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上午,荊州,雪。
短短几個小時
就讓荊州城變成白茫茫一片。
在荊州市中心醫院,
一位80多歲的新冠肺炎病人
給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的
護士郭遠雯豎起了大拇指,
「二月份很少下雪。
這場雪,是為了歡迎你們。」
從化人郭遠雯今年31歲,是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下稱「南醫五院」)派出的10名援鄂醫療隊員之一,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自2月12日起,郭遠雯開始在荊州市中心醫院的重症醫學病房上班。她表示,荊州市中心醫院的醫護人手不足,壓力頗大,但好在物資充足。除夕之前,人在從化的她便寫下了請戰書,其時家人還不知道。「確實是很困難,但整體趨勢,還是在好轉。」她說,「我認為我的選擇非常有意義。」
2月11日下午,
南醫五院援鄂醫療隊
從從化出發來到湖北荊州,
千里馳援共同戰「疫」。
如今,7天時間過去了,
他們在荊州經歷了什麼呢?
2月16日,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廣東省醫療隊荊州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未來將有收治100~150名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能力。
目前,廣東支援荊州市中心醫院重症救治中心的醫療隊伍有30多人,均是廣州的精兵強將,來自南醫五院、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醫五院的3名醫生、6名護士是第一批進入中心醫院的廣州醫護,自13日起,他們便加入到搶救該院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戰鬥中。
陳毅飛是南醫五院的帶隊隊長、該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毅飛說,短短5天時間,已有不少瞬間讓他難忘。
17日,南醫五院的9人團隊正式進入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工作,「荊州市中心醫院是當地一所老牌的三甲醫院,團隊救治新冠肺炎的經驗很豐富,我們既是來支援,也是來學習的。」陳毅飛說。
陳毅飛
沒戴正壓頭套便衝鋒上前
陳毅飛的團隊現已與中心醫院的重症救治團隊「合兵一處」,所有人分4組,每組10人,大家磨合得很順利。目前,重症救治中心內一樓是危重、重症患者,二樓患者的症狀相對較輕。陳毅飛表示,安排班,每名醫護人員工作4天可休息一天,醫院的設備還夠用,「今天,2個危重患者上了有創呼吸機,還有1名患者已經上了6天的ECMO。」
陳毅飛每天上午跟隨團隊成員穿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查房,並做相應治療安排。離開病房後,根據內部聯網的平板電腦對患者進行實時監控,如有意外情況,需立刻穿防護服進入救治。這4天的查房和治療患者,有很多事讓他印象深刻。
16日,陳毅飛和兩名荊州中心醫院的醫生查房時,發現那位用有創呼吸機插管的危重患者情況異常,「我們發現那個插管上機的病人漏氣了,口腔的分泌物不停地往外噴,這些分泌物是非常危險的,加上呼吸機一吹,很容易產生氣溶膠。但荊州市中心醫院的兩名醫生卻奮不顧身地衝上去,當時沒穿正壓頭套的金主任拿起喉鏡就給病人重新做插管,把球囊復位,他當時只戴了護目鏡,但也顧不上暴露不暴露,立刻就進行了治療。」
陳毅飛居住的酒店,嚴格按要求把外套放在戶外
陳毅飛說,氣管插管是通過病人的口或鼻腔把管插入病人的氣道,再接呼吸機輔助病人呼吸,管的末端有一個球囊,保證病人呼出去的氣始終通過管道出來,但那名病人的脖子比較長,球囊的位置發生了偏移,於是病人呼出去的氣就從呼吸道出來,也將口腔的分泌物帶著往外濺,這樣的情況如果不及時更正,病人的血氧飽和度很快就會掉下來,很可能回天乏術。而這樣的緊急插管復位,讓參與救治的金主任和秦主任防護服上濺滿了患者的分泌物。
