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情 感 有 情 調 有 情 況
做江都人最愛關注的微信公眾平台
近期,位於江都生活垃圾處理場的有機易腐垃圾處理中心正式投入運營,這台神器可以將餐廚垃圾、菜場下腳料等易腐垃圾「變廢為寶」,成為周邊農戶十分搶手的有機肥料,減量化達到70%-90%。
近期,位於江都生活垃圾處理場的有機易腐垃圾處理中心正式投入運營,這台神器可以將餐廚垃圾、菜場下腳料等易腐垃圾「變廢為寶」,成為周邊農戶十分搶手的有機肥料,減量化達到70%-90%。
在處理中心,記者看見三五名環衛工人正穿著雨鞋在分揀池中,從一池子的餐廚垃圾中認真挑出筷子、垃圾袋、玻璃瓶等物品,「生物處理設備是一台智能化的機器,在把餐廚垃圾『吃進去』之前,必須通過人工分揀剔除這些『異物』。」區環衛處副主任王金森一邊參觀一邊介紹,分揀後的餐廚垃圾經由傳輸設備進入到艙體後,會進行粉碎和脫水步驟,留下有機廢棄物殘渣,與菌種在55°—65°環境下高溫發酵五天左右,就產出了有機肥料。
分揀池的旁邊停放著一輛新購置的餐廚垃圾車,現場負責人秦健告訴記者:「最近收運的餐廚垃圾全部來自於金鷹,每天重達3噸多,到了星期六、星期日產生的餐廚垃圾還要更多。除了金鷹之外,目前已經和泰潤大酒店、明珠大酒店協定,接來下還要處理這兩個大酒店的餐廚垃圾。」
據介紹,有機易腐垃圾生物處理設備共引進6台,其中兩台在城區,大橋、宜陵、武堅、仙女鎮橫溝村等各1台。隨著各個處理中心的建成,全區各區域之間的餐廚垃圾可以就近處理。
生物處理中心的運行對全區垃圾分類工作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王金森表示,首先,可以讓居民對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有更直觀的認識,更深入認識到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其次,可以讓居民感受到政府垃圾分類的決心,政府不僅宣傳垃圾分類,在終端的處置上也配有不同的處理措施;最後,處理站點可以作為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宣傳基地之一。
來源:今日江都
作者:江都日報記者 周圓 實習生 張弛
編輯:阿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NoxO2wB8g2yegNDTh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