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概是國產懸疑劇井噴的一年了,愛優騰三個平台的懸疑短劇齊上線,給觀眾帶來了一陣又一陣的夏日清涼。尤其是騰訊的《摩天大樓》最近實紅,還記得劇剛開拍的時候,演員陣容就已經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可以說是未播先火。
所以,《摩天大樓》雖然是開播前三天定檔,開播四天超前點映完結,這中途基本上也是零宣傳,大有一種速戰速決的架勢,但是並不影響觀眾對它的熱情。觀眾的這股熱情已經不再僅僅是針對演員陣容方面,而是關注到劇集的整體表現。豆瓣評分8.2,劇情、立意、電影級的拍攝手法都讓人眼前一亮,口碑也是越來越好。
當然,劇中每位演員都給大家帶來了很多驚喜。Angelababy的演技有了進步,楊子姍演出了青澀刑警的感覺,倪虹潔詮釋了一個女人在不同人眼裡的很多面。
同時,這部劇也讓觀眾認識到了一些好演員,比如飾演鍾美寶的鄰居小說家吳明月。
吳明月是一名小說家,她本性活潑外向,喜歡接觸一切新鮮事物,但是在和未婚夫國外旅遊時,經歷了一場無差別槍殺意外,眼睜睜地看著愛人死在自己面前之後,吳明月性格大變。
她開始害怕出門,害怕見到人群,整日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神經緊張焦慮不堪,患上了懼曠症。
有一次她在家中突然犯病,鄰居鍾美寶過來幫忙開導,鍾美寶的善良溫柔讓吳明月心裡踏實了許多,兩人慢慢成為了好朋友,還有了對方家裡的鑰匙。
不過,吳明月還是沒辦法克服恐懼,離不開自己的房間半步。在鍾美寶的循循善誘和交換痛苦經歷之下,吳明月終於走出了家門,還開始根據鍾美寶的悲慘經歷寫了小說《祥雲幻影錄》,與鍾美寶之間開始了互相救贖。
而這本《祥雲幻影錄》也成為了警方推進鍾美寶兇殺案的重要線索。
吳明月這個角色雖然戲份不多,但是非常出彩,這也得益於演員孔雁的詮釋。
·關於懼曠症患者的日常
劇中吳明月患有懼曠症,懼曠症是焦慮症的一種, 懼曠症患者在處於陌生環境時就會想像各種未知的危險,並且產生焦慮和恐慌,簡單說就是不敢出門。
對於這種心理疾病,孔雁之前並不了解,她找角色狀態靠的就是把自己代入吳明月的經歷,找到這個心理依據之後,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孔雁也就知道如何去詮釋吳明月的焦慮擔憂。
比如,吳明月習慣性按筆緩解焦慮,按筆的速度和自己心中的焦慮程度成正比。
刑警過來問話,她也會當別人不存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看到別人流血的時候,吳明月立刻想到了自己未婚夫死亡時的場景,她會先怔住,然後不停地快速喘氣,癱倒在地,眼睛還一直盯著一個方向,嘴上重複著「我不出去」。
在講述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時候,吳明月雙手緊握撐在桌子上,淚水隨著情緒遞增,眼神充滿了恐懼和憤怒,語氣也是在極力控制著自己。
這些細節都是懼曠症患者的日常,這樣一個人物能讓觀眾有代入感,靠的就是這些細節的疊加,既要表現出反常又不能過於誇張,這個度對於演員來說要把握好。
·電梯樓道和baby的對戲
《摩天大樓》里孔雁和baby的對手戲是比較多的,談到baby在片場的表演,孔雁說她會事先做好很多功課,在現場極其地安靜、專業,和外界對她的爭議完全不一樣,這讓她很感動。
劇里有一段美寶鼓勵吳明月走出家門的情節,美寶走出門外要講述自己悲慘的童年經歷,吳明月想去了解就要跟上美寶的步伐。走出第一步是很艱難的,吳明月緊張得腳趾都在用力。
她鼓起了所有的勇氣,用盡全身的力氣閉著眼邁出了第一步,但是睜開眼後,恐懼還是無法消除,搖搖頭轉身就要走,那種膽怯無助表現得極其真實。
美寶開始一字一句地講述自己悲慘的童年經歷,然後慢慢往外走,吳明月被吸引、被震驚,然後踉踉蹌蹌跟上前去,她不敢走路中間,要貼著牆扶著走。
但慢慢地她放下了恐懼,步伐越來越快,直到不用靠牆支撐自己。情緒也逐漸穩定下來,掌控了對話的主動權,開始了對美寶的救贖。
這一場戲類似於話劇舞台式的呈現,孔雁說拍起來很過癮,因為你要顧及很多,包括對手戲演員、演員走位、機位等等,跟話劇很像又不像。
·獨自走出大樓給警官提供證據
劇中吳明月一共有三次走出門外,前兩次是在美寶和楊蕊森的帶領下,第三次是自己獨自走出門外,為的就是給警官提供美寶繼父對其施暴的證據。
剛走出門外的時候,吳明月因為有之前的經歷,所以還是比較順利。但是進了電梯後,密閉空間讓她有些支撐不住。走到大堂看到有那麼多陌生人,她更加恍惚了,無法前進。
