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活到70歲就行」,父母活得太久,到底是「福」還是「禍」?

2021-04-12   木蓮媽媽

原標題:「老人活到70歲就行」,父母活得太久,到底是「福」還是「禍」?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如今,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年齡也出現了「高齡化」,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長壽起來。

對於子女來說,父母的年齡越大,便愈發開始擔心起來,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離「生老病死」就更近一步。

很多子女在父母彌留之際,都會拼盡全力來挽留,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那麼這樣的做法真的好嗎?

為感情寄託,子女強留父親

鄰居大爺已經80歲了,前幾年身體十分硬朗,還是個十分愛乾淨的老頭兒。

這幾年,大爺生病住院,本來是一場很嚴重的病,醫生都不建議繼續治療,但子女們仍舊是個父親花了很多錢做手術。

雖然最後命保住了,但是因為年紀大,就癱在了床上。癱瘓在床的大爺經常「大小便」失禁,臉上也整日鬱鬱寡歡的,滿是無助的神情。

子女們看著父親這般的痛苦,也是覺得十分自責,因為自己的情感寄託,最後讓父親遭這份罪。

的確,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子女,出於內心的孝順,在父母彌留之際會強留父母。但是卻往往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的感受。

如果子女一味地因為感情而強留父母,有時候對於父母來說,並非是好事。

老人是否「活得久」,要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

經常會聽到過來的老人講:「人不用活得太久,70歲就行」。這樣的話雖然聽起來有些不舒服,但實際上也並無道理。

  • 臥床不起的長壽老人,「活得久」是禍

對於那些身體不好的老人來說,「活得太久」其實是對一家人的牽絆;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對於那些長期需要兒女子孫伺候的老人,日復一日的照料會消耗子女的精力和金錢,時間久了子女難免會有怨言。

這樣的情況下,不僅子女受累,就連老人內心也會自責,自己為什麼不可以早點解脫,這樣就不會給女兒添亂了。

  • 身體健康的長壽老人,才是一家人的「福氣」

而對於那些身體健康的長壽老人來說,才是一家人的福氣。在這樣的老人身上,還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說法。

那些身體健康、生活上能自理的老人,活得越久,越是一個家庭的福氣。這樣的老人不僅會遺傳給後代「長壽」的基因,更會對後代有深厚的教育意義。

尤其像那些閱歷豐富、德高望重的老人,對於子孫後代來說,可謂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拓展閱讀:老人太高壽,會克子孫?

不同於現在,過去的老人高壽被看作一種不好的事情,甚至在古代,那些活過60歲的老人要被遺棄到荒山上。這是因為那些高壽的老人被認為會影響子孫的命運,甚至被看成是「活子孫壽」。

老人太長壽真的會「克子孫」嗎?當然不會,這樣的說法沒有一點科學依據,老人長壽主要是自己的心態好,注意健康和保養,跟子女的壽命沒有一點的關係。

而現在依舊是信奉這樣說法的子女,無疑是因為和父母的矛盾、不想在病床前盡孝,或者是為自己的不孝找一個藉口,這樣的說法剛好為不願意贍養老人的行為而打了掩護,才會對這樣的說法倍加推崇。

寫在最後: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人子女,最後悔的就是父母在世時沒有好好盡孝,所以如果家裡有一位長壽的老人,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和親人共度的時光。

今日話題:你覺得老人活到多大年齡剛剛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