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海的新聞發布會上,有專家指出,新冠肺炎傳播途徑除了直接傳播、接觸傳播,還有氣溶膠傳播。這讓很多人擔心,飄去飄來的氣溶膠,是不是一不留神就被吸入身體里了,豈不是防不勝防?
氣溶膠傳播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們應當如何預防呢?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簡單地說,氣溶膠是一些在空氣中懸浮的超小顆粒,這些顆粒還可能引發疾病。
氣溶膠傳播對我們威脅大嗎?
要重視,但不必恐慌。2月9日,國家衛建委官方微博@健康中國表示: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
另外,氣溶膠雖然容易形成,但要感染人並不容易,而且我們還有措施預防。
由於一般氣溶膠顆粒比較大,因此一般的醫用口罩就可以阻擋;特別小的氣溶膠微粒主要分布在高空(來自土壤的靠近地面),它們會隨風飄走,被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
而通過氣溶膠形式懸停在衣物、皮膚的病毒,只有極微小的比例能通過手部觸摸進入眼口鼻。這樣的病毒量,引發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還能開窗通風嗎?
對於一般小區的居民,能開窗通風。要減少懸浮的氣溶膠的影響,適當的通風措施是必要的。
但需要注意,氣溶膠是有可能隨空氣流動的,由於氣流方向不當,可導致污染氣溶膠流向乾淨的區域。因此,如果有居家隔離者,必須單間隔離,或處在全屋出風的位置,公共區域或其它房間自然通風時必須關閉患者所在屋子門窗。
同時注意不要用風扇等高流速設備通風,以免引起湍流,讓本已沉降的微粒重新懸浮。
不通風的環境尤其當心氣溶膠
不通風的環境中,包含病毒的氣溶膠會在空氣中停留很久。
比如,患者乘坐電梯後,電梯中就會有病毒的氣溶膠,而由於空氣流通較差,如果健康的人隨後進入電梯,傳染風險會增加。
所以,進入電梯的人都建議佩戴口罩,不能因為電梯裡面只有一個人就不戴。
此外,含病毒的氣溶膠可能沿中央空調系統、下水道系統等相對封閉的循環系統進入房間。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全空氣系統的中央空調,不同房間內空氣會交叉流動,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這類中央空調一般用於商場、機場、體育館、禮堂、影劇院等場所,所以在疫情期間要停用。
踩上氣溶膠怎麼辦
氣溶膠會沉降,如果踩上了氣溶膠怎麼辦。專家認為,不用過於擔心,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室外和室內穿的鞋子都是分開的,出門穿的鞋子可以放在門口,不放到室內來。如果實在擔心,可以參照為鞋子消毒的方法,在鞋底噴洒消毒水。
沖洗馬桶會產生氣溶膠
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內檢測出了新冠病毒。專家提醒,糞便中會有病毒,沖洗馬桶的水流也會產生氣溶膠,建議把馬桶蓋蓋好,可以防止氣溶膠傳播。沖完馬桶,還可以用消毒液擦拭馬桶蓋。
關於下水道和馬桶是否造成樓上樓下傳播病毒,專家們認為風險不大。下水道的消毒可以在每天晚上沒有人使用的時候,用84消毒片或84消毒液放進下水道或馬桶里,注意如果它是金屬的就有腐蝕性,如果是PVC的管道就沒有問題。
為防止下水道的氣溶膠傳播,需及時給地漏加水,形成有效的堵塞,以免氣溶膠逆行進入室內。防臭地漏可有效避免氣溶膠逆行。
還有什麼措施能夠預防氣溶膠傳播 ?
一要取消一切人員聚集活動
要勸阻重點疫區的親朋好友來訪;
二要常開窗,多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
對門把手、桌椅、馬桶坐墊等重點部位用 75% 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講個人衛生
飯前便後用流動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來洗手,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彎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氣和接觸傳播
家庭成員要避免接觸可疑症狀者身體分泌物,不要共用個人生活用品;就餐時,公筷分餐,快進食,少說話,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擁抱,拱手微笑講禮儀;
六要嚴格做好居家隔離
外來人員要配合相關調查,準確報告實情、主動接受隔離;需要居家隔離、觀察的,應儘量與家人分住所居住,條件有限的,要分房間居住,單間隔離,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員都要戴好口罩;
七要密切關注家庭成員健康狀況
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自覺避免接觸他人,佩戴好口罩後儘快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全力配合治療。
來源:「健康中國」、「丁香醫生」微信公眾號、長江日報等
責編:劉曉旭(實習生)
我知道你在看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oJKLHABjYh_GJGVcY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