直到看到警官經過,她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就能幫助美寶報仇,她開始不顧一切去奔向外面,大喊出一聲「警官,我有證據!」
這一段戲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孔雁演得十分有層次,真正演出了女性的力量,沒有台詞,只靠肢體表情就能打動螢幕前的觀眾,演員的功力是很強的。
·病前病後的人物反差
吳明月這個角色的魅力之處還有一點是人物前後的反差。在生病前,吳明月熱情開朗、自由奔放,調皮的可愛。
但是生病之後,她人變得自閉,常常發獃、不自覺地落淚。
在被治癒的過程中,她處在兩種人格的中間地帶,她可以對美寶卸下防備,關係像家人一樣。
這幾種狀態的切換,也在考驗著演員的多種可能性,既要放得開,也要收得住,角色才能立體豐滿起來。孔雁完成度很高,她和吳明月合為一體,給這個充滿神秘又悲情的角色賦予了更深一層的社會意義。
說起孔雁這名演員,看起來是面生,百度百科資料也不多,但她其實已經是出道十年的「老戲骨」了。只不過她之前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話劇上,影視劇作品不多,但如果你看過她的戲,那你一定不會忘記戲裡她的樣子。
她是《動物管理局》里的攝魂蜂孫晴,她是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的短片《一隻藍色的蝦》里的代孕媽媽,她是《老閨蜜》里的公關總監包蓓蕾,再加上今年播出的《摩天大樓》,能看出孔雁在接角色的時候很有個人想法,不給自己設限。
《動物管理局》里她演的攝魂蜂是一名反派,她有兩種身份,是可以從男人變成女人的轉化者,還能操控人的意識行動。她陰辣狠毒,同時又充滿風情,強勢的氣場十分迷人。
在《老閨蜜》里,她是公關公司的策劃總監,她工作能力極強,奈何情商低,從學生時代起就是出了名的「渣男吸鐵石」。
《一隻藍色的蝦》關注的則是代孕女性的群體,孔雁飾演的代孕媽媽葉紅16歲出嫁,因為生不出孩子而被迫離婚,她長期受男性主義思想的壓迫,為了尋找自己的價值,而成為一名代孕媽媽。
這次接拍《摩天大樓》她看重的就是導演、演員陣容和整個製作班底,她好奇電影導演如何拍網劇,所以就去了。孔雁就是這樣通過演不同的角色、題材,來不斷尋找、突破自己的可能性。
最近幾年,孔雁才開始從話劇圈轉到影視劇,她沒有一下接很多戲去刷存在感,更沒有去強求什麼女一號,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只演自己感興趣的、有意義的作品。
這也不足為奇,這是她一貫的風格。孔雁最開始是在孟京輝戲劇工作室度過了七年時間,在2016年8月,她選擇了離開。離開並不是去投入別的工作,而是立馬去了愛丁堡藝術節,她要沉浸在這種藝術氛圍里,學習、沉澱。
她不對自己做標籤式的規劃包裝,各種社交平台也沒有基礎的數據維護,了解她的唯一方式好像只有作品。
平日裡,她喜歡發獃放空自己,尤其喜歡觀察街上的人群,看看不同職業的人是什麼樣的狀態。這麼做不為別的,就是去積累表演素材,為以後演戲做準備。
孔雁看起來很佛系,但她真的沒有野心,不想紅嗎?當然不是。
她很坦誠地告訴我們,她轉戰影視劇圈,一個是因為長時間演話劇有些疲憊了,另一個原因就是她的「虛榮心」在作祟。這顆「虛榮心」包括所謂的收入待遇,最主要的是她想接觸到自己崇拜的導演、演員,然後得到他們的認可,其次自己在接戲時也能多些主動權。
為了填滿這顆「虛榮心」,孔雁要克服許多東西,其中就包括一個很現實,甚至說是殘酷的事——可能無法再成為舞台中央的那個人。
在話劇圈,孔雁是女一號的存在,是響噹噹的「孟女郎」,在舞台上她是要站在最中央的,但是在影視劇圈她還是個新人,那麼就要從配角演起。
面臨這樣的轉變時,孔雁有過糾結,但是她很快就問自己,「如果從此一直籍籍無名,沒有人找你拍戲,不是大角色你還演嗎?」
她的回答是:「只要我熱愛表演,那就做下去唄。能成為佼佼者的人有多少,不成功太正常了,成功了才是偶然。只要出力出彩了,再小的角色都能被看到。」
孔雁就這樣左手一顆野心,右手一顆平常心地這麼往前走,達到了一個平衡點。孔雁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是想要紅的,但是她不是要一夜爆紅,而是看重紅了之後的路要怎麼走,這條路計劃好了,演員的職業生涯才能長久一點。
孔雁這個人像她的名字一樣,享自由、格局大、簡單、平凡,在當今這個時代,她不像個藝人,倒是像一個純粹的手藝人。大紅的機會可遇不可求,但是要成為一名好演員,是孔雁能把握住的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ft2MXQBeElxlkkaTe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