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臨汾10路公交線路上的暖心故事

2019-11-10     大眾融媒

駕駛員扶老人上車

清晨5時許,夜色依然籠罩著大地,城市還處於靜謐之中,臨汾公交公司10路公交車駕駛員張文霞已經騎著電動車出發了,開啟了新的一天的行程。


時值深秋,寒意漸濃,但張文霞的心裡卻是熱的。最近,她所在的10路公交線路獲得全國「新能源公交高品質線路」稱號的喜訊,讓她和夥伴們很是自豪。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她們認為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10路公交是臨汾交通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曾先後榮獲省級和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示範窗口」等榮譽稱號。與別的公交線路不同的是,36名駕駛員是清一色的女性。

這個以微笑服務和愛心攙扶著稱的集體,以女性特有的溫情、細膩,讓關愛在車廂流動,把文明廣為傳播。

近日,記者走近她們身邊,追溯她們的成功經驗,聆聽她們的暖心故事,感受她們榮譽背後的喜怒哀樂,陪她們一起歡笑,一起流淚……

陣容整齊

微笑的力量

「您好!歡迎乘車,請往裡邊走,謝謝!」這是去年以來,臨汾公交駕駛員統一的問候語,臨汾市民早已習以為常。而10路公交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多了一張溫馨的笑臉。

訓練文明禮儀

2018年,為了提高服務檔次,臨汾公交公司特邀山西師範大學空乘專業的老師對公司全員進行禮儀培訓,提出臨汾公交「空乘化」服務的新理念,要求所有乘務員做到「四美一標」,即:崗位形象美、服務語言美、文明駕駛美、車廂景色美。安全優服60條標準規範。為了將這一理念落到實處,10路公交所屬的第三分公司堅持對36名駕駛員進行強化培訓,黨支部書記安文傑鼓勵大家:每天對著鏡子笑一笑,鏡子也如人一樣,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不管你生活中遇到什麼,絕不能把負能量帶到工作中,要把微笑作為一種職業習慣。為了練就溫馨的笑容,她們將筷子橫放到上下牙齒間進行訓練。

咬筷子練微笑

一個微笑讓乘客如沐春風,帶給他們一份好心情。一個微笑拉近了與乘客間的距離,讓彼此不再陌生。

當駕駛員微笑著伸出右手,向乘客做出歡迎手勢時,有的乘客會微笑著上前擊掌,有的會道謝,有的會回復她們說,你們辛苦了。每當此時,她們的心裡感到好暖好暖。

攙扶沒商量

在迎春街口,駕駛員趙秀婷遠遠就看見那個推著輪椅的男子等候在公交站點,這個男子是他們的老主顧了,由於病痛折磨,行動十分吃力,他幾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外出,而且只等10路車。車輛停穩後,趙秀婷卸下安全帶走下車先把輪椅搬上車,再把這位男子攙扶上來安排坐下,才回到駕駛座位。

在東關大十字,蓋華霞駕駛的車輛剛進站,一位70多歲的拾荒老大爺拖著一大包廢品往車門跟前擠,蓋華霞急忙下車,幫大爺將大包廢品提上車。這位大爺也是10路的鐵桿粉絲,非10路不坐,而且每次只坐一站。

在貢院街西口,駕駛員段悅琴遇到三位特殊的乘客,30多歲的女士一手抱著一個小孩,另一手拉著一個有眼疾的中年男子,段悅琴立即下車讓抱孩子的女人先上車,自己攙扶著中年男子上車安排座位。

如果只是簡單的攙扶也就罷了,最令她們頭疼的是,個別老人上車後暈向,不知在哪兒下車。那次,駕駛員張紅曉將一位老太太攙扶上車後,老太太竟忘了下車站點了,也不記得兒子的電話,張曉紅只好到終點站後打了110,直到派出所將老人接走才出車。

