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藥物治療子宮肌瘤

2019-08-28     護你

藥物治療子宮肌瘤歷史悠久,對子宮肌瘤尚未達到手術治療指征,但有症狀和個體要求時,仍需使用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子宮肌瘤歷史悠久,對子宮肌瘤尚未達到手術治療指征,但有症狀和個體要求時,仍需使用藥物治療,如月經量多、經期延長、壓迫症狀、年齡較大臨近絕經、年輕需生育者;不願手術者;術前準備、糾正貧血、縮小肌瘤體積利於手術及手術切口者;月經量多者減少子宮出血,且已除外惡變者。

一、中醫藥治療

中藥:中藥以湯藥煎服為主,患者需要常年服用;也有中成藥可選。目前國內經批准生產用於治療子宮肌瘤的中成藥有桂枝茯苓膠囊和宮瘤清膠囊。

針灸:針灸在我國廣泛傳播,甚至近代西方國家也有深入研究,一些醫生也把針灸作為止痛手段。 

二、西醫藥物治療

1、睪酮衍生物及雄激素

多用於年齡較大者或月經量多者的子宮出血,或用於圍絕經期者。認為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而實際主要作用於子宮血管的平滑肌,加強其收縮,起到減少出血的作用。

2、維生素療法

20世紀50年代蘇聯介紹對小的子宮肌瘤用此法治療。依據是:維生素A可減弱雌激素對子宮的刺激作用;維生素B、C、E可調節女性激素代謝。

3、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

國外用於子宮肌瘤治療的主要藥物之一,可抑制內源性促性腺激素分泌,使雌、孕激素降至「去勢」水平,又稱藥物性卵巢切除術。使子宮肌瘤縮小,達到治療目的——控制症狀、糾正貧血等;也可作為術前準備用藥,減少術中出血,減小手術切口等,但價格昂貴。

三、在開發和試用中的藥物


1、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

可使子宮內膜腺體萎縮,間質蛻膜樣變,內膜變薄,用於治療子宮肌瘤合併月經過多者,子宮可縮小,但肌瘤不縮小。

2、口服避孕藥

雖有廣泛研究,但分歧仍大。可減少月經量,但肌瘤不縮小。

3、米非司酮

通過與孕酮相似的結構競爭孕激素受體,抑制孕激素活性,繼而引起黃體溶解,致體內孕酮和雌二醇水平下降。同時影響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誘發閉經和促使子宮肌瘤萎縮。米非司酮雖有緩解症狀等作用,但停藥後症狀有反彈。

4、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

臨床口服藥製劑有他馬昔芬、雷諾昔芬,低濃度可抑制子宮平滑肌細胞生長,高濃度則反之。

5、孕激素受體配體

可下調錶皮生長因子、胰島素生長因子和轉化生長因子及其受體的表達而抑制子宮肌瘤的生長、減少血流、縮小子宮和子宮肌瘤體積。

6、芳香化酶抑制劑

主要有阿那曲唑、來曲唑,可通過抑制芳香化酶,阻斷雄烯二酮及睪酮向雌激素轉化,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

7、選擇性環氧合酶-II抑制劑

代表藥物為塞來昔布,能特異性阻斷COX-2而不影響COX-1,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藥物治療局限性與展望


雖然子宮肌瘤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已知是一種激素依賴性疾病。中西醫藥物治療子宮肌瘤都能使其症狀改善,或對肌瘤生長速度有一定控制甚至縮小,但不能使肌瘤消除及根治,常於停藥後反彈增大。

隨著醫學理論、研究、技術的發展,人們更期待出現有效、確切、不良反應小、能使子宮肌瘤縮小和得到控制、免受手術創傷、甚至能徹底治癒子宮肌瘤,又不影響孕育和內分泌功能的方式,為婦女造福。

以上內容來源《微無創醫學叢書》

手術是當前子宮肌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子宮肌瘤體積大或者引起了膀胱、直腸等壓迫症狀;引起了月經量增多及繼發貧血;影響了懷孕等情況通常需要手術治療。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手術方式有很多種,如聚焦超聲消融手術、腹腔鏡肌瘤剔除術、宮腔鏡肌瘤電切除術、陰式肌瘤剔除術、開腹肌瘤剔除術、子宮動脈栓塞術、子宮切除等。但具體適合哪種手術,在檢查後,臨床醫生會根據其具體情況做分析和建議。

對於有迫切生育需求的、不願意接受手術的女性,聚焦超聲消融手術是個不錯的選擇。聚焦超聲消融手術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主要利用超聲波的穿透性、聚焦性,將體外低能量的超聲波聚焦於體內,在「焦點」區聚集到足夠的強度,形成60-100℃的瞬間高溫,同時發揮超聲波的固有特性——空化效應、機械效應等,使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壞死的肌瘤組織大多能夠通過代謝逐漸吸收,從而避免開刀的痛苦。具有不開刀、不穿刺、不流血、痛苦小;保留子宮,不傷及子宮正常組織;不影響女性正常內分泌功能;治療時間短、術後恢復快;不需要麻醉;多發性、復發性子宮肌瘤可重複治療;避孕時間短,大多治療後3-6個月即可備孕的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iAB7mwBJleJMoPMBW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