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艇大炮,平斯克區艦隊的裝甲艇,有自製也有繳獲波蘭的

2020-07-23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小艇大炮,平斯克區艦隊的裝甲艇,有自製也有繳獲波蘭的

接上文 炮艦和護衛艦,平斯克區艦隊另外重要作戰艦艇

除了水面艦隻外,平斯克區艦隊另一個作戰主力就是稱為小艇大炮的裝甲艇。

沙俄1915年建造的 「匕首」(Штык)級炮艇成為現代裝甲艇的前身。該級艇為阿穆爾河區艦隊建造,通過鐵路送到赤塔進行組裝。該級艇共10艘,內戰中1918年在芬蘭和在黑海自沉各4艘,餘下的2艘 「矛」(Копье)號和 「山巔」(Пика)號編入了阿穆爾河區艦隊,1925年被分類為裝甲艇,一直服役到1954年。

巡邏中的裝甲艇

之後沙俄海軍又分別建造了Д型、H型和K型內河炮艇,它們日後都作為裝甲艇在蘇聯海軍服役,而平斯克區艦隊則裝備了Д型。

1916年建造的Д型裝甲艇,二戰前尚有4艘在蘇聯海軍服役。編制7人,標準排水量6.5噸,滿載排水量10噸,主尺度9.21 х 2.47 х 0.85米,1挺7.62毫米機槍,之後加裝1門37毫米火炮,後火炮被12.7毫米機槍代替,功率85馬力(後為100馬力),最大航速8.6節,最大續航力302海里,裝甲厚6-7毫米。

該級艇1931年6月27日編入第聶伯河區艦隊,1940年6月編入平斯克區艦隊,編號改為132-135。本級艇1920年9月10日加入紅海軍,1928年命名БКА 1-4,1934年3月21日改名Д-1-4,1939年2月3日改名БК-1-4。

Д型裝甲艇

除了繼承之前的遺產之外,區艦隊裝備的裝甲艇主要來自昔日的對手波蘭。

П型-15艘

該級艇原屬於波蘭,德波戰爭中被波蘭自沉,後蘇軍打撈並修復

1. №41

2. №42

3. №43

排水量7噸,主尺寸8.5 х 2.38 х 0.35米,功率35馬力,航速5.9節,裝甲厚6-10毫米,裝備1門37毫米火炮和1挺7.92毫米「馬克沁」08型機槍,艇員6人

原名LKU-25-27,1918年建於布拉格,1939年9月21日自沉,後被打撈修復,加入平斯克區艦隊。

П1-3號裝甲艇線圖

4. №44

5. №45

排水量12噸,主尺寸11.2 х 3 х 0.45米,功率40馬力,航速5.9節,裝備1門37毫米火炮和1挺7.92毫米「馬克沁」08型機槍,艇員6人

原名KU-18和19,波蘭1933-1934年建造,1939年9月21日自沉後被蘇軍打撈,加入平斯克區艦隊。

П4-5號裝甲艇線圖

6. №46

7. №47

排水量4.7噸,主尺寸10.33 х 1.8 х 0.5米,功率35馬力,航速8節,裝備2挺7.92毫米機槍,艇員4人

原名KM-14和15,波蘭1932年在平斯克建造,1939年9月14日自沉,後被打撈修復加入平斯克區艦隊。

П6-7號裝甲艇

8. №51

9. №52

10. №53

排水量6.5噸,主尺寸12 х 2.45 х 0.7米,2台柴油機,總功率90馬力,航速9.7節。裝備1門37毫米火炮和1挺7.92毫米機槍(1939年以後改為3挺7.62毫米機槍),艇員5人

原編號KU-1到3,奧匈帝國1918年建於林茨,一戰後歸屬波蘭,1939年自沉,後被打撈修復後1940年3月加入第聶伯河區艦隊,之後加入平斯克區艦隊,1941年9月戰沉。

波蘭裝甲艇KU-1

11. № 54

12. № 55

13. № 56

14. № 57

排水量6噸,主尺寸7.55 х 2.38 х 0.35米,功率20馬力,航速4.9節,裝備1門37毫米火炮和1挺7.92毫米「馬克沁」08型機槍,艇員4人。

原編號KU-21到24,奧匈帝國1918年建於布拉格,一戰後歸屬波蘭,1939年9月自沉,後打撈修復後1940年加入平斯克區艦隊。

15. №201

排水量9噸,主尺寸12.8 х 2.5 х 0.6米,60馬力,航速6.5節。裝備1挺7.92毫米機槍,艇員6人。

原名KU-7,最初為德國所有停泊在華沙,一戰後歸屬波蘭,1939年9月21日自沉,後被蘇軍打撈修復,1940年加入平斯克區艦隊。

裝甲艇編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B8XeXMBnkjnB-0zkV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