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麼推頭條原創簽約寫手:銅豌豆
今年,一個網絡新詞很火,叫「副業剛需」,言下之意,很多人不再滿足老本行,開始用盡一切辦法在業餘時間搞副業。
副業,到底該不該成為剛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人,在主業之外,著手著B計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經有超過8000萬人,一邊工作、一邊兼職副業:
同處一屋的同事,上班時默默無聞、毫不起眼,下班後有可能是網約車司機接單王;
住對門的鄰居,朝九晚五打卡上班,中規中矩,但周末卻搖身成為人氣登山教練;
多年未見的好友,看似仍舊單位文員一名,但也許已是有著幾十萬粉絲的美廚娘;
副業,不再陌生,甚至變得流行,那麼,不禁想問,為什麼大家都熱衷於發展副業呢?
今天就給大家扒一扒發展副業的三大理由。
1
成人達事,責任使然
音樂人高曉松的副業有很多,製作人、導演、脫口秀節目主持人。
如果說,這些副業只是他主業的一種延伸,是娛樂圈的常規操作,那麼,他的另一個副業——圖書館館主,可能是大眾剛開始都沒有想到過的。
就在幾天前的雙十一,南京「曉書館」正式開館。
這是他以館長之名,繼北京「雜書館」、杭州「曉書館」之後,建立的第三座大型私人公益圖書館。
北京「雜書館」,總計藏書百萬冊,內有大量的古籍、線裝書、藏本;
杭州「曉書館」,內有五萬餘冊高質量圖書,全由專業團隊把握、高曉松把關;
南京「曉書館」,藏有四萬冊書籍,以文史哲為主,由高曉松指導收集;
以上館內固定館藏,均免費供書友現場閱讀,遨遊於書林之間,拾貝於知海之岸。
當初,被問及為什麼將這麼重要的書籍免費對外借閱,高曉松在座談會上說道:
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需要有人來做這樣的事情,民間存在著很強大的東西,不要把它埋沒了。
它已經很古老,已經放了很久很久,我們要走出顧影自憐的歷史研究,讓它變成一種悲天憫人的東西,而不是只有少數知識分子掌握的東西。
他還說,
我們要以書會友,雜書館是公益的,我們不強調這些書籍、文獻的收藏價值,而是希望它能更好的傳播價值,讓更多的書友能親眼看到這些書、親手翻到這些書。
與其說,高曉松用知識分子的情懷在開圖書館,不如說他,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感,向大眾推廣公益閱讀。
正如顏寧擔任科普公眾號主編、論壇發起人一樣,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她說道:
我覺得每個人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會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我把這個平台當成我實現社會責任的一個平台。
對於很多在某一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開展副業,就是無形之中賦予自己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達者兼濟天下」,在今天的另一種詮釋吧。
2
追逐夢想 自我實現
「大衣哥」朱之文,老本行是種地、打零工,但他有個副業眾人皆知,那就是唱歌。
朱之文從小就喜歡唱歌,不管年歲幾何、處境難易,也不顧家人與鄰居的恥笑,他每天在田埂與工地里練習發聲,最終從田野里、小路邊,唱到了選秀舞台,從省級電視台走向了央視春晚。
就這樣,「穿著軍大衣種地的農民」朱之文,唱歌唱出了名堂,由此火遍了大江南北。
不同於有些人成名之後迷失自我,朱之文就算火了,也沒未急於擺脫農民的身份。
在被問到,是否有想過簽一家公司,或者找個經紀人時,他坦言,他不想成為職業藝人,他唱歌不是為了出名,只是為了夢想。自己還是一個農民,沒有活動的時候,就和妻子一起下田幹活。
此後,雖然他經常出席一些活動,但對於出場費從不計較,給多了,他就捐給需要幫助的人、學校、敬老院;即便不給也沒關係。
別人看到的,也許是他一唱成名;但或許朱之文自己明白,那是他用堅持和努力,終於讓夢想成真。
有些人,因為現實無奈過早放棄了夢想,做著自己說不上喜歡也說不上不喜歡的工作;但也有些人,在本職工作之餘,用行動在一步步向夢想靠近。
人之一生,總要對得起自己夢想,才不枉來人世走這一遭。
如果連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不盡力去嘗試、努力,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思呢?
我想,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是本著這個初心才開始開展自己的副業的吧。
3
讓賺錢的速度趕上花錢的速度
前段時間,網上爆出今年最流行的「扎心三問」:
放下手上的工作,你還有其他收入來源嗎?
去掉每個月的開銷,你能存下5000千塊錢嗎?
如果突然生一場大病,你手上的存款可以應付嗎?
很多網友回覆:刀刀扎心!痛點!
確實,在這個花錢永遠快過掙錢的時代,人人背負的經濟壓力愈來愈大。
作為父母,養孩子就像養了一台碎鈔機;為人子女,時時面臨父母的養老壓力;至於家庭,房貸車貸日常開銷不敢細算;面對外部,吃喝應酬人際交往次次扎心;
如果光靠那份死工資,不賺點外塊,日子分分鐘捉襟見肘。
我有一個朋友,母親查出患癌,後採取保守治療,因為很多藥物都不在報銷範圍之內,沒幾年,經濟壓力劇增。
迫於現實,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文案外,她開始發揮廚藝特長,在朋友圈叫賣糕點;而他老公,也是白天上班,晚上兼職跑滴滴,並幫她同城送貨。
倆口子一下子忙了好多,但好歹靠副業,也是緩解了些許經濟壓力。
當我詢問她是否有辭職開店的想法時,她搖搖頭。
朋友表示她其實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人,更喜歡穩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只是形勢所逼,才做起了副業,但幸運的是,辛苦操勞總算有了收入。
類似朋友的人還有很多,努力用一技之長求得變現,以解經濟危機:
我見過一個姐姐,為了幫弟弟還清貸款,白天工作,晚上拚命碼字寫文案;
我見過一個老爸,為了供女兒學鋼琴,上班是公交車司機,休息時是駕校陪練;
我還見過一個同事,為了攢錢開工作室,白天做財務,晚上兼職做水彩畫老師;
不得不承認,生活有時很難,但正因如此,那些用心用力做副業的人,才顯得那麼真實,值得我們尊敬。
賺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也是當下很多人開展副業的一個真實寫照。
當然,只要想做副業,理由還會有很多,且真有不少人將其做得有聲有色。
但對於大部人而言,副業畢竟是排在主業之後的,所以,搞副業,最怕本末倒置,最後,主業沒保住,副業也成了擺設。
副業雖然會成為剛需,但這不等同於每個人都有精力、有實力去開展副業,正如那句「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副業也有風險,下手請謹慎。
所以,那些沒有開展副業的朋友,也不要擔心,將主業做精做細,就不會被時代淘汰;而那些開展了副業的朋友,也請保持初心,切勿迷失。
願大家早日實現「兩棲」、「多棲」自由!
END
推麼推原創簽約寫手|銅豌豆
編輯|琪鵝
統稿|薛笨笨
審稿|阿圖如是說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方擁有,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本文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atu580216@qq.com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 miaomiao19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