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評職稱花16萬買SCI反被騙,這個灰色產業為何屢禁不止?

2019-08-03   學術資源大全

來源 | 中國江西網、丁香園、澎湃新聞、中國青年報、醫學教育網、募格學術

編輯 | 學術君

最近看到了一條新聞,標題是【男子耗費16萬託人代寫SCI未果 訴請法院退款獲支持】

據新聞介紹,一男子因單位評職稱需要發表論文,便花錢聯繫寫手代寫,孰料竹籃打水一場空,遂起訴至法院,要求對方全額返還論文發表費並支付利息。近日,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結該案,判決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委託代發論文協議無效,且被告余某應返還原告李某164020元。  據介紹,自2017年6月起,李某與余某陸續通過微信和QQ郵件等方式進行協商,雙方約定余某按照李某的要求為李某在某雜誌上代寫並代為發表一篇SCI醫學稿件(論著),文章在2017年7月5日前雜誌社官網上查到;李某向余某支付164020元。期間,李某依據約定,通過支付寶和銀行轉帳方式向余某陸續支付了164020元,但余某未如期在約定的雜誌上為李某發表SCI醫學論文。李某要求余某返還上述款項未果,遂起訴至法院。

看似有些荒唐的案件背後,卻牽扯出了一個灰色產業——代寫論文

想了想,我們今天就來嘮嘮這個


代寫論文騙局多

但屢禁不止

如果你在網上搜索代寫論文,會有個關聯詞也跟著出現就是【被騙】

我們也發過很多想買論文反被騙的例子

2018年,湖北某高校博士張晨(化名)在網上找「中介」在「C刊」(某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被淘寶賣家騙去了5.2萬元積蓄。

據張晨介紹,自己就讀的專業有硬性要求,讀博士期間必須在「C刊」發兩篇論文才可順利畢業。「我在博士二年級已經在『C刊』發過兩篇了,考慮到多發幾篇可能對找工作有好處,就想到了在網上找中介代發。」
去年10月,博士三年級的張晨在淘寶上找了一家可以代寫並代發論文的店鋪,加了店主的微信。
「對方很熱情,回復也很快,並許諾安排在2018年3月的核心期刊刊登,但代寫代發一篇要2.6萬元,要先付1.3萬元定金,之後安排專業寫手寫論文,我就先給他轉了1.3萬元。」張晨回憶,大概過了15天左右,賣家再次聯繫自己,說寫手已經寫好了,要求她支付剩下的1.3萬元「尾款」。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詢問刊發進度,他回復我『放心,花錢好辦事,刊發有周期,要等3到6個月的』。」張晨覺得那家淘寶店鋪總體評價看著「還行」,也就沒有考慮太多。  去年12月,在第1篇論文還沒有「落實」的情況下,張晨還想再發1篇,就再次聯繫該賣家,又「送出」2.6萬元,賣家則承諾「這一篇將於2018年5月刊登」。  「其實那個時候也很擔心,刊物一天沒拿到 ,就覺得有被騙的可能。但之前自己投了很多篇都沒成功,多發點論文肯定對以後找工作有好處。」張晨勸自己「不要多想,繼續等待」。
付款以後,張晨一直關注著即將刊登自己論文的期刊的公眾號。到了今年5月,她還沒有發現一篇自己署名的論文,才意識到可能遇上騙子了。  「那時,賣家刪掉了微信朋友圈很多代發論文相關的內容,我給他發微信也不回,電話也打不通。」然而,損失了5萬多元的張晨並沒有選擇報警,她擔心這個事情傳開會影響到自己畢業。 她也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家人和朋友,怕他們為此擔心,直到安徽蕪湖警方聯繫她,告知「騙你的嫌疑人已經被抓獲」。
2018年,四川兩位女醫生為職稱論文苦惱,在網上看到商家聲稱可以代寫論文,但會收取費用。先後成功騙取兩人14200元後,人間蒸發。兩人報警得知,騙子是在深圳打工的一個年輕人,開銷巨大,於是便動了歪點子詐騙,其實並沒有寫論文的能力。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論文代寫騙子多,並且屬於學術不端,可為何還是屢禁不止?