也是在16日夜,陳毅飛還參與了另一場和死神的賽跑。當時有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突然心臟驟停,血氧降得很低,但經過他和同事緊急地心肺復甦,又把患者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目前這位患者正在重症救治中心進行進一步的救治。
受感染護士從危重轉輕症
這幾天查房,陳毅飛最開心的一件事,是看到荊州市中心醫院的一名受感染的護士身體越來越好。
「我聽和我一起值班的荊州醫生說,這名護士是其他科室的,她當時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時不幸感染了病毒。」陳毅飛說,當這名護士確診後,病情急轉直下,進醫院的時候已經是瀕死狀態,但經過兩周的對症支持治療,她已經從危重症變成了輕症。「這名護士的心態特別好,我們查房的時候,大家一起親密合影,很多她的同事都祝賀她,認為她很快就可以達到出院的標準了。」
他們在積雪上寫「想家」
除了治療中的難忘故事,還有很多生活中的事讓陳毅飛印象深刻。
「我們原本和荊州市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同住在醫院附近的同一家酒店,為了方便管理,昨天我們才搬到另一家酒店住。那天(2月15日)荊州下起了大雪,我們樓下汽車的引擎蓋上也鋪滿了雪。我下班回去的時候,看到汽車引擎蓋上寫著『想家』兩個字。」陳毅飛看到後非常感慨,自從疫情發生以來,荊州中心醫院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全體不許回家,統一住在酒店裡,過年也沒有和家人吃過團年飯,這「想家」兩個字,正是他們的心聲,「我不知道他們多久沒回家了,所以我們更要努力,一定要儘快把病人治好,這樣他們就能早點回家。」
荊州中心醫院轉運患者
陳毅飛的經歷,
只是眾多南醫五院援助湖北
抗疫醫療隊隊員的縮影。
連日來,隊員們寫下了一篇篇
感人至深的「抗冠日記」,
記錄著這些難忘的時刻。
南醫五院郭遠雯:
今天,是我來荊州的第7天。我每天都寫「抗冠日記」。經常在寫日記的過程中,禁不住熱淚盈眶!
17日是我在荊州市中心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的第一個大夜班,時間從凌晨1點到8點,時長7小時的班次。每天上班只有一套防護服、一個N95口罩、一雙外科手套,要從上班一直穿戴到下班。就算心裡忐忑不安,還是要勇敢面對挑戰 。
到達醫院接班後,我就一直沒停止過腳步,兩名插管的危重病人,微泵藥物一直需要嚴密觀察。除了更換補液 、登記護理記錄、Q1H測血糖,還有倒水的、倒尿的、翻身的……病人不停地叫「護士」、「護士」……
一晃就到了凌晨4點,終於停下來了。可是,工作一停止便覺得口罩壓得臉兩邊灼熱地疼痛,鼻子都壓得無法呼吸,一直用嘴巴在口罩裡頭換氣。耳朵後軟骨痛得沒有知覺,防護鏡的水霧遮擋了前方的視線。人開始著急、疲憊,呼吸變得急促。開始與搭班的荊州同事們互相加油。說到這裡自己都哽咽了,如同我在被採訪時告訴記者的一樣,真的無法想像武漢護士們當初十幾個小時怎麼能熬過來,哪裡來的能耐?那是一份多麼勇敢的堅定、多麼艱辛的付出。想到這裡,我覺得我們更加沒有任何理由輕易離開工作崗位,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吃苦的底線有多大。今天,我們都做到了。拆下口罩、帽子的那一刻,看見鏡子裡頭平時喜歡漂亮、愛護皮膚的自己,百感交集,我最終沒有抱怨,反而為自己感到驕傲。
我相信,在以後的抗疫工作中,我一定能夠堅強地度過每一道難關。白衣戰士們,加油!
正如醫療隊隊員譚志生所說,
來這裡就是為了打硬仗的!
白衣戰士們,加油!
一定要保重自己,平安歸來!
來源: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
網絡編輯:劉芳
初審:朱慶州 陳治
審核:梁偉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9BzXHAB3uTiws8KV7S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