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親愛的》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片中孩子被拐後,父母的痛苦與數年追尋讓人們看得揪心、痛心。現實中,多少丟失孩子的家庭在苦苦期盼一個團圓的結局。這兩天,一個尋找孩子15年的家庭終於等來了這樣的一天,但是,團圓卻遠遠不是完美的劇終,還有太多的困難和延伸的「情節」等待著這個家庭,更有依舊在尋子路上的更多家庭,期待不知道哪一天可以到來的團圓。這次終於找到孩子的父親說:「要相信希望。」應該相信希望,但是,多麼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希望」,不要再有懷著希望走遍天涯,痛苦萬分的被拐孩子的家長。
3月4日,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警方終於尋找回15年前在廣州增城被拐的少年申聰。3月7日晚,一家人終於相見。15年前,申聰還只是一個剛滿周歲的寶寶,如今成了身高一米七,已經讀初中的大男孩。十多年來他並不知道,自己竟是個被拐賣的孩子。隨著這個經歷苦難的家庭重新團圓,無數人感到欣慰,但又抑制不住對這一家人的心疼。人們為遲到的團圓淚目,但也有些許擔憂,在見到孩子前,孩子父親說:「不知道他多高,穿多大的鞋。」父子相認後,申軍良也不再接受媒體採訪。警方也提出:雙方見面,還需要情感上的緩衝期,要看雙方的接受度。15年的分別,給全家人帶來的精神傷痛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正因如此,人們也更加痛恨那些拐賣兒童的犯罪分子。
申聰是被「人販子」張維平拐賣的兒童,經廣州市中級法院審理查明,張維平當年參與拐賣了9名男童。他拐賣的孩子,都是通過中間人「梅姨」介紹,賣往廣東。「梅姨」到底是誰?涉及哪些拐賣案件?甚至是不是真有其人,現在都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有人販子落網後就說過「沒有我們帶不走的小孩。」這讓多少家長毛骨悚然。
所有人最大的期盼是悲劇不再發生,孩子不應該被迫流落他鄉。人們痛恨人販子,也同樣希望有最嚴厲的法律保護安全正義,對於買孩子的家庭應當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一直是焦點問題。被拐的兒童怎麼就能上了戶口?怎樣從源頭上杜絕違規操作造成的漏洞等,都還值得更深層次地追責。
對於關注此類案件的民眾而言,尋找被拐兒童不僅意味著一個破碎的家庭能夠得到撫慰,更意味著安全防線能更加牢固。拐賣兒童犯罪的剛性防線,是掐滅傷害的源頭,加大對拐賣兒童打擊的力度,以法律的威嚴保護每一個家庭的團圓,每一個孩子的幸福。
(來源:每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