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中國的一線城市來講,生活對年輕人是不那麼友好的。甚至來說,如果單單守在一線城市裡,即使是有錢人,生活也不盡人意。
所以很多有錢人都是往國外跑,固然有保存財富的原因,更多的還是看好國外的醫療教育以及良好的生活氛圍。而對於有錢人的子女而言,往歐美跑的好處,大約經歷過留學經歷的人都能說得出,一流的風景,空氣,寬鬆的自由,學術氛圍,良好的醫療和福利配套,使得年輕人可以經常寄情于山水,三五個人的patty,面具舞會,各種有趣的運動,諸如騎馬,跳傘,而學習上相比國內的死板教育,更注重團隊協作的作業完成,頻繁的meeting讓人感到驚喜有趣又充滿挑戰,大大鍛鍊提升社交能力和情商。加上相對寬鬆的時間和舒適的居住環境,生活比較慢,年輕人會經常聚在一起三三兩兩的做一頓好飯,所以大部分留學歸來的人,都能煮的一手好飯。這都是大大有利於生活的。
(寫到這裡,很多人就會覺得這篇文章是不是要崇洋媚外了,絕無此意。國外有國外的好,但也有國內也有國內的好,只是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基於經濟飛速發展的需求,難免做到很好的兼顧年輕人對生活的渴求,這應該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像已開發國家發展必經的過程。)
所以很多留學回國後的人很不適應國內,尤其是一線城市的生活,如果是回到自己的本土城市,比如深圳本地人出國了回到深圳,因為家裡的關係和從小到大的朋友都在,生活儘管會有差異,但是也可以很快找到歸屬感。但如果是非本土的,會感到困惑和焦慮。
筆者曾經採訪過幾個留學歸來的,其中一位男生來自賓西法利亞,碩士畢業,回國後在深圳某大學做助教,為人比較克制,追求精神上的東西,跟我說回國後經常失眠,想念國外的朋友,深圳新認識倒是有一些朋友,但大家都很忙。在他看來,國內的年輕人好像除了工作,就是睡覺,生活很少。
另一位女生家境很不錯,在法國留學,現在深圳一家外企工作,收入10K左右,住的很一般,深圳房租確實貴,或者說深圳的房子質量很差,這個確實是事實,好像深圳不到十幾萬都沒有什麼通透的房子,當然,這跟深圳農民房太多有關,可以參考我上一篇深圳與杭州。她屬於那種社交很強的,也做的一手好飯,喜歡去酒吧,但為人也算正直。談過幾任男朋友,其中一位是老外,發高燒都不管她。後來認識了個老男人,在類似谷歌這樣的大企業,說是幫忙搞定工作,也不知道現在如何。我們會覺得,曾經的天子驕子怎麼要求這麼低了,她會笑著說,深圳生活不就這樣嗎。
當然,其實沒有這麼負能量,因為每個人只要是從象牙塔出來的,社會都會給你致命一擊。尤其是中國的象牙塔出來的,在學校里大家看起來是一樣的,每個人被保護的很好,但是你出來後,社會不會給你任何保障,你想住好點的房子,房租貴是肯定的;你情商不高,別人坑你也是肯定的;你長得不好看,也不會有哪個好心人說降低要求愛上你。這其實是生命必須承受的東西,當然,正是這些東西,讓我們看清真相,才可以獲得來自自我的成長,而不是完全依靠父母和別人的幫助。
前面說了幾個國外的,在說說國內的。
國內一線城市的年輕人我覺得大致有幾種生活處境,當然,我的感受基於深圳的,杭州的可能就有一些差異,生活氛圍不一樣。
生活在赤貧線的年輕人
大部分都是學歷不高在深圳奮鬥的年輕人。我曾經在紅樹林約了個兄弟談事,結果開車轉了幾圈找不到人。天氣特別炎熱,看到個微胖穿著很樸素的女孩子走過來,我就問她怎麼去我朋友那裡,然後她就很熱心的說了一堆。看她身上還掛著平安的工作牌,大概是辦信用卡的,平時見怪不怪了。她後面要加我微信,我猜想讓我辦信用卡,於是就順水推舟通過了。她看起來很熱心,但是你能感受到她真誠助人的同時,那種像是初來乍到深圳的外地年輕人的眼神,有些膽怯和疑惑。能想像到她的收入並不高,可能住在城中村,周末還在戶外陌拜尋找客戶,生存在赤貧線。但她給人的感覺確實很堅強,很積極向上,當時確實感染了我,很希望她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從生活上來說,因為周末都在主動工作,她是一個人在太陽下面徒步,還背著包,帶著工牌,顯然是自己在加班。所以她應該沒有太多時間去生活,從經濟上來說,也很難有太多餘錢去打卡網紅店之類的,加上初來乍到,工作繁忙朋友也少,所以聚會啊,健身運動之類的,應該基本無緣。所以生活在她的身上,幾乎不存在,工作和生存,幾乎就是她的全部了。
這種積極進取的是一類。另一類是踏實工作,但是缺乏思考和進取的年輕人。
我有個朋友開了個淘寶店,他請了幾個客服,其中一個客服是個20歲左右的女生,住在關外,每天坐公交一個半小時來工作室上班,一個月工資只有4000塊,算公交車一天10塊,早餐5塊,中餐15晚餐15,一個月差不多1500,偶爾買點衣服,與人合租住農民房扣掉1000,每個月幾乎所剩無幾,如果吃一兩頓好的,幾乎就要破產。我去過幾次工作室,她每次都工作很認真,但據說做事不主動,就是你說她就會去做。也沒有什麼想法,大概就是這樣,深圳對於她來說,更像是個過客。所以生活之類的,應該也沒有什麼好生活,她無過錯,只是在這樣的生存環境里,沒有拚命就很難過上想要的生活,這跟其他國家或國內其他地區不太一樣,深圳大概就是需要拼搏。
生活在中等線的白領
這一類人群應該占深圳年輕人最大的比例,他們往往至少大專以上學歷,本科應該居多,研究生比例也不低,甚至很多人都有海外留學經驗。主流收入應該10~30K/月之間,一部分人在30~50K/月之間,還有少數人在5OK/月以上。
在這樣的一個收入下,那麼是不是生活的很好呢?
