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一通一落地」
是西安迎全運、加快國家中心城市
建設步伐的重要內容
也是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
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三改一通一落地」
西安都在怎麼干?
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明德門北區將改造換新顏
改造招標程序已啟動
|明德門北區,工人正在改造消防設施。攝影:記者 謝偉|
12月2日,小編小從雁塔區住建局獲悉,目前明德門北區改造已經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設計方案等編制工作,同時可研報告及設計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會評審,且已啟動招標程序,預計近期進場施工。
住戶期盼
小區早日「舊貌換新顏」
「小區改造是政府為老百姓辦的大好事,居民們都非常期待,希望做好規劃、早日動工。」家住明德門北區30號樓五單元的孫師傅提起即將開始的老舊小區改造非常期待,住進這個小區20多年了,小區內上下水管網、樓房外立面、樓頂防水層和路面等設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損,有些部位甚至非常嚴重,急需修整。他說,現在政府出面組織改造,作為住戶來說非常高興,希望小區早日「舊貌換新顏」。
據雁塔區住建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明德門北區建於1993年,屬於安置房小區。共有住宅樓38棟,居民1860戶,占地面積約187畝(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容積率1.6,人均綠地1.33平方米。目前居住人員結構主要是原棚改拆遷戶和社會購房人員,且以老年人居多。採訪中,居民們對小區改造都很期待也很支持。
近期將進場施工
請住戶來挑選樓體外立面顏色
「這些不同顏色的牆面漆,就是讓小區居民看看外立面改造後的色彩,挑選一種比較符合民意的顏色,並最終確定下來予以實施。」在明德門北區內,記者注意到幾棟樓體外立面已經噴上了不同色彩的牆面漆。
據該區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明德門北區改造前期部分準備工作已著手進行,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設計方案等編制工作,同時可研報告及設計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會評審,且已啟動招標程序,預計近期進場施工。
在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將主要從四個方面對小區進行改造。
一是改造小區環境,主要針對小區的髒亂差以及違建突出的問題。
二是改造房屋功能,主要針對建築節能和屋面防水。
三是基礎設施,主要解決小區的水電氣路暖以及通訊等配套設施完善的問題。
四是居住環境,主要是對有條件的小區增設智能養老、托幼、安防等設施,綜合提升小區的居住水平。
好看也要好住
小區供暖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對於沒有市政供暖的小區來說,很多居民都希望得到解決,明德門北區的居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13號樓一單元的張女士記者表示,現在家裡雖然已經安裝了壁掛鍋爐,但終究覺得不如市政供暖好。對於居民的關切,該工作人員表示暖氣管網更新已經列入改造計劃,未來會把管網接口直接引到住戶家中,住戶家裡的暖氣可以自己安裝也可以與改造工作同步實施。對於小區主管道接入市政暖氣管網的問題,政府部門將積極進行協調解決。
未央區架空線纜落地工程正式啟動
46條道路預計2021年4月底前
全面完工
|太華路通信架空線纜落地工程施工現場 攝影:記者 竇翊明|
為保障十四運順利召開,落實我市「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會精神,11月29日,未央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局與西安市地下管網公司正式簽訂了《西安市未央區架空線纜落地合作框架協議》,當日晚,隨著太華路通信架空線纜落地工程正式進場動工,未央區架空線纜落地工程全面啟動。
|太華路通信架空線纜落地工程施工現場 攝影:記者 竇翊明|
作為提升改善城市品質,塑造省會城市形象、打造幸福之城的重要舉措,未央區此次啟動的架空線纜落地工程將完成未央區共計46條路,42公里的通信架空線落地任務,預計2021年4月底前完工。通過共建共管共治,將大大提升未央區的城市形象,全面改觀城市空間環境,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施工現場熱火朝天
惠民工程紛紛點贊
11月30日,在太華路通信架空線纜落地工程現場,記者看到項目已全面圍擋,圍擋內,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
