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中國版圖是如何一步步擴張的?

2020-08-10     曉雨聊歷史

原標題:在歷史上,中國版圖是如何一步步擴張的?

我國如今擁有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很多人都知道這麼大的面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了,其中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歲月才有了如今這麼遼闊的土地。在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朝代對中國版圖的擴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早在在商周時期,對國土、國界並沒有清楚的認知。只是習慣性的稱之為中原地區。我國當時的核心區域主要是以河北河南為主,那裡也是當時經濟最繁榮的區域。所以在很多時候,都會把鄭州作為中原地區的發源地。一直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鑿靈渠才將疆域一直擴到了嶺南以南的地區。

在漢武帝統治時期,非常重視國家疆域的漢武帝,直接將整個東北以及朝鮮半島的部分地區都收入了漢朝的疆域內。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朝代都對我國的疆域做出過貢獻,除了宋朝以外。宋朝當時雖然看起來非常繁華,但是在宋朝時期一直割地賠款,將不少地區都拱手相送。

元朝將吐蕃納入中國的版圖

元朝時期對我國的疆域最大的貢獻就是將西藏收進了中國的版圖。西藏當時叫吐蕃,在元朝之前一直都是以放牧為主的部落形式生活的。每年冬天受到自然災害影響後,就會在來年的春天去中國地區進行侵略,所以在元朝之前,吐蕃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漢朝和唐朝都是通過和親來減少吐蕃侵略的時機。特別是在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後,吐蕃直接將古絲綢之路給斬斷了。

宋朝雖然比較繁華,但是軍隊的戰鬥力不行,根本打不了什麼仗。每次打仗的時候都是靠賠款割地來解決的。所以不要說去收復吐蕃了,沒被吐蕃打就是好事了。在元朝統治時期,吐蕃正好在搞內亂,國內分成了幾個勢力。元朝的蒙古鐵騎,依靠著自己強大力量很快就征服了當時四分五裂的吐蕃。從此之後,吐蕃開始正式被納入中原版圖,即便是後來的明清時期,吐蕃也一直都是中國的地盤。

明朝將雲南納入了中國的版圖

雖說雲南在古代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在以前中央對雲南的管轄一直偶都比較鬆懈,基本都是土司負責掌管大大小小的事情。明太祖朱元璋將數十萬的中原百姓移到了雲南地區,從此改變了雲南的人口結構,雲南也就再也沒有辦法脫離中原的管轄了。

清朝將東北納入了中國的版圖

東北雖說在歷史上也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在明朝時對東北的掌控能力是非常弱的。直到清朝統一了中國以後,才真正意義上的對東北進行了管理,朝廷當時定期的派送自己的官員去東北進行考察和管理,不少人都認為東北是滿族人的嫁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ekf1nMBd8y1i3sJkP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