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對士兵十分剋扣,士兵凍壞了也不發棉衣,11年後發現他高明

2020-09-22     西遊故事多

原標題:司馬懿對士兵十分剋扣,士兵凍壞了也不發棉衣,11年後發現他高明

司馬懿,在我們的印象中,是那個被諸葛亮的「空城計」嚇怕了的多疑甚至有些膽小的人物。但說他不如諸葛亮,其實是錯誤的。縱覽他之一生,絕對是一位老謀深算、足智多謀的人,可以這麼說,諸葛亮的特長在於「攻」,而他的特長在於「防」。

以守為攻,以攻為守,這樣的戰術,不是很常見麼?

當初,司馬懿為了躲過曹爽的猜疑,不惜裝聾作啞,扮作老人,足以見得,他格局廣大,做大事不拘小節。同時,他的心思細膩,而又有遠見,年輕時,便已展示了過人的智慧。

三國時,總是有許多出身不同的人,有的人出身貧賤,憑藉努力獲得了成功,有的人出身高貴,憑藉努力照樣獲得了成功,所謂「英雄不問出處」便是如此,司馬懿這個英雄,恰恰是後者。

司馬懿的出身是高貴的,自幼讀了許多詩書,才華凌駕於眾人之上!所以,他順利入了曹操的門下,是很正常的,但曹操是個怎樣的人呢?同樣疑心很重,且當機立斷,呂伯奢有半點讓他起疑的地方,他便能將其全家殺之,且後來得知是錯殺時候,內心都不帶半點愧疚的。司馬懿知道曹操的為人,於是便對他的言語俯首聽之,絲毫沒有露出半點不臣之心。

命,是只有一次的,失去了永不再返,而也只有活著,好好活著,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故此,司馬懿以重病推脫,閉門不見任何人。

但曹操那時正是需要人才呀,你司馬懿不出來為我效力,那咋辦?有了,拿刀架在他脖子上,看他來不來!無法,司馬懿只得「出山」,為曹操出謀劃策。

司馬懿是很小心謹慎的人,身邊的領導又是這種疑心超重的人,為這樣的人效力,他活得真是十分壓抑,整日膽戰心驚。

但他內心的活動是怎樣的,通過一些細節,總會察覺出半點什麼來的。

據說,曹操察覺到司馬懿的野心之後,便對他進行了一番試探。那次,司馬懿剛向曹操彙報完工作,便離開了,當他走出幾步遠的時候,曹操忽地叫住了他,司馬懿應了一聲,身子朝前走著,頭卻回了過來,那時候,司馬懿內心的活動通過眼神里的狠毒給表達了出來,沒能隱藏住,那時候,司馬懿像極了一頭狼!

這一幕把曹操給嚇壞了。當晚,曹操做了一夢,夢見「三馬食槽」,三馬不正是: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而「槽」不正是曹操自己麼?

夢醒之後,曹操出了一身冷汗,心中對司馬懿的防備更是多了幾分。

既然司馬懿如此狠毒,讓曹操忌憚,曹操為何不除了他呢?如果這樣想,那錯了,說明你我還沒有成就大事的思維,當時的曹魏正是用人之際,司馬懿卻又是大才,怎能除?

遺憾的是,曹操生前都沒能找到機會殺滅了司馬懿,興許是司馬懿隱藏得太好,不留下一絲痕跡破綻的緣故吧。

因為曹操相當疑心司馬懿,所以,司馬懿在曹操生前是沒能有大權的,直至曹操死後,曹丕上位,司馬懿用嘴皮子哄得曹丕笑得比蜜還甜,他也就逐漸有了權力。

公元226年,偉大的天才司馬懿帶著兵將要去打仗啦。正式帶兵作戰的司馬懿,一出場就表現非凡,足以見得他在這方面的天賦以及所下的功夫,孟達之亂中,他僅花費八天時間,奔走一千餘里,便拿下了孟達之頭顱。

漸漸的,司馬懿有了權力,也有了聲名,他拿下了西線魏軍的總指揮權。

但人生豈能一帆風順的?第四次北伐中,一直連勝的司馬懿卻敗了,這一敗,敗得是十分漂亮,讓他清醒了過來,不要自大,不可驕傲,虛心踏實才是成就大事的根本。此後,他便更加小心謹慎。

這不,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司馬懿活生生用「拖延戰術」拖死了諸葛亮,任憑諸葛亮如何「舌戰群儒」,他也紋絲不動,風雨不動安如山!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也沒什麼對手, 蜀軍自然大退。曹魏為了嘉獎他,便給他升官,讓他擔任太尉一職。

當了太尉,司馬懿自然清閒,恰在這段時間裡,朝廷也無大事。

好日子一直到了公元238年,公孫淵叛變,司馬懿才又出征。

公孫淵叛變,為何又讓司馬懿出征呢?很簡單,公孫淵所處的地形十分險峻,環境十分惡劣,除了司馬懿,還有誰能應戰呢?那年六月份,司馬懿帶著四萬步兵來到了遼水。

他用了一招,叫做:聲東擊西。

司馬懿渡過遼水天險,便果斷下令,讓步兵直衝公孫淵老巢,這一下搞得公孫淵十分難受,不得不帶兵回襄平。然而,襄平才是司馬懿設置陷阱的重中之重。

司馬懿就眼見著公孫淵帶著兵將一步一步踏進了他的包圍圈。無疑是瓮中捉鱉,百分百能拿下的事情,我也就不說結局了。

平定此次叛亂之後,司馬懿才真正顯現出他的心狠手辣,他的「狼性」。

他先是將城中成年男子全部屠殺,這是為了防止作亂;再是將城中四萬多人遷移到了中原,以削弱遼東地方的勢力。這是對外人之心狠手辣。

對自己人呢?也不例外!當時平定戰亂之後,便是冬天了,北方遼寧的冬天十分寒冷,皇帝本來下放了棉衣給士兵的,可這被司馬懿給收走了,他還說:此乃官家之物,做臣子的不可貪拿。

可這本就是皇帝發給士兵的,有何貪污之嫌?他不給士兵的背後,又隱藏了什麼?

懂的人自然懂。司馬懿這是給自己留下污點,讓朝廷越發相信他。果然,魏明帝躺床上奄奄一息的時候,深感司馬懿是個人才,要將他召回洛陽,給予重任。

總結一下,司馬懿在遼東戰場上,對士兵十分剋扣,即便冬天了也不給士兵發棉衣,在士兵心裡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這不打緊,他在魏明帝眼中,是個絕對的良才。但司馬懿卻並非真正乖順,所謂「狼子野心」,這是藏不住的,11年後,即公元249年,司馬懿找到合適的契機,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奪得了政權,實現了自己的野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t5HtnQBURTf-Dn5k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