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盤銷售收茶水費被判刑,以後買房實行「彩票制」?

2020-08-18     地產情報站長

原標題:樓盤銷售收茶水費被判刑,以後買房實行「彩票制」?

這年頭,想買個心儀的房子太不容易了。很多人不僅要辛辛苦苦地攢首付,還得給中介、銷售交「茶水費」,才能換來一個機會。

之前就出了一條有意思的新聞,開發商把自家10名銷售給告上了法庭。最近,一審結果出爐——銷售被判刑了。

原因也挺無語,銷售在賣房的過程中,收茶水費了。

01 茶水費

茶水費,說白了就是吃回扣。在房地產行業,茶水費更是個公開的秘密,屢見不鮮,也屢禁不止。

在收茶水費的過程中,購房者的角色其實是非常微妙的,他們雖然是受害者,但又有點像「周瑜打黃蓋」里的黃蓋,心甘情願地挨打交錢,只為得到自己想要的好房源。

所以,購房者自己舉報喝茶水費的情況,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多數人還是選擇打落牙齒和血吞。

比如浙江嘉興這個案子。2018年春節期間,購房者張女士聽說某樓盤很緊俏之後,就連忙去預約。聽到銷售人員說可能要「加價」,她也沒有異議。過了幾天,銷售告訴張女士,有客戶退了房子,如果張女士想要這套房,還得額外支付12萬元的「更名費」。

張女士思考了一下,覺得可以接受,就直接用支付寶向銷售轉了帳。

像張女士這樣的購房者並不是個例,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該樓盤的銷售人員利用房源緊俏的話術大肆牟利,收取的茶水費也從8千元到48萬元不等,堪稱是一大奇觀。

只是套路多了,總會被人戳穿。

2018年7月,有外界人士向樓盤開發商反映,其開發的樓盤需要交額外的「茶水費」才能買到,這才引起了開發商的注意,然後開始深入調查,也就出現了開發商狀告自家銷售的神操作。

主導這次茶水費事件的杜某是該公司的銷售經理,2017年2月入職。他對公司非常不滿,作為一個銷售,他居然沒有銷售提成,公司只給他支付基本薪酬。所以2018年2月公司樓盤熱銷時,杜某就打起了茶水費的主意。

至於杜某到底收了多少茶水費,連他自己都沒數了。據杜某口述,他當年到嘉興時身上只有3萬元,後來通過收取茶水費,不僅給自己買車買房,還額外給家裡人支付了購房款,堪稱大賺特賺。

「進去」之前,他每個月的車貸都是用茶水費還的。

02 供需關係

被告上法庭之後,杜某一行人很快就認了罪。

10名房產銷售收取茶水費的行為已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其中包括杜某在內的4名銷售人員索取賄金170萬到400萬不等,屬於金額巨大;其餘6名銷售人員索取賄金30萬到80萬不等,屬於金額較大。

這10人均被判處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至一年六個月不等。

樓盤銷售因為收取茶水費被判刑的消息,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不過,大家關注的重點跟茶水費本身沒什麼關係,重點還是在新房限價上。

大多數收取茶水費的樓盤,都跟新房限價有關。還記得今年的萬人搖號搶房事件嗎?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陸續出現了萬人搖號搶房的情況,不知道的還以為當地樓市有多火爆,但仔細一看,搖的房子全都是限價新房,搖到就是賺到。

在茶水費的背後,裝的都是中介、開發商和購房者心裡的小九九。

有業內人士表示,銷售、中介乃至開發商收取茶水費,跟當下的新房限價密切相關,一方面是開發商的備案價格上不去,只能通過第三方來加價,銷售、中介都是他們的「好夥伴」。另一方面,由於新房限價,購房者也看到了商機,新房與周邊二手房存在明顯差價,大家自然搶破了頭。

再往細點兒說,但凡需要繳納茶水費的城市,大多是樓市火爆的地方,庫存高的三四線城市,基本沒聽說過茶水費的情況。

03 結語

除了浙江嘉興以外,深圳也曾因為屢禁不止的天價茶水費而頻上熱搜,一套1000萬元的房子,動輒要交80萬元的茶水費,成本巨大。

也正因如此,7月15日深圳發布新政,打擊炒房行為。在「7·15新政」發布後,有媒體稱,深圳已經進入了「點彩票購房時代」,起因是深圳市住房和建築局局長呂增學表示,在部分房地產中實施的「點數彩票」將成為未來的購房指南。

所謂的「彩票購房」,指的是賣家出售多張認購憑證,每張認購憑證價格相同,編號唯一,買家可購買認購憑證,最終由賣家抽取認購憑證編號,就跟買彩票一樣,抽中了才能買房。想獲得彩票購房的機會,得看購房者的積分,名下無房產且為深圳戶籍的得分最高。

說白了,就是你在深圳買房,不僅得看財力,還得看運氣。

看上去此舉確實可以解決「搖號炒房」的問題,但具體成效估計還要再等個一兩年才能看出來,畢竟它依然無法解決樓市的供需關係問題。

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茶水費就存在捲土重來的可能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MLyAnQBURTf-Dn57A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