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大姐每天跑步1小時,4個月後悲劇了……

2020-10-16     跑步學院

原標題:39歲大姐每天跑步1小時,4個月後悲劇了……

39歲的王女士隨著年齡增長身材也漸漸圓潤,為了更好的管理身材,她決定半張健身卡,每天去健身房跑步1小時。 可還沒等瘦下來,王女士發現自己常常膝蓋疼,一開始他以為這是跑步的瓶頸期,挺一挺就好了,可疼痛卻愈發強烈,4個月後她不得不去醫院檢查。

這才知道,自己的這種膝蓋損傷是「 跑步膝」,醫生說,如果她能在最初出現膝蓋疼痛的時候就引起注意,好好休息並加強腿部力量鍛鍊,就不會這麼嚴重。可王女士,不僅繼續跑步,還還加快了速度、增加了坡度,這些錯誤加重了關節磨損,以至於造成現在的損傷。 大多數跑者對於跑步膝都不陌生,這種狀況不僅常見於跑步新手,很多有跑步經驗的人也會出現,尤其是今年疫情影響下很多跑者經歷了漫長的停跑,在恢復訓練後卻沒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已經不能適應從前的強度,最終導致受傷。 不過,也不必因此害怕跑步,對於跑者來說,學會預防跑步膝尤為重要。

什麼是跑步膝

跑步膝原名其實是「髕骨疼痛綜合徵」,它是所有關鍵疼痛中最常見的。

有數據顯示,所有運動造成的膝關節損傷案例中,大約有 25% 都是跑步膝的患者。當然這種症狀不僅僅會發生在運動員或是跑者身上,所有人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病症,只是運動員患有的幾率更高。幾乎每年都有近 40% 的職業自行車運動員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跑步者出現的幾率更高。 不過你要是覺得只有跑步的人才會遇見跑步膝,這可能是對跑步這項運動最大的 誹謗 了。因為即使你不進行運動,或者說很少運動,長期坐著工作,也很容易出現跑步膝。跑步膝的 根本原因 並不是進行某項運動,而是錯誤的動作模式。即使你為了保護它,去儘可能減少自己的運動,也沒辦法避免跑步膝的出現,甚至還會加大出現的可能。

「用進廢退」這個詞我想大家都聽說過,這個詞在髕骨關節同樣適用。如果長期不進行運動,髕骨周圍輔助穩定的肌肉和筋膜組織會變得鬆弛無力,當你迫不得已做一些運動(快走或者小跑等)的時候,更容易出現損傷了。因為這時,髕骨周邊的組織已經無法維持它的穩定了,很可能隨時脫離正軌並出現損傷。

總之引起跑步膝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過度使用、髖關節和膝關節不對正、肌肉無力、肌肉緊張、扁平足( 足內翻)、髕骨活動過少等。

引發膝關節不適的2大原因

總體來看,在跑步的時候,由於肌肉力量的問題通常會引發膝關節的不適,其中肌肉力量不足和失衡較為常見。

>>>> 肌肉力量不足

我們身體的肌肉,除了能夠收縮產生力量之外,另一個作用就是緩衝。

跑步的時候,腳在落地的一瞬間,對地面產生了一定的衝擊力,同時身體也會承受地面給予的 反作用力。如果肌肉足夠強壯的話,就可以緩衝和吸收一大部分的反作用力。而如果肌肉力量不足的話,那麼多數的反作用力就會被身體各個關節吸收。

有點類似於把腿伸直腿跺腳和屈膝緩衝跺腳的感覺。每跑一步,就相當於是給膝關節一次衝擊,久而久之,便會引發膝關節相關組織的損傷,例如半月板的損傷。 >>>> 肌肉力量失衡

跑步過程中,小腿會不斷的彎曲和伸展。在這個過程中,髕骨會在大腿前側肌群的牽拉下,來回移動。

正常情況下,髕骨如同火車一樣,會在其特定的軌道上滑動。但如果牽拉髕骨的肌肉力量失衡,會使髕骨被拉向量更大的那一邊,運動軌跡就發生了變化。由於潤滑液只存在於原來的滑動軌道上,偏移軌道的滑動會加劇髕骨的磨損,引發各種不同的症狀,例如 膝關節積水

此外一些人大腿前後兩側的肌群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由於平時坐的機會過多,讓大腿後側的肌肉常常處於收縮的狀態,再加上活動機會少,就會損失肌肉的彈性,力量偏弱以及過於緊張的情況非常普遍。大腿前側的力量遠大於後側,造成失衡,也會引發膝關節問題。

跑步不傷膝,常做這5個訓練

如果想要在不傷害膝蓋的情況下繼續跑步,那麼就必須加強相應肌肉的力量。與膝關節有關的肌肉主要分布在臀部,大腿前後側以及小腿上。

>>>> 臀部力量訓練

臀部肌肉在跑步過程中是非常重要肌肉,但是訓練時,卻常常容易忽視它。它的作用是維持骨盆的穩定,讓大腿做出外展的動作。通俗的說就是臀部肌肉可以維持跑步時候的姿勢,避免讓膝關節承受過大的壓力。 通常用硬拉和俯臥收腿進行訓練。雙腳自然站立,與肩同寬,兩腿伸直,屈髖向下,注意腰背挺直,尤其是不要彎腰,然後回到起始位置。每組20次,每次做3組。

由於我們多數人的大腿後側肌肉偏緊張,因此除了訓練之外,還要多多的拉伸該部位的肌肉。推薦一種不用別人幫忙,就能有效拉伸的方法:在家門旁邊,身體平躺好,一側腿抬起靠在牆上,如圖所示:

>>>> 腳踝肌肉訓練

「腳踝和雙腳是由很關節和肌肉群組成的,共同協作為我們提供穩定性,移動性和產生能量的能力。肌肉群有助於控制腳踝的移動,防止腳踝出現過度內旋或者翻轉。」物理理療師斯圖爾特·梅勒說。 梅勒還表示:「當腳踝不穩定的時候,跑者的平衡性就會很差,或者肌肉群無法支撐腳踝,結果就會導致傷病的發生,比如腳踝扭傷, 跟腱炎或者足底筋膜炎等。」

坐在地面或瑜伽墊上,腰背挺直,將彈力帶纏繞在左腳前腳掌上。雙手拉住彈力帶,始終保持緊繃狀態,同時勾起腳尖。完成10次,然後換腿重複。

>>>> 小腿肌肉訓練

小腿肌肉中的腓腸肌也同樣可以穩定膝關節,因此也有必要進行力量的加強。

可以用提踵來訓練,簡單點講就是墊腳尖,主要能鍛鍊我們小腿後側的三頭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每組30次,每次做3組。

提醒下,在做力量動作訓練的時候,除了正確的姿勢,適當的周期也是需要的。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結合其它力量訓練動,並把它周期化。

生命在於運動,但要適度。與其害怕跑步受傷的站在原地,不如拋開對「跑步傷膝」的恐懼,學習更多知識,科學有效的跑步,盡情享受奔跑的感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CPKMnUBd8y1i3sJ7X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