據施工方負責人李佳介紹,太華路通信架空線纜落地工程南起北二環,北至鳳城八路,將鋪設管道2294米,主管群直埋11波+5梅,新建小號直通井11個,小號三通井7個,小號四通井2個,小號手孔井19個。「此次施工的項目錯綜複雜,商鋪比較多,地下有天然氣、自來水、熱力、電力等,還要跨越地鐵作業,施工難度大,人工作業多,但我們會不斷優化施工方式,加快進度,預計在年前竣工,施工期間,對居民通信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李佳告訴記者,此次線纜整治提升將從根本上解決架空線纜對居民生活的困擾,消除安全隱患,使城市更美觀,環境整潔有序,後期在線纜管理上更規範,維護上也將更加便捷。
圍擋外,路過的熱心市民仔細詢問了工程的情況和進度後紛紛點贊,「這真是一項惠民工程,每次看到懸在空中的一大股黑乎乎的線纜總是心生擔憂,有很大的安全隱患,還嚴重影響著城市形象,這些線纜早就該落地咧!」市民惠阿姨高興地說道。
三階段三批次進行
力爭項目早日完工
據了解,為了使架空線纜落地工程刻不容緩的推進,未央區制定發布了《西安市未央區架空線落地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目標、進度,並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根據方案,整體工期將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其中前期設計、規劃等相關手續辦理階段具體包括申請線位、圖紙設計、規劃審批(採取「承諾+備案制」模式)、占道開挖申請、交警審批、辦理施工開挖許可證等手續;管溝建設整體計劃2020年9月底完成;線纜割接、落地拆除階段,通訊運營商割接、落地拆除採用分段方式進行實施,具備條件一段、實施一段,各單位將在不影響質量安全前提下,交叉同時作業。
46條道路將分三批進行。其中,第一批包括永祥路(二十六街-龍首商業街)、政法巷(未央路—公安未央分局)等15條路於2019年11月初開始,2019年11月底完成前期工作;部分項目計劃2019年12月初-2020年3月底完成管溝建設;2020年4月初-2020年7月底完成線纜落地工作。
第二批包括紅旗路(鳳城十路-太華北路)、御井路(太元路-太康路)等16條道路計劃2019年12月初-2019年12月底完成前期工作,部分項目計劃2020年4月初-2020年6月底完成管溝建設;部分項目計劃2020年8月初-2020年11月底完成線纜落地工作。
第三批包括鳳城三路東(太華路-渭濱街)、盛龍西街(緯28街-老二環)等15條道路,計劃2020年1月初-2020年2月底完成前期工作;部分項目計劃2020年7月初-2020年9月底完成管溝建設;部分項目計劃2020年8月初-2020年11月底完成線纜落地工作。
北寧坊老舊小區12月底改造施工
居民期待居住環境「大變樣」
|北寧坊老舊小區現狀 攝影:記者 竇翊明|
「我們都是老住戶,時間長了大家都捨不得搬走,聽說小區要改造了,我們都非常高興。」家住北寧坊小區的沙師傅告訴小布,「希望改造後的小區功能更加完善,居住環境更優,讓大家住得更加舒心。」
作為西安市老舊小區改造示範項目之一,北寧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將於12月底進場施工,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房屋功能、改善小區景觀環境、增設公共服務設施等讓小區「大變樣」。
房屋老舊隱患多
居民期盼改造升級
北寧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位於北大街與蓮湖路十字西南角,周邊有新華書店、陝西出版發行大廈、宏府大廈等主要建築。12月3日,小布來到北寧坊小區,看到小區內道路老化、綠化缺失,樓體的外立面風格色調與周邊建築不協調,車輛隨意停放,亂搭亂建現象嚴重,由於沒有統一的物業管理,院中院的問題突出。
小編在4號樓看到,該樓體陳舊,過道的窗戶破爛不堪,樓梯內沒有燈光,上下很不方便。今年57歲的趙阿姨在4號樓居住了34年,她告訴小布:「這棟樓是上世紀60年代建成的,設施陳舊,廁所在外面的過道,5戶居民合用兩個廁所,極不方便,環境衛生也很差,期待通過老舊小區改造能夠改善我們居住的環境。」
從4號樓往東走,沿著一個只有1米5左右寬的過道直走右拐,然後再左拐,才能到達5號樓一單元。李師傅在5號樓住了快40年,門前消防通道太窄讓他很擔憂。「這裡離醫院近、買菜也方便,適合老年人居住。但是由於小區產權單位多,無統一的管理,治安比較差,丟東西是常有的事。消防通道不規範至今也解決不了,每次出了大事就找社區解決,小事只能自己想辦法。」李師傅說。
12月底啟動改造
從四個方面進行升級
「北寧坊老舊小區是這次改造的重點小區,此次改造項目包括北寧坊小區和蓮湖路6號院兩個相鄰小區,共有18棟住宅樓,總改造面積7.67萬平方米,涉及916戶住戶。我們計劃12月底進場施工,明年7月基本完工。」蓮湖區城建集團副總經理楊君告訴小布。
據楊君介紹,北寧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兩個小區,由於兩個小區情況類似,位置相鄰,最大的問題是產權單位多,無統一的管理,院中院管理現象嚴重。這次改造拆違是重點,通過拆院牆,把兩個院子打通,有效擴大使用空間,整體規劃整體實施,同時通過引進有經驗、有實力、有規模的物業公司,對整個小區進行統一管理。
