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過星岩第幾橋?

2020-03-23     肇房網

春天來了

早上,煙雨細膩如絲。

朋友說漫天雲紗,是看不清七星岩的。

走在東門迎賓橋上,

如同走進夢幻里,

我不急於趕赴對岸,

且把橋欄作看台,仰天俯水,

欣賞多了水墨一色的風景。

踏過星岩第幾橋?

梁亮 攝

看不清不是看不見

過了橋,沿著小徑走向幽深的南端。七星岩自古多情,而雨中的星岩更是愛意綿綿。看,輕柔的白霧,被水面輕輕地柔和;聽,恬靜的雨絲,讓柳梢靜靜地彈奏。鳥兒小心地噓了一下,也別說話了,怕吵醒了星岩一個水靈靈的悄悄話。

星岩像一個溫柔美麗的禾花仙女,用雨絲織出了湖畔的綠,織出了岩山的春,織出了拱橋如畫的倩影;她又用情絲繡出了畫船的詩韻,繡出了亭台樓閣的幽雅。我真的不舍,舍不了星湖隔簾般的花氣,舍不了星湖迷籠著的姿彩,更舍不了這迷人的煙雨!

《星岩煙雨》梁萍

七星岩以山為本,以水為魂,以橋為脈,處處充盈著靈性。你看這些岩峰有的飛出去成了島嶼,有的合攏成了星座,與此同時,水道形成五湖似海,周邊環繞,還有橋的交匯貫通。當堤岸一片花海的時候,我悄然地遊走在路上的小橋

踏過星岩第幾橋?

從閬風岩到石室岩,必須經過一座七孔橋,是七星岩橋中之寶,小巧玲瓏,曲線圓潤,狀如傳說中臥龍般美麗。臨波倒映,仿佛見到影影綽綽的泛著微微的白玉光芒,混著民國時的憂鬱滄桑和現代寧靜神秘的風情。行上橋有凌波信步親切之感,站在橋上,斜對面就是具有北京頤和園宮廷建築風格的五龍亭和五龍橋。

橋與橋相依相望,人與橋含情廝守。我記得前輩有句經驗之談的訓話:「我行橋多過你走路」。其實我敬佩的是他們「乞討眾家為修橋」,使橋與勞動人民有了地緣的關係。說不定,行橋也是行善,只要心智豁達。

往西走去,天籟之幽,湖不起波瀾,而偶有漣漪。在煙霧飄渺,朦朧秀美的湖面,一條匍匐著的長橋突然映現,稱為十九孔橋,又稱玉帶橋,走近一看,只覺茫然,尋常人家風景,橋沒有抑揚,亦沒有頓挫,更沒有典雅明敞,大約是空有宛若玉帶的美譽。

成子豪攝

橋不缺風景,缺的是關於橋的藝術。人們發現,橋上有橋上的視野,恍惚之間,物聚象成,天柱岩原來是合掌觀音坐鏡台,笑含世界的詼諧和幽默。

來往煙波,似一湖蒸氣,堅韌的樹枝會變得柔軟,在積氣成珠的淅瀝聲中,花朵可能會有要傾訴的慾望。曾以為七星岩只有摩崖石刻遺蹟聞名天下,沒料到自然造化的七星岩其實是一個勝地。它的氣派不在杭州西湖之下,建築藝術的長廊短亭、平台高閣、古寺深房、曲軒小樓、雅堂美榭一應俱全,並依山傍水,遠遠一看,所有的一切如浮在湖上,將肇慶人的智慧、情趣按照美的規律建造的勝景體現得淋漓盡致。只可惜了一本厚厚的《七星岩志》,不知誰人去講述盪氣迴腸的故事。

鄭愛萍 攝

在我不經意的時候,輕舟小槳,掀起一抹水雲,好像觸及我的額頭,仿佛洗涮我的眼眸,看見在北面湖上有一座亭橋,真的好似仙境呀。亭橋呈「品」字型凌駕於天地之間,中間的亭稍高,展示雙層飛檐,左右各有一亭略低些,飄逸著淡淡的古典韻味。

只有到了亭橋才飄來爽心的風。這裡遊人很少,我隨意地晃悠,想像著在曠遠煙景之中,客從雲表度,人向鏡中來,也是十分景致的。往東西南北遙望,遠山隱黛色,細雨織情絲,是否還可以邂逅藝術百態的橋。

七星岩並非三步一橋,五步一磴,不過細數一下,橋也算多的。有七彎八拐、曲折有致的九曲橋,有走進觀鳥天堂的仙女橋,有人來人往、笑語蕩漾的彩虹橋,有直插天穹水杉的林中橋,有碧潭通荷氣、彩虹影環空的紅蓮橋,有瀟洒秋煙外,玲瓏夕照中的煙雨橋,有明珠落水玉盤中的水月橋,還有大大小小的、形形式式的、說不清的水木清華之橋,或石橋,或棧橋,或水泥橋,或鐵索橋,引人駐足觀賞,沒有任何語言適合去描述,只會感受到如果想獲取七星岩的芸芸風物,那麼就踏過每一座橋。

圖:梁祝

當我冒著雨花出門時,沒有太多期待,只是隨心所欲,不在乎走不完的橋。不料,此行有一種輾轉的感覺:隱見春波十里遙,隨花路轉影迢迢。半煙半雨行不盡,踏過星岩第幾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uQQC3EBfwtFQPkd8p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