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人炒股怒賺百萬,被追稅40萬

2019-08-12   義大利華人街

新歐洲僑報綜合消息:西方國家的稅收規則大同小異,說白了,別被稅務部門看到你的錢,否則會以各種理由雁過拔毛。3年前,方先生因為使用免稅儲蓄帳戶(TFSA)遭到加拿大稅務局CRA的調查,如今CRA調查結束,方先生需補稅40餘萬。既然是免稅儲蓄帳戶,當地稅務局為何還要收稅呢?


這還得從免稅儲蓄帳戶的設立說起。免稅儲蓄帳戶是從2009年開始的,旨在幫助居民儲蓄而提供的稅務優惠。TFSA在2009-2012年間供款限額是每年5000加元,2013-2014年的限額是5500加元,2015年是1萬加元,2016-2018年的限額重回5500加元,2019年則是6000加元。如果存滿額也就是6.35萬加元,加上一點投資回報,通常不會超過8萬元。按照規定,這個帳戶可以用作儲蓄帳戶,也可當成股票投資帳戶,可在裡面買賣共管基金或債券等投資產品。

自從加拿大政府鼓勵大家開設免稅儲蓄帳戶後,方先生便毫不猶豫地成為第一批開戶者。那時他一直在關注股票動向,喜歡炒股。因為對股票把握較准,方先生的投資獲得了超常回報,短短几年就把自己TFSA帳戶內的1萬本金炒到了100多萬加元,並從帳戶中取出幾十萬用於家用。

方先生關注的股票主要集中在能源、黃金等領域。最經典的案例是他當時一直在關注一隻天然氣公司股票,分析後認為該公司有發展潛力,便在股價每股8分錢時大量持有。沒想到幾個月後傳出該公司被收購的消息,股價一飛沖天,最高時達到每股400元,方先生因此大賺一筆。類似的幾次操作他都沒有失手,很快就把1萬本金炒到了130萬加元。



2014年方先生準備買房,想提款30萬。沒想到遭到拒絕。券商告訴他,因為他帳戶上的數額過大,稅務局CRA正在審計他的帳戶。胳膊擰不過大腿,方先生只能耐心等待審計結果。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4年。CRA先後換了4個不同的審計師。方先生提供了所有的交易資料,但CRA的工作效率極其低下,就這點小事整整處理了4年。在CRA審計期間,方先生因為不確定TSFA的政策,就基本停止了相關交易。

直到2018年下半年,CRA終於得出了審計結果:方先生所有的交易都是公開合法的,但由於交易過於頻繁,所以他在2011-2014年之間的所有投資所得都得上稅,稅務局給方先生開出一張40.5加萬(約合216萬元人民幣)的稅單。



為避免和稅務部門繼續糾纏,2018年9月方先生通知開戶券商從自己的帳戶上轉給CRA 40.5萬加元,直到今年4月CRA才確認方先生交完稅款,通知開戶券商方先生可以動用帳戶里的錢了。隨後方先生立刻將全部資金轉走。

在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後,方先生現在只持長線股票,不再進行短線交易。方先生很幸運,雖然被迫交出40多萬的稅金,但他一直研究的黃金板塊終於迎來牛市行情,但他不知道CRA又會以什麼理由再來收他的稅。追稅事件發生後,方先生改變了原先單打獨鬥的操作方式,他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金融公司,在手續完備的情況下開始發行基金,以一種新的方式去淘金。

方先生交了40多萬,只是為了避免CRA的繼續騷擾並積累利息,但他和CRA的事並沒有完。方先生已經請了專門的律師代理自己的申訴。在上訴過程中,他得知還有其他人和他的遭遇類似,這些投資人都受到了CRA的不公正待遇,稅務部門設置的所謂免稅儲蓄帳戶成了新的查稅和收稅藉口,有釣魚執法之嫌。

反觀義大利稅務部門,也如一丘之貉。無論是個人所得稅還是電視稅或其它七七八八的稅,你如果錯交或漏交,稅務局便以高額罰單伺候;如果是他多收或錯收,別指望會退換給你。想要回來?得自己花錢找律師去討公道。所以,每當義大利稅務部門指責華人「偷稅漏稅」時,這裡面的水分究竟有多大,只有稅務人員自己心知肚明——稅務政策制定時的不嚴謹卻最終要民眾為其買單,即便被動糾錯,也得由民眾自己來承擔相關的司法成本,這真一個值得探討的大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