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荃後院起火,他懷疑是仇家所為,曾國藩勸他泰然處之

2021-05-14     勇哥讀史

原標題:曾國荃後院起火,他懷疑是仇家所為,曾國藩勸他泰然處之

曾國藩兄弟5人,他是大哥。俗話說「長兄當父」,曾國藩經常諄諄善誘地對弟弟們進行教導。在4個弟弟中,曾國藩又最疼愛曾國荃,將大部分心血都頃注在他身上。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曾國荃在成長中取得的每一點滴進步,都有曾國藩的功勞。

1865年12月,曾國荃從山西巡撫轉任湖北巡撫。湖北巡撫的駐地位於武昌,武昌又是湖廣總督的駐地。湖廣總督和湖北巡撫兩個封疆大吏,都在同一座城池辦公,「一山不容二虎」,低頭不見抬頭見,難免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當時,湖廣總督叫官文,是滿洲正白旗人,自視甚高,素來瞧不起漢人官員。曾國荃一到湖北,官文就對他進行排擠,將所有權力牢牢收入掌中,打發曾國荃去幫辦軍務。曾國荃偏偏又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除了哥哥曾國藩,天下沒有誰能入他的法眼。這樣一來,曾國荃和官文「針尖對麥芒」,頻繁出現矛盾,鬧得不可開交。

1866年,曾國荃不滿官文對自己的排擠,上了一道摺子,對官文進行彈劾,說他「貪庸驕縱、欺罔徇私、寵任家丁、貽誤軍政、籠絡軍機、肅黨遺孽」等。朝廷非常重視,派兩名朝廷大員,即刑部尚書綿森、戶部侍郎譚廷襄親自到湖北查案。

就在這時候,發生了一場火災。

1866年12月22日,一個寒冬的清晨,位於湖北巡撫衙門後院的五福堂意外起火。

曾國荃作為湖北巡撫,在巡撫衙門正堂辦公。他和家眷都居住在巡撫衙門的後院。五福堂是後院的建築之一。五福堂發生火災後,火勢洶湧,兩棟房子都被燒毀了。幸運的是,住在後院裡的人,包括曾國荃和他的家眷們都平安無事,有驚無險地躲過了這場火災,沒有發生人員傷亡事件,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用曾國荃的話來說,就是「人丁清吉」。

曾國荃認為,這場火災的發生太蹊蹺了。3天後,曾國荃給曾國藩寫了一封信,報告了這場突如其來的火災,說:「火從上而下,非會匪之毒謀,即仇家之姦細。」在曾國荃看來,這場火災燃燒的趨勢是從上而下,不是捻軍的計謀,就是仇家派來的姦細所為。

太平天國滅亡後,捻軍成為清廷頭號敵人,讓所有官員憂心忡忡。然而,捻軍活躍在北方,與湖北相去甚遠,不太可能千里迢迢地派人來湖北害曾國荃。曾國荃自然明白這一點。他將懷疑的重點放在「仇家之姦細」。因此緊接著發了一通議論:「弟德涼福薄,又不量力而參秀相,本系取禍之道。今值此內訌外侮之交,又發生意外,惟有益自儆惕,不敢稍涉怨尤。」

這裡的「秀相」,指的是湖廣總督官文。官文,字秀峰,又以湖廣總督的身份兼任文淵閣大學士,因而被尊稱為「秀相」。「相」是宰相的意思。在這裡,曾國荃隱晦地指出,自己彈劾官文,得罪了他,這才導致飛來橫禍。

很快,曾國藩收到了曾國荃寄來的信件。

在1866年底、1867年初,曾國藩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奉命以欽差大臣的重權身份,督師剿捻,卻屢遭失敗,不得不回任兩江總督。收到曾國荃的信件後,曾國藩沒有立即回信,而是思考了一陣,於1867年1月3日(大年初三)抽空給曾國荃回復了一封信件。

曾國藩在信件中說:「鄂督五福堂有回祿之災,幸人口無恙,上房無恙,受驚已不小矣。其屋系板壁紙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只可說打雜人役失火,固不可疑會匪之毒謀,尤不可怪仇家之姦細。」曾國藩沒有一味迎合曾國荃的猜想,而是反覆開導解釋,指出五福堂屬於板壁紙糊,本來就容易發生火災。這種火災,可能是打雜人役失火導致,不能懷疑是捻軍的計謀,更不能責怪仇家派出姦細所為。

曾國藩對曾國荃所處的困境一目了然,對他與官文的矛盾了如指掌。正因為此,曾國藩才勸告曾國荃不要大驚小怪,胡思亂想。這樣的話,傳到了仇家耳里,導致迅速傳播開來。正確的處理辦法,是泰然處之,行若無事。曾國藩引用好朋友李申甫「好漢打脫牙和血吞」和祖父曾玉屏「有福之人善退財」的觀點,建議曾國荃以平和的心態,來度過當前的困境。

其實,曾國藩教給曾國荃的這些處事方法,正是他一生經驗的總結。曾國藩一生經歷了無數坎坷和風浪,正是依靠這些處事方法,一次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我認為,哪怕到了1000多年以後的今天,這些處事方法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_jLaHkB-4LL0rMdfU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