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賺走3700多億,悄悄超越阿里、騰訊,又一低調的民營巨頭崛起
推薦語:恆力集團是一家低調的你可能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企業,但是它的年營業收入卻比阿里騰訊還好高,旗下的石化。織造、化纖產業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而這個商業帝國的主人叫做陳建華,一個出生於最底層的普通人。
如果問你中國最賺錢的民營企業是哪家,你可能會想到阿里與騰訊,因為這兩家網際網路巨頭的創始人如今都是中國前三的富豪,而且他們兩家企業在2018年的全年營收分別達到了2502億與3127億,但也許你不知道,有一家你可能連聽都沒聽說過的民營企業,去年的營收比阿里騰訊還要高,營收額達到了3717億,這家企業就是恆力集團。僅次於華為,2018年銷售收入1085億美元(731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
恆力集團旗下的幾個產業做到了世界一流
恆力集團成立於1994年,至今已有25年內的歷史,旗下有四個主營業務,分別是石化、地產、織造以及化纖,除了這四個主營業務,恆力集團還進入了熱電、機械、金融、酒店等領域,到了今天,恆力集團旗下的PTA工廠已經做到了產能排名世界第一,所謂的PTA就是指一種化學原料,學名叫做精對苯二甲酸,此外,恆力還擁有世界第一工業絲生產基地,同時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織造企業之一,於此同時,恆力更是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
20歲的陳建華就已經成為了百萬富翁
恆力集團的創建者叫做陳建華,出生於一個非常貧苦的家庭,十四歲就跑到工地上辛苦掙錢,由於危險性太大,陳建華還負了很重的工傷,在床上躺了兩星期才恢復,打工是不可能打工了,只好選擇回老家務農。
但是回到老家之後陳建華卻發現了很大的商機,因為老家的紡織業非常的好,在當地有多家紡織廠,而紡織廠又要從當地各個養蠶戶那收購蠶繭,對於紡織廠而言的確是一個費時費力的活,於是陳建華成為了紡織廠與養蠶戶之間的中間人,從養蠶戶那收購來蠶繭後再轉手賣給紡織廠賺差價,就這樣,到了二十歲時,陳建華就已經又有了百萬的身家,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連萬元戶都是很少見的。
收購化纖廠,挺過金融危機,打造商業帝國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繼續進行,陳建華也有了當企業家的想法,在當地有一個化纖廠因為經營不善而想要轉讓,陳建華果斷出手將其買下,這個瀕臨倒閉的化纖廠就是恆力集團的前身,在陳建華的改革與整頓下,化纖廠幾年後就扭虧為盈,營收更是突破了一千萬。
到了1997年發生了金融危機,許多工廠瀕臨倒閉,恆力雖然也有受到影響,但是陳建華卻大膽的在金融危機期間低價買入其它工廠的設備,擴充自己工廠的規模,並且積極的改進技術,挺過金融危機之後,恆力集團開始了高速增長。
隨著恆力集團的不斷發展,旗下的化纖業務已經做到了世界一流,無論是產能還是技術在全球排名都非常的靠前,2010年恆力還進入了石化領域,建成了世界第一的PTA工廠,在織造領域,恆力更是做到了世界第一,許多面料都拿到了國家專利,並成為了國家免檢產品,此外,恆力旗下的熱電、機械、金融、地產、酒店等產業也都在蓬勃發展,如今的恆力已經成為了一個商業帝國,陳建華的資產也達到了690億人民幣。 說了這麼多,你還知道哪些低調的民營巨頭?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科技的發展和財富的變革,我將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