去年,駕駛員呂俊在駕駛途中,一位年輕的乘客突然倒在地上抽搐起來,她立即將車停在路邊,一邊撥打120,一邊組織有經驗的乘客緊急搶救,終於讓這位年輕人轉危為安。

類似的事例10路車幾乎每天每輛車都遇到過,每當此時,駕駛員們的行為完全一致,攙扶救助沒商量。乘車時攙扶上來,到站後再攙扶下去。

愛的傳遞

愛出者愛返

2018年春節期間,乘客特別多。

上午10時許,剛剛加入10路車不久的女駕駛員任靜又累又渴。因為怕乘客多,上廁所不方便,早上沒敢多喝水。車行駛到建設路站點時,剛打開車門,一位老人提著暖瓶走上車來:姑娘,給你倒點水,你們辛苦了。此時此刻,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她的眼淚唰地流了下來。後來她了解到,在建設路口給乘務員送水的是一對70多歲的老夫妻。他們的名字叫張瑞明、馬俊格。每逢節假日,他倆都會提兩大暖壺水,早早出來為途經的公交車司機倒水,迄今已經堅持了兩年多。他們說,孩子們服務這麼好,這麼辛苦,給她們送點水是應該的。

在這條線路上跑的時間長了,有些乘客和駕駛員們成了老熟人。知道她們早上顧不上吃飯,有時會給她們帶幾個熱包子、餅子,有時會拿幾個蘋果、香蕉、桔子等,怕被拒絕,就放到駕駛座後面的平台上,下車時才囑咐她們到站點拿上。中秋節的時候,有人會給她們送來月餅,過年的時候,有人拿來了春聯。當有個別乘客無禮刁難時,會有許多乘客站出來,幫她們主持公道。

在公交公司的辦公室,有乘客送來的多面錦旗,有拾金不昧的、有熱心幫扶的,所有這些,是對她們工作的褒獎,是她們的付出得到的應有回報。

清理車廂衛生

最大的包容

公交是一個小社會,什麼樣的乘客都可能遇到,粗暴蠻橫、逃票霸座、精神失常、隨地吐痰、甚至孩子在車廂大小便的情況也能遇見。她們的態度是:打不還口、罵不還手、以誠相待、以禮服人。

今年夏天的一個午後,一位30多歲的男子帶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上車後,只投了一元錢,拉上孩子就往後面走,駕駛員劉亞平說,您好,您的孩子已符合買票的條件,請為孩子投幣。這位男子說,我孩子還小。駕駛員說,對不起,我們有規定。話沒說完,這位男子大發雷霆,我孩子才六歲,憑啥買票。就你事多,我就不買……劉亞平很是委屈,但考慮到這麼多的乘客,不再和他爭執,默默從口袋中掏出一元錢塞進投幣口。

國家規定,65周歲以上老人持身份證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但有人竟拿退休證狡辯;有人上車後以沒有零錢、有急事為藉口,拒絕投幣。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她們總是耐心、溫和地把乘車規定進行宣傳、解釋,但為了不耽誤大多數乘客的時間,就直接替這些人投幣。她們每個人身上都裝有零錢,這些年替乘客投了多少,誰也記不清了。

今年夏天,張文霞駕駛的車輛即將進站了,但一輛私家車卻停在站點不走,張文霞只得超過這輛車往路邊靠,哪知道車還沒停穩,私家車裡的女司機就大吵大鬧地追了上來,說「別」了她的車,張文霞剛把車玻璃拉開,這位女司機伸手就把張文霞的胳膊挖了一道口子,嘴裡還不依不饒。面對無禮蠻橫,這位有著28年工齡的老司機委屈地流下了眼淚。

