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補助遠超一線醫生?「戰疫」關頭切忌借權揩油

2020-03-04     長安觀察

近日,某醫院一張抗疫補助名單引發極大關注。乍一看,名單上的補助天數、具體科室、發放金額等信息寫得清清楚楚,似乎沒有什麼貓膩,但仔細琢磨一下,又讓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

發熱門診、急診內科、CT室等與疫情直接打交道的醫護人員,補貼金額在400元到4000元之間,大部分都不足1000元。但同時,另有近40人的補貼金額在8000元到12000餘元之間。爆料網友稱,這些高薪者大多為當地新冠肺炎病例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也有控感科工作人員及院長助理,而這些人大多只是「偶爾背著手東轉西罵一圈,發熱門診專家值班一兩次」。

目前,涉事醫院回復稱,存在核定把握不准、審核不嚴等問題,該院黨委書記、院長已對重新核定提出嚴格要求。但是,這一紙聲明顯然不能消弭輿論的質疑和憤怒,不能讓一線醫護人員既吃苦又吃虧的呼聲此起彼伏。

一定意義上,人們對補助分配方案有多氣憤,心中對一線醫護人員就有多敬重。「戰疫」至今,我們宅在家中、自我防護,而他們直面病毒、救死扶傷,以不比旁人厚實的肩膀扛起了衝鋒重任,以不比旁人健碩的體魄築起鋼鐵長城。護目鏡下紅腫的雙眼,口罩背後勒傷的臉頰,視之令人淚目。誠然,醫護人員選擇逆行,是情懷使然、職責所系,絕非為了名利,但我們要替他們在乎。這不僅是出於對基本規則的堅守,更是出於對公平導向的追求。就拿那張輿論漩渦中的名單來說,我們不否認位列其中者,都付出了勞動,為抗疫作出了貢獻,但付出最多的人,理應得到最多。

按勞取酬道理人人都懂,但為什麼分配還是出現倒掛?說到底,恐怕是公平給權力讓了位,補貼都奔著「大拿」去了。在人命關天的戰「疫」關頭,這樣的做法當然分外刺眼。事實上,「戰疫」打響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想方設法增強一線醫護人員的獲得感。提高薪酬水平、職稱評定傾斜政策、景區減免門票等等,無不飽含著全社會對一線人員的感恩。當此之時,誰再搞權力揩油那一套,必然會受到懲處。

我們相信,這起事件最終會得到嚴肅解決,但其留給社會的警示應該長存。疫情當前,除了醫護人員,還有基層幹部民警、社區工作者等等群體奔波在一線,為守護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努力著。完善規則、強化監督,切實回報那些悶頭幹事的老實人,樹立崇尚實幹的導向,這才是一個健康社會應有的共識。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P7BqnAB3uTiws8KhQ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