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源:公眾號天津大學 記者 / 李晉馥 圖片提供 / 張育淼、青塔、百度
2018年,30歲的張育淼在闊別母校8年後,又一次回到了天大。而這一次,他是來「應聘」的,如同12年前高考後選擇天大一樣,他又一次選擇了天大。而這一次,不是作為一名學生,他成為了母校天津大學的教授。
在2018級化工學院新生開學典禮上講話的照片
張育淼1988年出生,先是在國內高校就讀本科(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本科畢業後前往海外留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讀博),用了6年才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學業。2018年,30歲的張育淼回到母校天津大學,成為天大的教授。今天一起讀一讀這位青年教授的求學經歷。
大學:充實而有活力
2006年,張育淼被天津大學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錄取,大學報到卻先到了南開。上了一次大學,拿了兩個學士學位,走過兩所學校,一牆之隔。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天津大學化工學院與南開大學化學院的合辦專業畢業時由兩校共同授予學位,目標是培養適應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
與學生座談合影
對於兩所學校,張育淼都有很深的情感。在南開的前兩年,他參加社團活動,結交到了很多朋友。回到天大,整個大三成為最忙碌的時期。一邊需要補天大的基礎課,一邊進入了姜忠義教授和李韡教授實驗室嘗試開展研究,同時還在準備出國考試。整個大學時期,張育淼都過得非常充實。在天大兩年的時間,作為本科生就進入實驗室,這讓他收穫很多。
選擇:是要堅持本心
「青年人還是要堅持本心,為解決科研難題去努力」,這是張育淼堅持的本心。說起來他的科研之路,也並不是一片坦途,他用6年才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學業,換了兩個學校。
大學畢業,張育淼選擇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行博士期間學習,入學不到一年導師辭職離開了新加坡。他說那一天是2011年1月4日。
聽到這個消息,張育淼突然很迷茫。誰的青春不迷茫,或許迷茫才是人生的標配,只是早晚的問題。美國大部分學校接收入學申請材料的截止時間是1月15日,如果要重新申請學校,張育淼只有11天的時間準備材料,實際上去掉郵寄材料的時間,留給他猶豫的時間更少了。
是留在南洋理工繼續研究,選擇換一個研究方向?還是嘗試重新申請美國的學校?如果選擇前者,他可以轉到鋰電池的研究方向。如果選擇後者,是否能申請到心儀的學校,是否還有更多未知因素,他都不能確定。最終,張育淼還是選擇了後者。他用8天時間申請了11所學校,8天之內幾乎很少休息。
獲得2015年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初到紐約州立大學,有很大的語言和文化的障礙,研究方向的選擇也是一個挑戰。他說,從他博士導師身上也學到了很多和學生相處的方式,凡事溝通,鼓勵學生去選擇感興趣的方向,與他們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
現在,作為一名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張育淼說可能「年輕」是自己最大的優勢,和學生的相處模式,更像是他們的「大師兄」,帶著學生做實驗、泡實驗室,共同商議選定各自的研究方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交流。
科研:總得有點情懷
回到母校執教、從事研究,張育淼覺得是「很酷」的一件事情,更是一件有情懷的事情,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張育淼是世界首例小腸光聲成像影像劑的研發者,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兩個,分子成像和藥物傳遞,小腸光聲成像屬於分子成像領域。
博士後期間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目前,在醫學上腸胃功能的檢查,主要是通過胃鏡或者鋇餐等造影檢查,這兩種檢查會讓病人有一些不適。張育淼說自己的研究就像是合成一杯「納米果汁」,這杯「納米果汁」就是光聲成像的對比劑。病人去醫院檢查的時候,喝掉這杯特製「果汁」之後,醫生打一束光到病人腹部,就可以通過儀器顯示腸胃圖像了,這樣就減少了病人在做檢查時的痛苦了。這些對比劑在病人喝下後24小時之內,就會全部排出體外。
就像雷雨天我們在打雷之前會先看到閃電,通過閃電就能夠推斷出打雷的位置,光聲成像就是這個原理。在這種特製「果汁」的幫助下,醫生就可以通過特殊的安全光源看到腸道蠕動的情況,通過光顯示的情況,就能推斷出腸胃病灶,從而用於疾病診斷。
之後,張育淼和團隊在該領域的研究提升到從天然食材中提取可實現成像的物質。他們從菠菜中提取了葉綠素,去掉葉綠素中的鎂離子,用一種常用於漱口水的表面活性劑普朗尼克進行包裹溶解,這樣葉綠素就可以在光下成像。這種新型的成像檢查更加安全,也會大大減輕病人在檢查時的不適感。張育淼很期待他的研究成果早日用於臨床。
張育淼的另一個研究方向是藥物傳遞。普朗尼克是一種用於藥物包裹的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是幫助不溶於水的藥物能夠在人體的水環境中發揮藥性,是重要的藥物載體。藥物載體的大量使用,也會產生藥物毒性,如果能夠儘量少使用藥物載體,就能提高用藥的安全性或者提高藥效。普朗尼克作為藥物載體,在低溫情況下能夠通過膜處理的方式除掉,張育淼團隊的研究就是要通過低溫膜處理的方式降低藥物製劑的毒性。考慮到細菌的繁殖能力極強,越早控制對疾病的治療越好,張育淼團隊現在選定的研究領域就是降低抗生素的毒性、更快更准地控制細菌感染等疾病。
博士畢業和博士導師的合影
此次再次回到天大,他說記憶中的天大更有活力了,從衛津路到北洋園,硬體設施、人文環境都很好,既是記憶中的母校,又有了新變化。在科研之餘,張育淼也會去打球、游泳。如果有時間,也會去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看場演出,聽場音樂會。
(張育淼的攝影作品)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熱文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瀏覽!
1、補牙或將成為歷史?
2、科學你慢慢學,中醫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學告訴你應該多久洗一次澡
4、新證據:喝咖啡能延長壽命!
5、據說,這是生物醫學碩士博士生的真實的生活寫照
6、一頓早餐到底有多重要?
7、情商也是把雙刃劍!高情商或讓你更脆弱
8、施一公: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鼓勵科學家創業!
9、「科學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風險
10、睡眠科學家揭示出8種睡好覺的秘訣
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轉
12、每周兩半小時,任何形式的鍛鍊都可以使你更長壽
13、喝醉以後,你以為睡一覺就沒事兒了?!
14、仰臥起坐等或將成為延壽運動?
15、冥想、瑜伽、太極等不僅能夠改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