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是蘋果產業轉型的「晶片」

2019-06-28   農業種植新技術

袁隆平院士說過:「種子是農業科技的晶片」。從我國農業發展經驗看,品種更新換代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龍頭,也是果品價值鏈條升級的起點。

1、現狀與問題。

目前我國蘋果在生產布局上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適地適栽」的原則貫徹不夠,在適宜區也有盲目發展不適宜品種的問題,一是主栽品種比較單一,早熟主要以嘎啦係為主,晚熟主要以「長富2號」等較難管理和和著色差的富士系品種為主;二是品種熟期搭配也不合理,目前的現狀是早熟充足,中熟短缺,晚熟過剩。特別是紅富士面積占70%以上,成熟期過於集中,造成後期市場銷售壓力較大。三是目前大部分品種還需套袋栽培,套袋成本占到生產成本的30%,選育推廣綜合性狀優良的「四好」品種迫在眉睫。

2、「四好」品種的特徵。

什麼是優良品種?張文和老師說:好吃、好種、好賣的品種就是好品種。但是從市場角度來看,如果再加上「好看」,用「四好」標準去衡量新品種是否優良,就可能比較完美。

要強調的是:新品種不一定是優良品種,老品種也不一定不是優良品種。比如長富2號,這個老品種30年來一直在我國占主導地位,最大的優點就是「好吃」,缺點是「難管、顏值低」。張文和老師說:「好吃」的標準雖然有差異,但是你只要吃一口,大家還是能達成共識的,這是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追求的永恆目標;「好種」就是好養、好管,包含:適應性強、抗病抗逆性好,生長結果習性好、容易實現早果穩產和高產優質,管理簡單容易、物質投入和智力投入成本少;「好賣」就是受市場歡迎,較稀缺,價格相對高;為什麼還要加上「好看」?因為蘋果是一種用來交易的商品,好商品始於「顏值」,「終」於品質,「內外兼優」肯定貴於「陋外惠中」。

3、如何調優品種。

品種是提升蘋果效益的龍頭,但一定要遵循「先試後推,選用脫毒壯苗適地適栽」的原則。目前在黃土高原蘋果產區可選擇發展的新優品種主要有:為供應7-8月市場,早中熟品種以魯麗、秦陽、美瑪嘎啦、米謝啦等易著色品種為主。中秋前上市的中熟品種以秦月、蜜脆、秦脆等為主。

熟品種要進一步引進示範推廣響富、元富紅、煙富3號、煙富6號、煙富8號、煙富10號、艷紅富士、禮泉短富等新優品種,適地適栽瑞陽、瑞雪、維納斯黃金等特色品種,進一步引進示範魯麗、美瑪嘎啦、秦紅、福麗、福布瑞斯等無袋栽培品種試驗示範範圍。在富平等海拔600-800米的適生區,粉紅女士、瑞雪、維納斯黃金等特色品種發展優勢更為明顯。(作者:魏立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