首先是存款。有數據表明,年輕人的負債率極高,具體到50%還是70%,負債金額是10萬還是更高,難以證明。但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月薪10~20K的人,在深圳很容易負債。
我們隨便去一個商場,人潮洶湧的街頭,年輕人各個青春時尚,隨便一身衣服下來,哪怕是快時尚的牌子,也得一兩千,如果是稍微有點名頭的衣服,那都是幾千塊一件。吃頓飯人均一兩百起步,喝個gaga鮮語人均都得一百多。再加上偶爾的旅遊,過節送禮,朋友聚會,很難存到錢,負債也是非常容易的。
首先負債的是偽精緻生活的年輕人,他們往往月光甚至是網貸。我們學到了歐美年輕人的時尚,但是我們卻缺少他們那樣的生活土壤。所以這一類人生活看起來比較光鮮,經常在酒吧嗨皮一下,但是長期下去,生活必然陷入困境。而且缺少精神追求的優質生活,實則了無生趣。
另一類年輕人繼續前行,但是有點麻木。開始宅著,不滿於現狀但無力改變,乾脆認命。過著早九晚五的生活,偶爾朋友聚聚,身體開始中年發福,或沉迷於煙酒,開始忙著找對象結婚,人生似乎看到終點了。這一類人應該說,占很大比例。他們勤勞踏實,也有一定的學歷,不熱衷於社交,也不喜歡投機,渴望通過自己勤奮的努力去實現理想,但現實卻狠狠的教訓了他們,光有努力是不夠的。
這類人的生活我不能說不好,因為生活本身好不好其實是相對的,看你心態如何。但是不得不承認,與他們良好的收入比較,生活確實有些虧欠。要應付於中年危機,或者結婚買房供房甚至是未來可能到來的小生命,他們實在無暇顧及骨子裡的那些小情調,畢竟相比生存,文藝又算的了什麼呢?什麼青春理想,不如房子車子來的實在。
還有一類人介入這兩者之間,他們收入並不高,生活非常精緻,但是並不會月光和借貸,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渴望躋身上流社會,或是選擇來一場收走就走的旅行。在一個現實的大都市裡,他們似乎格格不入。他們的生活非常豐富,熱愛運動健身,喜歡去打卡網紅店,非常愛讀書,但是對於工作和事業,似乎沒有什麼真正的興趣,往往會相信雞湯博主,沉迷於各自營養無法自拔。他們充滿了空想和抱負,更像是理想主義。
如果說的難聽一些,更像是積極廢人。但其實他們並沒有錯,只是他們的理想在一線城市的殘酷現實面前,顯得天真而不適宜。他們相信愛情,相信生活,卻在工作和學習上花費真正的精力太少,更多的時候,只是像做個樣子。最後卻常常在愛情和生活上碰壁,等到醒悟過來時,可能已經是滄海桑田,黃粱一夢。
賈樟柯的《山河故人》里,梁子的負起並沒有打敗現實,他用拳頭打倒了那個紈絝子弟,最後卻還是輸給了現實。理想主義似乎在當代社會,已經顯得不合時宜,但我真希望這樣的人能實現他的理想。
再有一類就是鮮花怒馬積極進取的年輕人,他們跟前文那個辦信用卡的女孩子一樣,奮力前行,不忘初心,只是他們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有更高的起點和視野。這一類人有的是起點很高,有的是勤奮努力且愛學習思考,有的高歌猛進馬上就要財務自由迎娶白富美,有的還在蟄伏思考曲線救國方案,但不管怎樣,這一類人,生活都充滿了色彩。
不管是單身,還是有戀愛,結婚的,他們往往都住在高檔的小區,低密度,視野開闊,因為他們喜歡陽光,喜歡寧靜,而不是喧囂的鬧市或是密密麻麻的高級公寓。運動健身往往也是標配,服飾不一定要穿名牌,但求乾淨簡潔舒適大方,床品和居家服沙發套都要勤洗勤換,不定期也要請人來清理衛生。經常打打高爾夫或是網球陶冶下情操是必然的,書店也是要常去的。至於鮮花紅酒西餐的日子,那也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還是要時常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生活無憂的年輕人
在一線城市,生活無憂,如果是年輕人,很大程度不取決於你多厲害,往往還是家庭因素最重要。
那麼在深圳,當然首先是深二代生活無憂了。也不是所有的深二代都如此,但絕大部分是如此的。
