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人最喜歡吃的野生動物,有哪些嗎?
- 穿山甲,許多人相信它的鱗片有藥用價值;
- 蝙蝠,是某些地方的特色美味;
- 野豬,不少人宴請、嘗鮮的必點菜;
- 狍子,很多人稱,其肉營養價值高;
- 豪豬,有傳聞稱其有抗癌作用;
- 果子狸,作為「山珍」,而被大量食用;
- 蛇,吃法很多,蛇羹、泡酒、吞蛇膽......
(來源:百度數據根據統計全國和各省野味搜索量的排名所得)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很多野生動物,成了我們的盤中餐。
不知道大家吃過沒有?反正我小時候曾經被親戚以「是豬肉」、「是好東西」等理由,誆著吃過幾回。
為什麼我們這麼熱衷吃「野生動物」?
廣東省林業局曾做過一項的【關於吃野味的動機調查】發現:
- 37%的人是出於獵奇
- 12%的人是出於炫富
- 而剩下,幾乎都是為了「養生」
甚至民間還流傳一句話,「家養的不如野生的,野生的不如稀有的,稀有的不如瀕危的」。
但實際上,這些動物沒什麼神奇功效,食用還存在健康隱患!
首先,野生動物長期在野外生存,肌肉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口感不如家禽,甚至可以說難以下咽。
其次,在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等營養素的含量方面,野生動物和人工飼養的動物沒有明顯區別。
最後,野生動物生活在野外環境中,常常存在各種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體。
- 比如穿山甲共可攜帶34個屬的寄生蟲和致病菌;
- 野豬體內含有人畜共患的病原體;
- 蛇類身上常攜帶多種線蟲、絛蟲等寄生蟲,其中包括危害巨大的曼氏疊宮絛蟲;
- ......
更重要的是,吃野生動物的行為,已經給我們最殘酷的報復。
- 2003年SARS流行期間,「果子狸」被認定為中間宿主;
- 而現在」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很有可能就是「穿山甲」(香港大學管軼團隊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艷玲課題組合作的論文提出,穿山甲毒株與目前感染人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 99%)
為什麼吃「野生動物」,會染病?
野生動物的病原體,有些本來並不會危害人類,只是潛伏在動物身上,但野生動物在被捕捉、食用的過程中,病毒就會被帶到人群中,並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慢慢適應人類生活環境,還會逐漸變異,最後使人類生病。
比如說:我們這次的新冠病毒的疑似元兇「蝙蝠」,它本身就是個超級大毒庫!
各品種的蝙蝠身上被發現的病毒超過4100種,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
不僅如此,它還攜帶有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漢坦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引發人畜共患病的病毒多達60種以上。
(數據來源:全球蝙蝠病毒資料庫(DBatVir))
不過,因為蝙蝠本身特殊的免疫系統,它對病毒有超強的耐受力,可以和病毒和平共處,就像容器一樣,只是裝著這些病毒。
但是它的病毒卻會感染與之接觸的野生動物,比如果子狸、竹鼠、穿山甲等。
當病毒在進行跨物種傳播時,就會出現變異和重組,可以迅速適應新的宿主並開始傳播,還能獲得感染新物種的能力,這是非常可怕的!
打個不嚴謹的比方:
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
比如愛滋病、伊波拉病、鼠疫、SARS非典肺炎、禽流感、萊姆病、猴痘、尼巴病毒、亨德拉病毒、西尼羅河熱等疾病。
這一刻,你還覺得野味是美味嗎?
面對「野生動物的報復」,我們該怎麼做?
最基本最有效的就是,拒絕食用野生動物,舉報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目前國家已經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實施最嚴野生動物管控措施,這是疫情期間實施的雷霆手段。
但若是疫情結束之後,認為野味可吃的還大有人在,那這場戰役就永遠不會結束!
就像當年SARS剛過,
又有人開始吃果子狸了,
果子狸的養殖逐漸恢復,
野生果子狸的非法狩獵貿易,
更是快速死灰復燃!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我只是吃一點點」,或者覺得:「我又不吃,和我沒關係」,但是只要有捕食野生動物的行為存在,就依然有很大的機率被各種細菌、病毒感染。
環環相扣的每一步裡面,沒有一個人能倖免。
消滅「有害」的野生動物,我們會更好嗎?
有些人會覺得,既然某些野生動物這麼可怕,危害又大,特別像蝙蝠這種病原體這麼多的生物,把它們殺光不就好了嗎?
甚至已經有不少機構提出,對某些物種進行「生態滅殺」(即指大範圍地滅絕某一生物)。
但是,粗暴改變生態系統結構,會引起嚴重的生態災難,讓生態系統遭受難以恢復的打擊,最終會遭到反噬的還是我們。
比如對蝙蝠進行大規模撲殺,
會導致害蟲泛濫、植物死亡、農作物減產、蚊蟲疾病頻發。
無論生態系統還是人類健康,
都將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
而且捫心自問一句,是野生動物在傷害我們嗎?
明明是我們無監管無節制地吃野味,迷信野味滋補,為它們加上富有、特權等附加意義,甚至將其變成一種炫耀文化……才讓自己落得如此下場。
而野生動物得到的只有:
- 被屠殺、種族被滅絕:16世紀到今天為止,全世界超過40%的兩棲動物,近33%的珊瑚以及超過三分之一的海洋哺乳動物受到威脅,並且至少有680種脊椎動物滅絕,昆蟲物種有10%受到嚴重滅絕威脅。(數據來源: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
- 被囚禁、被殘酷對待、被食用:大象被偷獵者挖去象牙,往往需要被砍掉大半個頭部;鯊魚被捕後,割除有用的部分,會被扔回海洋,它們要麼沉入海底並窒息而死,要麼被其他掠食者吞噬;黑熊終身囚禁,肚子被挖一個洞,插入鐵管到膽,每天活取膽汁數次;2018年廣西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繳獲,超5噸野生動物屍體,主要為馬來穿山甲,另有猴子和蟒蛇。
這些在地球上存活了幾千萬年的物種,明明具有驚人的多樣性和美麗,卻在以最殘酷的形式,迅速消亡。
英國地質學家科林·沃特斯曾說:
「塑造地球的主要地質力量 ,
它不再是河流、冰或風了,
而是人類」。
所以,小薇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拒絕食用野生動物,這既是保護它們,也是保護我們自己。
如果本文對你有所觸動
記得點贊,
轉發給更多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