許多時候遇到委屈,她們也會難過,時間久了,慢慢就釋懷了。特殊的工作性質,練就了她們的博大胸懷和鋼鐵意志。她們自嘲地說:我們的氣度是被委屈撐大的。

市民熱評

滿懷的愧疚

在工作崗位風風火火,對待乘客笑容滿面的她們,每個人都有滿腹的心酸,滿懷的愧疚。記者採訪期間,說到動情處,大家都禁不住淚流滿面。

特殊的工作性質決定她們365天常年無休。她們中,沒見過孩子的老師、沒參加過家長會的大有人在,就連孩子上大學都顧不上去送的也不在少數,更不用說帶孩子外出旅遊了。

孫青菊的孩子今年7歲,愛人在杭州打工,雙方父母都在農村,孩子小時候在村裡跟老人們生活,該上小學了才回到父母身邊,周一到周五,孫青菊和同為公交司機的姐姐輪班接送孩子,一到周末和放寒暑假的時候,孩子就抱著她的腿不讓上班,或嚷著要跟她,由於時間緊迫來不及哄孩子,每次她都是狠心把孩子的手扒開,逃跑似地奔向工作崗位,一路走一路流眼淚。

張紅曉夫婦二人均是公交司機,一個跑郊區、一個跑市區,孩子今年也是7歲,也是到上學年齡才從村裡接回市裡,但他們又都沒時間管孩子,就把孩子送到輔導站,一周接一次。每次送孩子時,她和孩子一起哭。今年正月初一,要上班了,孩子哭著說,我求求媽媽今天不去行嗎……

沒時間陪孩子長大,同樣也沒時間陪伴父母變老。

5年前的一天,師引風的手機上班期間響個不停,因公司有規定,上班時間不允許接電話,直到終點站才拿起手機,一看十幾個未接來電,全部是姐姐和弟弟打來的。她立即撥打過去。姐姐說,你快來,爸媽煤氣中毒了……

她突然感到天旋地轉。兩位老人都70多歲了,但由於她工作繁忙,多年來幾乎沒有陪伴過父母。聞聽此訊,她立即撥通公司經理的電話,把工作安頓好後,才匆匆趕往父母家。這時,她看見院裡院外都是人,兩位老人已經靜靜躺在床上沒了呼吸。她癱倒在地上,強烈的心痛和愧疚之感吞噬著她。今生今世再也無緣盡孝……

為孩子們講解救生工具的使用

和諧的團隊

臨汾10路公交線路共有公交車18輛,運行線路總長29.8公里,全程途經43個站點,運行範圍覆蓋臨汾市區主幹道,每天發送乘客9000人次以上,高峰期可達1萬人次,任務十分繁重。

36名駕駛員中,最大的49歲,最小的24歲。雖然年齡差距較大,性格也各個不同,但相互之間卻非常和諧、非常融洽,雖然工作很苦很累,但聚在一起,也是一片歡聲笑語。看起來文文弱弱的她們,干起活來卻個個巾幗不讓鬚眉。爬到車頂洗車,跪在地上擦地板,互相比拼、互相幫助,各項工作有聲有色。

趙秀萍是駕駛員中年齡最長的,已經49歲了,但她從不倚老賣老,髒活累活搶著干,對年輕人悉心指導、關愛有加。

蓋華霞是大家公認的學雷鋒模範,她每天去的最早,髒活累活乾的最多。去年冬天下大雪,天不亮她早早就趕過去,把公司所有車輛玻璃上的雪全部清掃了一遍。

田慧麗文文靜靜,卻心靈手巧。10路公交線上18輛車的方向盤套都是她親手製作的。她們停車場的臨時休息室被她裝扮得充滿生機。她給凳子上縫製了坐墊,把一個個廢舊塑料瓶修剪成花盆,種上綠蘿、吊籃等花卉,給大家營造了一個非常溫馨的休息環境。

和諧團隊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在這條循環往復的線路上,她們揮灑著汗水,綻放著青春,也收穫著感動。

十米車廂

每天都演繹著動人的故事

傳播著都市文明

來源: 臨汾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oXSV24BMH2_cNUgcg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