相信大家應該也見怪不怪了,說不定你們公司前台就是。對,就是那個經常穿gucci小白鞋背酒神包的高白幼。
要說生活,這類人當然比上面鮮花怒馬的年輕人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最大的表現是時間自由,動不動就請假。不行就開個寵物店,家裡投資開個美甲店品牌服裝店都行,只是找點事情做做。身邊的朋友也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大家聚會AA,或者誰的土豪男友買單。沒事定個幾千塊的套房三五個好友喝喝紅酒,聊聊天就好了。男生最愛的還是酒吧,又或者叫上幾個車友飆車然後把車子擺在一起拍個照。至於旅行,那都是標配,去瑞士旅行怎麼也得買塊勞力士送朋友。
土豪的生活我不懂,大概也只能從聽到的看到的略知一二。總之生活一個字,花錢。
還有一類人,不靠家裡,起點夠高,魄力夠強,運氣也不錯,要麼做了頂級企業的中高層,比如投資銀行;要麼就自己創業財務自由了。這類人該有的都有,豪宅豪車,他們眼裡也喜歡這些,話說程式設計師的最愛是豪車豪宅嫩模,他們對什麼政治啊飛彈啊什麼的不感興趣,務實,確實實在,哈哈,世人都愛吧。
怎麼說呢,這一類人的話,生活跟上面的富二代還是差別挺大。一類是因為很忙,也很熱衷於財富,只想賺錢存錢,生活其實反倒很普通。還有一類就是有了很多錢,就沉迷於酒色,討論的都是美女啊,股票啊,怎麼賺錢之類的,確實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見識真是夠高的,那些賺錢的邏輯值得學習,但是生活追求的話,就不如他們的見識那般值得學習了。
當然,這類人里,也有少部分就是,依然不拘一格,不隨大流,堅持初心,保持著本來生活的追求,自律而克制,對精神追求依然保持了財務自由前的水平。
最後再簡單說說中年人。
其中中年人的生活就是年輕人未來的參照物,畢竟他們都是從年輕人過來的。我之前寫過成年人的生活不易
相比而言,成年人的生活更無趣一些,因為家庭的關係,他們負重前行;又因為現實早已磨滅了理想,所以生活對他們而言,更像是一場必經的修行,苦難也好,快樂也好,都是路上必經的,不用太快樂,也不用太悲傷。
總的來說,深圳的年輕人生活,真的是不容易,大部分人懷抱著理想主義,卻被現實打敗。
在我看來,人生有三件大事。首要是事業,它是立足之本,也是我們內心獲得安定和快樂的根源,當我們取得事業的進步時,我們往往也完善了自我,超越了自我,獨立了自我,我們骨子裡的天生的疑慮,恐懼,會隨著事業的進步,而淡化,從而變得陽光,充滿力量和正向的動力。
所以事業是我們成長的核心,我們活著不只是為了享樂,成長才是第一位的,成長帶給我們的是內在的快樂驅動,當你獲得成長,你就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快樂。
其次是生活。良好的生活,能讓我們感到心安,感到真實的自我存在,否則,我們會覺得所有的努力,是虛無縹緲的。我們說成長是需要努力的,需要找到前進的方向的,沒有目標的成長是空洞的。但是哪一個目標才是終點呢?如果終點是無止境的,那麼我們的人生難道真的就是永遠不停下來?
所以我們需要生活。生活就像是前進途中的嘉獎和承諾。好的生活,健康有趣的生活,充滿精神追求的生活,能讓我們獲得成長的動力。
最後是感情。不是說感情是最不重要的,恰恰相反,感情是最寶貴的。但正因為它最寶貴,導致它是最難擁有的,最奢侈的。
需要經歷事業和生活的磨礪後,我們才有可能擁有幸福的愛情。
事業是生活和愛情的基礎,生活是愛情的基礎,而愛情同時會促進我們的事業和生活。
對於一線城市的年輕人而言,當前最重要的,是找到你的事業目標,成長的動力,同時找到適合你的生活方式,積極快樂的前行。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也無法改變每個人的追求,有人熱愛財富,有人熱愛美女,有人熱愛詩意和遠方,但不管你熱愛什麼,最重要的還是熱愛你的事業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