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的作用是對從刺輥剝取過來的纖維進行充分而細緻的分梳,尤其是要把刺輥未能分梳開的纖維束分梳成單纖維狀態。在分梳過程中除去短絨和雜質,同時使部分纖維伸直,並產生均勻混合作用,然後轉移給道夫。
錫林針布是核心,是整台梳棉機的靈魂,承擔著梳理主要功能。錫林與蓋板分梳區是梳棉機的主要分梳區,也是整台機器主梳理功能的關鍵。隨著材質及工藝的提高,梳棉錫林針布向「矮、淺、尖、薄、密、小(前角)」的方向發展,具有分梳能力強、轉移較好的優勢,針高為1.5 mm~2.5 mm,齒密為860齒/(25.4 mm)2~1 075齒/(25.4 mm)2,經過梳理後纖維網的分離度高,生條以及成紗結雜少,改善了織物外觀風格。錫林新型針布的前角由75°、65°、60°、發展到55°,極大地提高了對纖維的分梳作用,減少了滑脫纖維,使浮游纖維少,生條棉結及成紗質量得到極大地改善。通過試驗優選,我廠純棉纖維機台均使用為60°前角的針布。
錫林與蓋板間的隔距配置直接影響梳理效果,傳統棉紡工藝學強調梳棉隔距採用「強分梳,緊隔距」,但由於剛上機新針布處於常溫狀態,與高速迴轉錫林作用,易發生相對變化,造成錫林蓋板接針,因此新蓋板上機隔距宜略偏大掌握,在連續生產半個月後,再適當收緊隔距,一個月後恢復隔距。以A186F型梳棉機為例,生產純棉原料時,蓋板上機走熟期與錫林針布隔距(由後向前)設定為0.22mm、0.19 mm、0.17 mm、0.17 mm、0.19 mm;1個月後錫林、蓋板隔距穩定在0.20 mm、0.17 mm、0.15mm、0.15 mm、0.17 mm。
錫林速度的設定與機台單產、所紡原料密切相關。當單產高、錫林轉速相應提高,以確保單根纖維的平均梳理度。錫林速度提高後,纖維的離心力增大,纖維易拋離針尖,搓擦成棉結,此時針齒的前角應相應減小,否則浮游纖維增多,棉結增加。通常情況下,纖維量增加時要確保梳理度不變,必須增加齒密,齒深也要相應減小,齒矮淺有利於纖維在高速下推向齒尖,梳理幾率增大。紡低級棉、成熟度差的原棉時錫林速度亦偏低掌握。
資料來源:網絡整理
輪值編輯:趙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