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這座中國第一磚塔,比大雁塔高22米,據說佛像曾顯靈伸手救人

2019-09-25     三秦風情

陝西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省份,境內的廟宇古剎、陵墓古塔比比皆是。一到節假日,這些地方都被遊客擠得水泄不通。那麼要說起名氣最大的古塔,我想就是大雁塔了吧,然後就是小雁塔。這些不僅是國家級旅遊景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而今天,筆者想給大家介紹的陝西境內另外一座比較有名的古塔,這便是咸陽市涇陽縣的崇文塔,它是我國第一高磚塔。

很多地方的遊客沒有聽過崇文塔,但相信大家之前在網上都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吧。2002年陰曆正月十五這天,一個小女孩在崇文塔的12層玩耍,趁大人們沒注意,頑皮的小女孩鑽出了防護欄後一不小心跌落下去了,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崇文塔的佛像竟然伸出手接住了這個小女孩,將她放在了懷裡,下面小女孩的家人嚇壞了,到塔下尋找了一番沒見到小女孩,於是上去後看到小女孩在佛像懷裡哭鬧,家人連忙把她帶下去檢查了一下渾身,竟然發現她毫髮無傷。

當時這裡熱鬧非凡,人潮湧動,成百人都看到了這一奇觀。這則消息傳開之後,來這裡拜會遊覽的遊客更多了。而小女孩的家人為了感謝佛像的救命之恩,於是每年塔會的時候,都會為這尊佛像燒香披紅來感謝當年救命之恩。到現在你來崇文塔遊玩,你會發現塔中所有的佛像只有一尊佛像身上是有披紅的。不過在2014年3月29日,陝西電視台也通過解密欄目播出了「揭密涇陽:石佛伸手接住墜塔女童之謎」的節目,也對這件事做了調查研究,結論仍然是「子虛烏有」。

如今,你到涇陽縣去問當地的人這件事情是否屬實,但是當地人基本都說是假的。其實不管這件事情是真是假,都讓人對崇文塔有了一種敬重和仰慕之情。它也成了陝西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鐵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眾記》中的記載,該塔建造於明朝萬曆十九年(公園1591年),由當地當時的進士李世達主持,總共耗費了19年,到萬曆三十六年(公園1608年)修建完成。據說當時李世達修建這座塔的目地是為了激勵三原、涇陽和高陵的學子們好好學習努力成為國家棟樑之才。

崇文塔共有13層,高度是87.218米,底部邊長9米,而大雁塔只有7層,高度是64.517米,比崇文塔還低了22.701米。只是大雁塔比崇文塔早建了939年。崇文塔根據道家的八卦懸頂的設計原理而建。因我國的本土宗教是道教,當時又比較盛行,而且陝西又是道家文化盛行的發源地,所以李世達主持以此為靈感才修得此塔。從塔基到塔頂全部都用青磚砌成,都是八棱形狀。底層採用的是重檐氏,顯示出這座塔的來歷不凡,是受到當朝統治者的高度重視。

要是你有幸來這裡旅遊,你會發現在崇文塔南面的塔門上刻有「崇文寶塔」四個大字,看起來大方有力,彰顯氣魄。塔身的每一層都都設有四門四龕,龕一般在中間或者站著或者坐著,形狀不一,再配上形態生動來源於明代的石刻的佛像,一直盤旋而至塔頂,場景壯闊。再加上每個檐角都掛著風鈴,當微風襲來時,如同一曲曲動人的交響樂,為這座古塔增添了幾分歡快。

當天氣晴朗的時候,遊人登塔,站在最高層,可以看到壯闊的八水繞長安,還有唯美的驪山晚照呈現出來的盛景,當然了還能看到一清一濁的涇河和渭河,雖然它們互不相容,卻又攜手與共,流向遠方,就像那句詩寫的:浮圖杳藹如青雲,渭水徑流遠近分。

其實崇文塔最熱鬧的時候,那就是元宵佳節了,到時候來玩那就更有眼福了。每年的正月十五,也便是崇文塔會的時候,在登塔觀景之後,還有撐龍舞獅、搭台看戲、社火鑼鼓、竹馬高蹺、河灘攆兔以及很多人都喜歡看的雜技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讓人感受到當地文化娛樂的盛況與繁華,還能參與其中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而且,據說涇陽縣的崇文塔會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成為當地的一個傳統習俗,甚至於還影響到周邊的三原、高陵,讓它們也多了一些風俗活動。

來了涇陽,不光能見到崇文塔,而且崇文塔景區還建了國藝秦腔館、陝南文化博覽館、三秦非遺博覽館和崇文國學館供遊客參觀學習,在「一塔四館」的旅行體驗中,讓你一覽華夏文化,感受「崇文尚學」。

隨著近幾年研學旅行文化的盛行,三秦大地作為中華文化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受到五湖四海的關注,而陝西成為眾多研學遊子的首選之地。甚至於在2018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的教育基地中,便有崇文塔景區。國慶將至,若你來了陝西不想去那些人山人海的人們景區,那麼,崇文塔將不虛你國慶之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gmnZ20BJleJMoPM1LK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