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如果都能在做事的時候擁有時時自我反省、而且能夠自我修正的態度,並以切身實踐不斷的追求去追逐自己美好的願望,那麼對於提升心志這件說來容易做來困難的事情,便能產生出實際的效果。
人非聖賢,不管一個人怎樣思善行善積善,但難以保證會在不經意間有一些不太好的行為,難於把完美主義貫徹始終,除非他是聖人或超人。稻盛和夫曾說:
一個從不進行自我反省的人,則會重蹈覆轍地反覆犯某些錯誤,以至於使自己的能力被湮滅;相反,一個常常進行自我反省的人,能夠及時地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並能揚長避短,利用自己的優點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人最不願意面對的是自己的過錯。「看清別人容易,看清自己困難。」這是彼得•巴勒說過的話。因此反省對於人來說並非易事。 不過布朗寧也說過「能夠自躬反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9月3日是萬通集團成立的紀念日,董事長也是最初的創業者馮侖將這一天定位為萬通的「反省日」。他說,一直到今天,每到公司的周年紀念日,萬通人都要反省自己、檢討自己。
反省是一種學習能力。創業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創業者難免在摸索的過程中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自我反省的能力以及自我反省的精神,決定了創業者能否看到自己所犯的錯誤,能否及時改正錯誤,能否不斷地有新的收穫。
反省,是認識自身錯誤的前提,它使改正錯誤成為可能。它是一面照妖鏡,能照出我們內心的缺陷,也就是那些阻礙我們進步的心魔。
如稻盛先生所言,反省自己的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自我學習、解除心魔的過程。稻盛先生每天都進行「自誡儀式」,已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活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這個習慣從他年輕時起,伴隨了他近30個年頭,讓他的人生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
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扎克在每完成一部小說之後,會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一段光陰去用心修改、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直到最終定稿才罷休。
與此相似的是另一位英國小說家狄更斯,他對自己有一個嚴格的硬性規定:凡是沒有認真檢查過其內容的作品,是絕對不可以讀給公眾聽的,儘管他的作品已經十分出色了。狄更斯每天都會把自己剛剛寫好的內容讀一遍,在反覆推敲中去發現問題,不斷改正,基本上直到六個月後才會讀給公眾聽。
正是這種不斷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讓這兩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稻盛和夫認為,反省可以作為「完美」的結束語。
對於自己當天做過的事,晚上都在腦海里像過電影一樣回憶一遍,對做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老老實實地反省,然後從第二天起改進。這就在避免工作上失敗的同時塑造了自己的人格,真是一舉兩得。
一個人能夠不斷前進關鍵在於他能夠把虛心反省作為每天的作業,改正自己的錯誤,取得一個接一個的成功。
盡心盡力地工作,如果能和每天的自我反省做加法,抑制自我,釋放真我,並懷著一顆「利他」的高尚之心,能使我們的靈魂被過濾,使之更美麗更純凈。可以說,虛心反省是我們就一步一步上升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