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當大部分人還沉醉在甜蜜夢鄉的時候,綠春縣半坡鄉15萬畝橡膠林里,已是一派繁忙的冬春季管護場景。一台台噴粉機在連綿不斷的橡膠林間轟鳴著,一輛輛滿載農家肥的微型貨車行駛在林間小道上……分批錯時、分散工作、機動作業,被綠春人稱為「綠色銀行」的橡膠產業,春耕工作有序開展。
「每年的第一個季度是橡膠的修割期,我們要利用好這一時期,做好病蟲害防治和營養儲備工作,目前大家的主要任務是噴洒硫磺粉、修剪老樹枯枝、除雜草,提高膠樹的抗病蟲及產膠能力。」在橡膠提質增效試點做現場示範培訓的半坡鄉農業技術人員黃哈者告訴筆者。
綠春縣橡膠產業
綠春縣橡膠種植面積達40多萬畝,受益農戶1.7萬戶7萬餘人,是該縣規模最大、集中連片程度最高的特色林業經濟產業之一。
為可持續發展產業,提高農戶科學化、規範化生產水平,綠春縣委、政府成立了橡膠產業發展綜合協調領導小組,由縣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產業發展指導組雙組長,並按照一名縣級領導聯繫、一個牽頭工作部門、一批核心骨幹企業和重點建設項目、一個明確的產業發展目標、一整套產業發展制度的「五個一」模式,加快建立和完善橡膠提質增效工作機制,協調解決好產業發展的資源整合、項目扶持、技術培訓等工作。
開展橡膠產業相關技術培訓
近年來,綠春縣以半坡鄉、大黑山鎮等橡膠產業發展較大的地區為提質增效試點,採取「抓園區+引龍頭+提質量+延鏈條」的「四位一體」舉措,著力破解「低產能、低產量、低效益」的產業發展困境,確保農民增收脫貧有穩定產業支撐。通過實施提質增效工程,橡膠的畝產量可由200公斤提升到240公斤,畝產值由2600元提升到3120元,以全縣40萬畝橡膠產業計算,增產率達20%。
綠春縣的橡膠產業
3月15日,大黑山鎮嘎處村獨田山收膠站站長李哈者正在收購站維護加工設備,為即將到來的收膠旺季做準備。「政府建設了收膠站,相關設備也由公司提供,我只需要聯繫膠源,加工出符合標準的橡膠凝塊。」李哈者說,有的村民在橡膠林間還套種了茶葉,大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越過越好。
工人在包裝橡膠初成品
目前,該縣依託現有的14家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89個專業合作社,推行「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基地+貧困戶」等多種模式,成功打造橡膠林下養殖山地雞和橡膠林套種魔芋、草果、砂仁等多種特色產品。
鳥瞰綠春縣城
通訊員:吳蓮 王瑞琅 文/圖
部分圖片由綠春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