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4個表現,聰明父母要抓緊制止,否則影響一生

2020-07-26   洪蘭談育兒腦心理

原標題:孩子出現4個表現,聰明父母要抓緊制止,否則影響一生

安全感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至關重要,是一種最基礎的心理能量。好的安全感,有助於提升孩子對他人和世界的信任,是自由探索及建立自尊、自信的基礎。

以下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幾種表現,看看你家孩子也在其中嗎?希望家長們早發現早制止、糾正,否則會影響孩子一生!

1、「害怕」或「害羞」

生活中有些小朋友見到陌生人和老師就害怕、緊張、結巴,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孩子子見到人不打招呼,也許因為是陌生人,也許因為是不知道該叫什麼,或者擔心叫錯了而受到否定。孩子不敢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很正常。試想一下,如果是我們面對那麼多人齊刷刷地看著,也會緊張、害怕、害羞。總之,父母先不要急於給孩子「貼標籤」。

父母有必要了解孩子害羞的特點,並知道如何對害羞的孩子進行干預,才能幫助他們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這時家長可以多與老師溝通,請老師多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當孩子面對陌生人害羞或害怕時,家長也不要覺得丟臉而訓斥孩子,可以摸摸他的頭、蹲下來親切地安慰他,給孩子寬容。

2、媽媽在與不在判若兩人

為什麼媽媽在與不在的情況下,會判若兩人呢? 究其原因,是孩子所獲得的「母愛」不夠而導致的安全感缺乏。

父母可以讓孩子多了解一些新奇的東西,孩子被其他事物吸引了,自然而然就不會一直黏著父母了。當然,在外出的時候孩子的安全感很低,父母在適度的情況下要讓孩子試著獨立,一定要讓他自己做,父母儘量不要幫忙。減少孩子黏人的機會,直到孩子可以獨立。

要知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朋友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被父母保護的太好,孩子不會輕易和陌生的朋友玩耍。這時父母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讓孩子體會到有夥伴的樂趣,讓他們明白生命中不只有爸爸媽媽。

3、喜歡打人

很多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經常會打人,就像小霸王,總是去打別的孩子。看起來好像是這個孩子太霸道,其實往往這種孩子是安全感比較差的孩子。

因為他在跟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是害怕別人會傷害他,所以他就先下手為強去傷害別人。往往你去看他的這種模型就來自於他跟父母的關係,他總是擔心父母會傷害他,但是他不敢攻擊父母,他只敢去攻擊其他的小朋友。或

者說父母對待他的方式是「你不聽話,我就打你」,孩子就會認為打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就帶著跟父母建立的這種關係的模型,去跟其他人打交道,他的人際關係就會比較差。

4、撒嬌

心理學家根據對200個家庭的跟蹤調查發現,孩子之所以撒嬌,最大的心理動機是缺乏安全感。換句話說,孩子撒嬌是父母對他的愛不夠。

很多孩子會有自己特別喜愛的玩具娃娃或毛絨玩具,必須抱著它才能入睡,即使弄髒了也不願意放手。這種感情依賴很大部分等同於撒嬌。

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這些玩具或物品對孩子而言顯得尤為重要。這往往是安全感的投射,是對父母缺席時的感情彌補。

所以說,面對孩子撒嬌,父母一定要意識到,有可能自己對孩子愛的方式出現了問題,需要及時調整。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兒童時期對安全感的感受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在兒童時期沒有獲得良好的安全感,那麼他有可能一輩子都擺脫不了不安全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