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內的地球物種,為何多數都是雄性追求雌性,而不是反過來?

2019-12-07     科學書屋

具有不同遺傳特徵的個體的不同繁殖成功導致了自然選擇,性選擇是自然選擇的一種形式,跟生存一樣,每個個體都會盡最大努力將自身的基因傳遞下去。經過性選擇後有些個體因為沒有異性的青睞意味著不能將自身基因傳遞下去,而另一部分通過增加繁殖率使自身基因比例在後代中增加。

性別選擇通常以兩種方式起作用,一種是雄性競爭,雄性為了接近雌性而競爭,為了與雌性交配而競爭,甚至為了誰的精子使雌性卵子受精而競爭,例如,雄性豆娘在交配時將競爭對手的精子從雌性生殖道中清除;另一種是雌性選擇,雌性選擇與哪個雄性交配,交配多長時間。

性選擇的親代投資假說。

雄性為了雌性而競爭,或者雌性在雄性之間做出選擇,是自然界的普遍模式。在自然界中,通常會發現挑剔的雌性和不挑剔、好勝心強的雄性,目前為這種模式提供最佳解釋的假說是親代投資假說,也被稱為Trivers–Willard假說,這個假設的關鍵是生殖投入多的性別理應成為性投入少性別的限制性資源。

雄性為受精卵貢獻小而廉價的精子,而雌性則貢獻大而昂貴的卵子,由於精子的廉價,一個雄性通常可以使許多雌性的卵子受精,因此雄性的繁殖潛力是巨大的。相比之下,雌性的生殖潛能通常比雄性低得多,從個體試圖最大化生殖率的角度來看,雄性會想要使儘可能多的卵子受精,而雌性只需要與一個雄性交配就能使它的卵子受精。因此,處於繁殖期的雌性則會供不應求,從而導致雌性有機會對伴侶更加挑剔,雄性必須激烈競爭以獲得接觸雌性的機會。

從昆蟲到哺乳動物,在所有的動物群體中,雄性在交配中獲得的潛在利益大於成本,因此雄性會儘可能多地與雌性交配。然而這對雌性來說是極其昂貴的,因為這會降低雌性未來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比如雌性哺乳動物必須為後代完成妊娠、哺乳以及斷奶後對幼崽的長期護理提供極其耗費精力的昂貴的親代投資。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自然界性選擇過程中的常態——繁殖過程中雄性投資的廉價使其在擇偶時不分青紅皂白,而雌性投資的昂貴則使其具有歧視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V0G6G4BMH2_cNUgPO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