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有多重要?最新的國民研究數據給出了答案丨前沿進展

2019-11-08     醫脈通神經科

導讀

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失眠症狀,尤其是難以入睡、晨間早醒和日間功能障礙,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特別是在年輕人或無高血壓的人群中。該研究結果於11月6日在線發表在Neurology上。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研究簡介

該研究是一項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來自中國的學者分析了中國Kadorie Biobank研究中的487200名患者(平均年齡51歲,199241名男性)的數據,且患者均無冠心病、卒中或癌症史。研究人員每周至少3天進行1次調查,以收集有關特定失眠症狀的信息。其中有以下一種或多種症狀的患者診斷為有失眠症狀: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晨間早醒和日間功能障礙。主要結局為心血管疾病(CVD)、急性心肌梗死(MI)、缺血性心臟疾病(IHD)、卒中、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發生率。

主要研究結果:

在約9.6年(中位數)的隨訪期間,130032例出現了CVD事件。

三種失眠症狀都增加了總CVD事件的發生風險,特別是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HR 1.09,95% CI 1.07-1.11),晨間早醒(HR 1.07,95% CI1.05-1.09),日間功能障礙(HR 1.13,95%CI,1.09-1.18)。

存在任何失眠症狀的患者發生IHD的風險增加(HR 1.13,95% CI 1.09-1.17)。失眠症狀還與總卒中(HR 1.05, 95%CI 1.05-1.08)和缺血性卒中(HR 1.06,95%CI 1.07-1.09)的發生風險增加有關。但與出血性卒中的發生無關。

與沒有失眠症狀的患者相比,具有這三種症狀的患者發生CVD的風險增加了18%,IHD的風險增加了22%,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加了10%。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結果提示在年輕人或無高血壓的人群中,這3個失眠症狀與CVD的發生率高度關聯。因此,今後應該進行進一步的臨床試驗或基於社區人群的干預研究,以驗證針對失眠症狀的睡眠衛生干預是否能夠降低隨後CVD的發生風險。

專家評論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Rami Khayat教授表示,近期多項研究表明,失眠和較短的睡眠時間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項研究,因為它包括將近50萬的參與者,這進一步驗證之前的研究結果。另外,這項研究也是第一個評估年輕人群的研究,進一步擴大了大家對失眠影響的認識。這一研究擴展到了無CVD的年輕個體,進一步突出了失眠和睡眠時間的重要性。然而,這項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它依賴於自我報告,不能排除其他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暫停)的存在。

最後,Rami Khayat教授總結道,這一研究結果對公共衛生和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目前失眠諮詢或睡眠不足還不屬於標準預防性保健措施的一部分。但增加睡眠時間是否會降低心血管風險還尚不清楚,今後最重要的是,進行生理病理相關的研究,以確定失眠或睡眠不足發生CVD事件的標記物。

參考文獻:

[1] Insomnia increases CVD risk. Healio. November 6, 2019.

[2] Zheng Bang, Yu Canqing, Lv Jun, et al. Insomnia symptom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mong 0.5 million adults.Neurology Nov 2019,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8581.

[3] Don't Take Sleep Lightly: Insomnia Symptoms Tied to Stroke, MI - Medscape - Nov 06, 201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21kSG4BMH2_cNUgQMU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