並不是SG55、AUG那樣的透明彈匣。

四是設計缺陷,美中不足的彈匣設計。

雖然射擊精度,可靠性,外觀都不錯,但「95步」沒有設置突出的彈匣座,射手在裝彈時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對準彈匣缺口,再向後扳彈匣,看似簡單,但對於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是很困難的,往往出現對不準缺口,或者是對正了又因彈匣前彎過大,向後扳彈匣時卡筍不能夾住等問題。而這種問題在新兵訓練中就有充分的體現。

此外,受當時研製條件和認識水平、技術實力的限制,「95步」設計、製造方面也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如內部機件設計過於複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場搶修。不同批次、不同部位的機件質量控制標準不統一,給槍械維修後的質量控制造成困難。功能擴展方式過於簡單,雖有利於簡化結構,但也限制了後續改裝向多功能化、模塊化發展。

為此,中國先後對95式槍族進行了批次改進。通過簡化設計、增設空倉掛機功能、增加槍筒重量、降低瞄準基線等改進,95式改進型的人體功效更加優良,技術和戰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實用性進一步增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eudFGwBmyVoG_1ZHN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