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北眺,漢彭南望。自古極度繁華,近世幾遭禍殃。涉故揭竿起,離離衰草亡。漢兵圍垓下,淮海新國殤。九省通衢鎮,舟車會聚場……烏呼,哀花殘葉,驚風卷沙狂。
看今朝,高鐵通宿馬,神鷹將啟航。銀河路條條,金海新景象。高樓鱗次櫛比,汴水清澈歡暢。兩岸景觀帶,景色更麗靚。滄桑之巨變,前程更無量。
這就是宿州
說起宿州歷史,「宿州八景」是不可不談的,「八景」伴隨著宿州城的發展而出現,即使到現在,每個宿州人也能隨口說出幾個」宿州八景」。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宿州八景」大多已湮沒在了時間的洪流中,成為了宿州人永遠的懷念與記憶。近日,隨著宿州新汴河景區風車瀑布廣場的竣工,古宿州八景重新以石雕的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成為追溯宿州歷史的又一去處,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
徐園芳樹
徐園,明朝徐王墓地。在埇橋區夾溝鎮北,豐山左,龜山右。徐王姓馬,明太祖高皇后馬氏之父,洪武二年,被追封為徐王。明朝時期,此地屬於閔子鄉,徐王墓有樹木參天,蔥鬱蔽日,古人稱「徐園芳樹」。今日,徐園芳樹,早已不復存在,據當地村民所說,偶爾能在田地里撿到古時的磚瓦。斷碑頹垣,讓人惋惜。
譙樓暮鼓
宿州古城內西北隅,是原宿州州治,州署上有譙樓,又稱鼓樓,是用以守望和報更時的樓。鼓樓兩層,共5間,較為雄偉,每當晚霞似火、薄暮來臨之際,州人總能聽到州治譙樓上傳來聲聲暮鼓,深沉而悠長,故日「譙樓暮鼓」。時過境遷,現在,譙樓早已不復存在,但那深沉的暮鼓聲仍然不時在人們心頭迴響。
扶疏餘韻
據《宿州志》記載:宋朝蘇軾任徐州太守時,贈送宿州太守墨竹一本,宿州太守把它們刻在石頭上,並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為「扶疏亭」,後幾經毀壞和重建,現仍存於宿州老城牆上。
據明弘治《宿州志》載:「東坡守徐時,遺墨竹一本於宿,好事者刻諸石,構亭貯之,名日扶疏。」今存殘碑一段,碑上鐫刻著蘇軾的墨竹畫,墨竹左下角有蘇軾題詩一首:「寄臥虛寂堂,月明浸疏竹。泠然洗我心.欲飲不可掬。」
睢陽古道
睢陽,據清嘉靖《宿州志》卷之一《地理志》釋:「睢陽,以睢水名,非唐睢陽。」睢水即濉河,位於宿州城北。
據清《宿州志》手繪圖,古道上有一寶塔。說明,以前的宿州城周圍是有鎮城寶塔的。
如今,睢陽古道已成為省道,系水泥路面或柏油路面,是宿州東向西去的重要陸路通道。
相靈疊翠
古宿州有縣四、鎮八,宿州蘄縣有荊山鎮,元朝後,懷遠縣改屬濠州,而蘄縣降為鎮,併入宿州。荊山今屬蚌埠懷遠縣、相山今屬淮北市。相山就是古宿州八景之一:相靈疊翠。
相山山脈自徐州蜿蜒而來,主峰為皖北地區至高點。山頂雲洞吞吐雲樹、頃刻萬端;香爐峰形勢惟峭;疊翠峰翠色誘人。
相山層巒起伏,翠柏蒼勁,景色清幽。山南麓有廟,晉太康五年創建,唐、宋、元、明、清多有重建,並修建石碑多方,也被稱為「顯通寺」。現在的相山風景區絢麗而美好,是人們喜愛的旅遊目的地。
煙寺晨鐘
紅塵飛不到。古寺鎖秋煙。這裡為古宿州八景之煙寺晨鐘。
煙寺,埇橋區夾溝鎮北鎮頭寺,又名「大龍泉寺」。寺院內蒼松翠竹,樹木蔥蘢,有珍珠泉自院內流出,與山半腰的呵泉合流,澆灌著數百畝香稻米。
閔墓松風
閔墓,是孔子門徒閔子騫之墓,位於埇橋區曹村鎮閔賢集北數里閔祠村。
過閔賢集北數里有閔祠、閔墓,這裡是閔祠村,是孔子弟子、二十四孝之一閔子騫的故鄉。閔墓上古松千株,風起濤涌,故有「閔墓松風」之說。
符離曉渡
這裡的符離,即宿州市城北二十里的古符離,北臨濉水。
古符離,前臨濉河。古時濉河上無橋,過河全靠小舟擺渡。每天清早,晨光初露,符離渡便聚集著許多要過河的人,當時的濉河,水面寬闊,迂迴曲折,舟船往來如梭,一派緊張繁忙的景象。
在這裡,古老的「宿州八景」以「石雕」的形式得以再現,小夥伴們快去尋找記憶吧!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H18w20BMH2_cNUgJP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