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那兩個比賽殺人的鬼子,你知道他們後來的結局嗎?

2020-07-08   蜀山筆俠

原標題:抗戰時期,那兩個比賽殺人的鬼子,你知道他們後來的結局嗎?

《舊唐書·魏徽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柯林伍德說,一切的歷史都是思想史,他認為歷史只存在於歷史學家的思想當中,但無論史學家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會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史書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在中日兩國的歷史上,相關史書的記載有所不同,中國的近代史雖說是難以揭開的屈辱一頁,但我們依舊銘記,哪怕是南京事件,而日本在兩顆原子彈投下之後,立刻用「站在火葬場的小男孩」將自己打造成了「受害者」。

但歷史是不會被忘記的,正如我們永遠記得那場「殺人比賽」,這兩鬼子級別並不高,只是少尉,隸屬於日本第十六師團第九聯隊,一個叫向井敏明、另外一個叫野田毅,在進入南京之前,兩人打了一個賭,以100人為界,誰能先完成,誰就能獲得勝利,最讓人可笑的是,勝利者將得到一瓶葡萄酒。

為了記錄這一時刻,隨軍記者淺海、光本、安田、鈴木四個人沿途拍攝,他們從江蘇常州、丹陽、句容、南京等地詳細記載了事情發生的經過,不僅僅記錄下了時間、地點,過程還配上照片。

1937年11日30日,日本報社在日本國內刊登了這一則消息,不過封鎖了我國各大報社,直到抗日戰爭結束,這件事一直都沒有傳來了,還是1945年,中國作為二戰戰勝國,參加了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代表在無意當中發現了這篇報道。

如此殘暴的事情,任何一個人都難以容忍,經過我國多方努力,這兩個惡魔終於被抓獲,在審訊當中,向井敏明和野田毅還狡辯日是日本報社偽造登載,如此蒼白無力的狡辯也只有他們兩人說得出口。

兩人的暴行,就如同徵婚廣告,在日本大街小巷四處流傳,在這樣的鐵證下,兩人受到了嚴格的審判,宣判死刑,但並沒有立刻執行,我方出於人道主義,給了他們40天反思時間。

這40天當中,向井敏明和野田毅還在企圖上訴,但一次又一次被駁回,伴隨著死亡時間越來越近,兩人變得越來越恐慌,向井敏明知道自己必死無疑,還特地寫下了遺書,在他的遺書當中依舊沒有任何悔意。

向井敏明遺書正文:向天地神明發誓,完全沒有殺害過俘虜和平民。我絕對不接受南京事件的罪名。我視死為天命,將日本男兒堂堂之軀化為中國之土。但我的靈魂將回歸大八洲……

從他的遺書當中也可以看出,完全認為自己才是受害者,實在可恥,1948年1月28日,野田毅和向井敏明被正式押往了雨花台執行死刑,結束了他們罪惡的一生,但是在日本教科書當中,並沒有過多提及南京和這兩個人的事件。

對日本來說,這是日本史上的一塊恥辱碑,是它們洗刷不掉的暴行。日本人能夠忘記這段歷史,但是對我國來說是理當銘記的,如今的中日兩國雖說建交友好,無名也不能一桿子打死一船人,但歷史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