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疫情期間,原本需要定期去醫院複診開藥的慢病患者,應該如何保健康?如何正確監管自己的血壓變化?藥吃完了該怎麼辦?出現哪些症狀必須及時就診?國家醫療保障局針對慢病患者,又出台了哪些便民舉措?
疫情期間慢病管理原則
研究表明,70-80%的慢病患者都處於病情平穩狀態,只要按時、規律、規範用藥,就可以保持病情穩定。
以高血壓患者為例:
人體血壓受季節影響,尤其在季節交替的時候,血壓波動明顯。過度的血壓波動容易導致血管的損害,引發主動脈夾層、腦卒中、心梗等危重症。
我國的高血壓患者十分龐大,在過去,由於高血壓控制不穩定直接導致死亡的占25%,間接導致死亡的占65%左右!所以醫生要求:第一不能停藥,第二不能斷藥,第三不能擅自減藥;因為只有足劑量的藥物才能穩定降壓。
如果在家監測血壓,確實發現血壓控制不太平穩,比如血壓低到110毫米汞柱以下,伴隨乏力,可減半片;如果血壓連續高於140/90毫米汞柱可增加半片。調藥期間應多次監測血壓變化,連續監測一周。
高血壓診室達標標準:140/90毫米汞柱以下;家庭自測達標標準135/95毫米汞柱以下;高齡老人血壓標準可放寬至150/90以下。
今年2月2日,國家醫保局發出通知,明確實施「長處方」報銷政策,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保障參保患者長期用藥需求,減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疫情期間,慢病患者在病情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可以就近選擇社區醫院取藥。
那麼,為了保證患者的安全,社區醫院又有哪些具體措施呢?
疫情期間慢病管理原則
- 定期監測指標,了解自己病情
- 按時規律規範服藥
- 病情穩定患者可選擇長處方,保證家裡藥量充足
- 通過網際網路與家庭簽約醫生保持聯繫,實時諮詢病情
- 病情有變化及時就醫
- 就醫時做好必要的防護
慢病患者哪種情況需要去醫院?
- 血壓急劇升高,高於180毫米汞柱,或者血壓過低,低到100毫米汞柱以下
- 空腹血糖低於3.8毫摩爾每升,或者高於16.7毫摩爾每升
- 意識喪失、昏迷
- 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口角歪斜、肢體癱瘓等
- 出現胸悶、胸背部劇痛等
- 心率超過100次每分鐘
- 慢阻肺患者咳痰量增加,痰變黃,呼吸困難
總的來說,慢病患者在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醫院就診時,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大原則:
- 疾病指標出現明顯變化
- 症狀出現明顯變化
- 老年慢病患者家中出現跌倒。
出現以上三種情況,慢病患者需立刻與醫院就診,避免危險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