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搶600學位」:仗著是名校就不顧掐尖禁令?

2019-10-30     海曙檢察

這兩天,因違規進行學科測試致「超萬人搶600學位」,深圳一名校被通報批評的「結局引發舒適」。

據新京報報道,深圳龍崗區教育局近日發布《龍崗區教育局關於百合外國語學校違規招生的通報》,稱轄區內的深圳百合外國語學校在5月11日、12日組織的校園體驗活動中,違規進行學科測試,對此予以通報批評,並取消學校及校長當年的評優評先資格等。

近12000人搶600學位,體驗活動當日一度造成片區交通癱瘓,面試試題難度超過中考,全英文辯論、古詩中英互譯、log的運算……彼時,深圳這所民辦學校舉辦的小升初招生體驗活動,確實出盡了風頭,也招致不少爭議和質疑。

時隔半年之後,當地教育部門的一紙通報,對這起喧鬧一時、在當地造成不小負面影響的招生活動,也是一種糾偏。

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因此,義務教育階段各級學校不得進行學科測試,是落實《義務教育法》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我國各級教育部門也反覆強調,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各級學校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遺憾的是,有些學校並未做到令行禁止,尤其是在部分民辦小學、初中招生中,頻頻遭遇「軟執行」。不少學校的面談其實就是學科測試,且難度明顯超綱,「掐尖」意圖可謂司馬昭之心。深圳百合外國語學校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乍看起來,涉事名校也是「民校」,似乎有招生方面的自主權,但民辦學校「掐尖」招生也會加劇擇校熱,不利於推進義務教育均衡,並增加了學生負擔。無論是從依法治教還是立足教育現實來說,教育部門對此現象都不能睜隻眼閉隻眼。

在此語境下,當地教育部門對涉事學校進行處理,也是應有的監管動作。考慮到震懾類似亂象的需要,接下來,各地或許還可在取消當年評優、責成整改外,動用讓違規學校減少招生規模等硬核招數,讓違規學校真正「傷筋動骨」。

事實上,為了有效遏制民辦學校「掐尖」招生,政策層面也頻頻發力。如今年7月中央發布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這被認為是治理民辦學校「掐尖」招生的治本之策,尤其是實行電腦搖號入學,意味著民辦學校招生將不得舉行任何面談、測試。但執行公辦民辦同招、電腦搖號入學政策,也面臨著來自現實的挑戰。

從長遠來看,要遏制民辦學校「掐尖」招生,除了依賴政策層面的創新推進、敢動真格的處罰問責,根本之計還是要持之以恆地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來源:新京報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yQEHW4BMH2_cNUgWw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