除此之外,在完善基礎設施方面,將修復破損路面,更換老舊給水管道,實施雨污分流,更換室外污水、雨水管線,修復翻新小區大門;在提升房屋功能方面,對小區內建築屋面進行防水改造,立面進行保溫節能改造,樓梯間公共部分進行修繕翻新;改善小區景觀環境,新增綠化面積,增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增設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小區的使用功能。
「由於北寧坊小區各棟樓修建的年代不盡相同,對於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樓,已經超過設計使用年限,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檢測加固。」楊君說,「由於該項目位於城牆內核心區域,屬明清片區,結合小區周邊主要建築色彩,對於建築外立面主色調設計,我們初步擬選用淡赭石色,屋面擬選用深灰色,讓改造後的小區舊貌換新顏。」
居民希望以後有個「好管家」
改造完成後,小區的環境將更加優化,房屋的居住功能將有效提升,使用功能將更加齊備。小區的合適位置還將增加停車位、公共休閒設施、健身設施。此外,利用小區閒置的房屋,還將增設社區便民服務用房、配置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托幼設施和社區活動中心等,讓小區功能更加完善。
「在這裡住了很多年,我們還想一直住下去。改造後我們期盼有個管家,有統一的物業管理,讓流動人口有登記、讓小區治安不斷變好,誰家有事了,可以隨時去找『娘家』。」李師傅說。
今年53歲的薛師傅從18歲開始就在蓮湖路6號院居住,「此次改造我們很期待,希望改造清除小區存在的安全隱患,改造後環境好了,年輕人就可以安心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我們院子裡的老年人多,外出很不方便。」趙阿姨說,「改造後的小區將建綠地、有健身場所,老年人鍛鍊不用專門去蓮湖公園了,身體健康了,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紅會醫院家屬院將進行改造
老舊小區從內到外都「升級」
|紅會醫院家屬院現狀 攝影:記者 張宇明|
「希望早日改造,讓我們的居住環境美麗整潔。」家住紅會醫院家屬院的居民馮先生說。作為全市老舊小區改造示範項目之一,紅會醫院家屬院將啟動改造,通過增設運動器材、門禁等措施,使家屬院舊貌換新顏。
居民希望儘快啟動改造工程
12月3日下午兩點,小編在紅會醫院家屬院看到,這裡的大門是一個電動門,並沒有看到標牌,裡面有幾棟樓已經十分破舊,綠化植被少,車輛隨意停放。居民馬阿姨告訴小布,自己已經在4號樓住了三十多年,由於單元沒有門禁,經常有貼小廣告的人偷溜進來,不但有安全隱患,也影響整體環境。
「家屬院裡住的老人比較多,可是樓下沒有個像樣的綠地,我們盼著有個小花園,設置一些健身器材供大家鍛鍊。」馬阿姨說,住在這裡的老年人要鍛鍊的話,要到環城公園去。樓下要是有休閒場所,老年人就可以隨時鍛鍊身體了。
小編還看到,幾棟住宅樓的外牆老化脫落,線纜架空繞牆,空調外機雜亂懸掛,有的居民將衣物掛在防盜窗外晾曬。採訪中,很多居民希望儘快啟動改造工程,完善小區功能,改善居住環境。
圍繞四個方面設計改造方案
紅會醫院家屬院位於碑林區,1984年建成,北鄰南郭路,東鄰西安市衛生學校,西鄰紅會醫院,南側為住宅區,共有兩個出口,均位於南郭路北側,總戶數為451戶。
碑林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對該家屬院的深入調查以及與紅會醫院物業管理方的對接,已經了解該小區存在的問題。在設計理念和內容上,將圍繞小區面貌改觀、房屋功能改善、基礎設施改造及居住環境改優四個方面進行方案設計。
住宅樓均進行外牆保溫改造,外牆塗料重新粉刷,規整空調室外機位置,並補全監控設施,重新鋪設公共照明,將室外線纜整合落地。
還將對家屬院整體排水管網以及供熱管道進行改造。採用先進施工工藝、技術,重新敷設室外管網,實現雨污分流,確保後期使用的舒適性與維護的方便性。
據了解,家屬院大門將「美顏」,圍牆重新粉刷,並對門房屋頂修繕,同時,小區東側牆將重新粉刷設計為文化牆。
對現有綠化區域植被進行增補、完善,建設綠地小花園,並設置健身器材方便群眾,增設垃圾收集點,每處放置4個垃圾分類收集桶。
針對住宅樓單元入口無門禁的現狀,碑林區將在每個單元入口增加門禁。此外,將對年久失修的自行車棚進行修整,增加電動車充電設施。
據悉,11月底,已經完成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初步設計方案等編制工作,目前已與街道(社區)、物業管理方、居民代表對接優化設計方案。同時,準備相關資料啟動招標程序。
「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
是城市基礎工程
牽繫民生福祉
事關長遠發展
期待各相關部門齊心協力
挂圖作戰
補短板強弱項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
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
新聞來源:西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