為什麼選擇代寫論文?背後理由是

我們來看看上面這些選擇代寫論文的理由,無非是兩個

1.評職稱
2.畢業找工作的硬性要求
在前段時間,丁香園發的一篇文章《3 萬買一篇論文,就能輕鬆獲得晉升,你干不幹?》里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做 1000 台手術,不如發 1 篇論文/
文中提到:

我國公立醫院職稱考評主要基於醫生的臨床能力、教學水平和科研產出三個方面。然而,由於科研產出最方便量化,也最容易為醫院打響名聲,因此在真正進行職稱評定時,各個醫院的天平便紛紛向科研產出傾斜。

申報副主任醫師,需要在擔任主治醫師期間獲得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以上獎項 (圖源:北京衛生人才網截圖)

不少醫院將「發表省級以上期刊論文、申請科研基金」作為評定高級職稱的必要指標,還有地區將「發表高質量的 SCI 論文、主持國自然基金」作為破格晉升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職稱的主要指標。


副主任醫師需要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並在省級、市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一定數量論文


收錄 2 篇以上影響因子≥6分 SCI 論文可破格申報副主任醫師,收錄 1 篇影響因子≥10分 SCI 論文可破格申報主任醫師(圖源:河南省人民醫院網站截圖)

因此有不少臨床醫生哀嘆:做 1000 台手術,不如發 1 篇 SCI 論文。

可實際上,做1000台手術的價值不見得就比發1篇SCI論文少。何況,醫生的工作強度之大。想要論文臨床兩手抓?有點難。

再說說前段時間爭議點很大的博士未獲博士學位起訴校方的事,事很簡單:
柴某為上海大學2014級博士研究生,他完成了校級學位授予細則規定的2篇論文指標,但是他所在的學院則規定,博士生需要在核心期刊發表至少3篇論文,因此,儘管博士論文通過答辯,柴某也沒有順利獲得博士學位。多次向校方申訴無果後,他決定起訴上海大學。

從這我們就能看出,論文數量的多少,是直接和研究生的畢業相關聯的,而且學校基本都會定硬性指標,例如

北京大學(工學院)要求兩篇SCI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要求3篇SCI,總IF≥3.0,且至少在國外期刊上發表1篇,影響因子達到1.0西安交通大學要求3篇SCI四川大學要求1篇SCI,老師要求不一
如果達不到,就只能延期。而且論文數量多少也與工作直接掛鉤

一名知乎網友表示,基本上SCI二區以上的論文發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評選副教授了;二區以上發上5~8篇就能破格評選教授了。

一方面是對論文數量的硬性要求,一方面是可能達不到的現實環境。在這中間,就滋生出了屢禁不止的代寫論文灰色產業。

論文代寫的背後

有什麼啟示?


儘管大家找代寫可能因為多種原因。但必須明確的是

這屬於學術不端行為,是明令禁止的!

但我們可以期待的是,改革職稱論文制度。

拿醫院舉例。

我們不排除很多名校畢業、大醫院工作的醫生,科研實力強大,也喜歡搞科研。但存在買論文評職稱的現象,說明不少醫生都被寫論文困擾著。咱們能不能改革職稱論文制度,改得更科學一些?

甘肅省在這方面或許做的不錯。甘肅省人社廳、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制定印發了《甘肅省基層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價條件標準(試行)》,明確參加基層衛生高級職稱評審的專業技術人員,論文、科研不做硬性規定。衛生人員可以以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專題報告、病案分析資料、醫療衛生新技術推廣使用報告等作為條件標準。

從需求的源頭上解決對論文的過度要求,或許是可以規避代寫論文的最好方法。

本文來源:中國江西網、丁香園、澎湃新聞、中國青年報、醫學教育網、募格學術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