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堅持到最後,把患者最後的康復作為最好的禮物送給我即將出生的寶寶。加油保山!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目前,我市最後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院,意味著我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救治工作暫時告一個段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與我市奔赴一線醫護人員的全力奉獻分不開,市人民醫院心血管科副護士長蔣利雲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向前,奔赴戰「疫」一線
春節正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已在醫院輪班多天的蔣利雲也迫不及待地準備回家陪伴自己待產的妻子,可就在輪班即將結束前,蔣利雲卻突然收到了要上一線的通知。
疫情發生以來,保山同樣出現了新冠肺炎患者,並收治了多名患者。為更好地防控疫情和進行及時救治,市醫院下發到各個科室倡議書後,全院醫護人員都積極報名,想要參與此次救治。
作為科室負責人的蔣利雲從事危重病人護理工作已有8年,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當他看到倡議書時,抱著黨員帶頭、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心態,沒有多少猶豫就在倡議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蔣利雲說:「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參與到病人的救治中,是我的職責。對於從業八年的我來說,親身參與救治這麼大的疫情,既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
接到下午三點到傳染病科參加疫情防控崗前培訓的通知後,蔣利雲準備回家收拾洗漱用品時,才猛地想起還沒有跟家裡待產的妻子說過自己簽下倡議書這件事。於是火急火燎地趕回家,一路上,蔣利雲都在思考如何跟妻子開口。但當他小心翼翼地跟妻子說完這件事時,向來膽小的妻子卻並未說出反對的話,只是止不住地擔心,邊幫他收拾用品邊提醒他去救治病人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又讓他在外專心工作,自己會照顧好肚子裡的寶寶,不要擔心家裡。蔣利雲看著即將臨產的妻子,既心疼又感動地一一應下,告訴妻子,醫院的防護措施很完備,讓她放心。收拾好東西後,蔣利雲把妻子送到父母家,這才前往醫院進行上一線前的培訓。
攻艱,身心負重逆行
2月2日凌晨,一通電話將蔣利雲從睡夢中叫醒。從這一刻開始,蔣利雲從一名「後備軍」變為真正的一線戰「疫」人員。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心裡還是有一點害怕的。但在真正參與到救治後就根本想不起怕了,腦海中只想著怎樣才能讓病人好起來。」蔣利雲告訴記者說。
就這樣,蔣利雲與30多名同事共同組成了此次抗擊疫情的團隊。為了更好地對病人進行救治,市醫院將隔離病區分為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根據工作需求,又將整個治療團隊分為了負壓隔離病房組、內圍組和外圍組。由於整個團隊中有許多未婚年輕的女同事,蔣利雲認為自己作為整個團隊中為數不多的男護士,要擔起更多責任,因此他主動申請到最危險的負壓隔離病房組救治病人。
對蔣利雲來說最初在進入負壓隔離病房時,除了要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同時還要快速適應外部環境和工作條件。剛開始穿防護服時,護目鏡容易起霧成了治療過程中的一大難題。「我儘量讓自己靠近一點、在靠近一點,這樣緊貼著就能多看得清楚一些了。」就這樣,蔣利雲在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進行著操作和穿刺。後來,為了進一步的保證醫療操作和醫護人員的安全,蔣利雲和同事都用貼創可貼、給護目鏡塗藥水、在面罩上貼膠布等各種方法來阻止護目鏡起霧,才解決了這一大難題。
身為護士的蔣利雲每天除了需要到負壓隔離病房進行連續床旁監測、治療、全方位護理,及時發現並報告患者異常情況,執行醫囑,完善相關標本採集備送檢及血氣分析等臨床工作外,還要負責患者排泄物消毒處置、病房衛生及消毒,協助醫師完成臨床操作等。蔣利雲說,雖說是4小時輪班制,可進入負壓隔離病房需要穿上隔離服,再加上交接班時間,前後近6個小時都不能進食水和食物。一個班下來,他也時常感到身心疲憊。「在裡面,你必須思想高度集中,操作中不能有一點差錯。我一個班下來後又累又渴,最裡面那層防護服有時都能滴出水來」,但面對困難和危險,蔣利雲還是毅然堅持了下來。
溫暖,齊心戰勝病魔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知道病人在病房內,身邊沒有親人,沒有朋友,病人的希望只有你。」蔣利雲這樣感慨說。
2月26日,我市唯一一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徐某成功出院。這是一名65歲的女性患者,在入病房的初期,病情曾出現反覆,期間還多次出現腹瀉拉稀症狀。儘管患者是一名女性,但在蔣利雲看來,護理是沒有性別之分的。他依然每天都認真快速地給患者清理污物,又一遍遍為她擦洗身體,直到全部乾淨為止。
由於身處一線,蔣利雲也十分關注有關新冠肺炎的各種報道。就在不久前,新聞中報道出患者的糞便中可能有活病毒存在,這無疑對醫護人員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危險。面對這一情況,蔣利雲雖然也感到害怕,但依然盡職盡責的為患者做好護理。正因為有了蔣利雲的精心護理,患者在半個多月的治療中從未感到過不適。
「阿姨,今天又是我給你值班了」「阿姨啊,今天您的身體又好很多了」……,為了更好地幫助這名患者儘快順利康復,蔣利雲每次進入病房開始護理前都會跟這名患者開一些小玩笑。儘管患者這時還不能說話,但還是會和蔣利雲用眼神進行一些交流。「這位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通過與她的交流,我能感受到她的求生慾望很強。」蔣利雲說。隨後的時間,蔣利雲和患者的距離拉得更近,只要方便,蔣利雲就會和患者不斷進行交流,用溫情去溫暖患者的心,鼓勵患者戰勝病魔。
後來,患者的情況得到好轉,已經可以用語言進行交流。有一天患者問蔣利云:「孩子,真是難為你了。我是一個女的,你就沒有感到有什麼不方便嗎?」蔣利雲輕輕地回答說:「阿姨,在我面前,我就當你是我的媽媽,兒子服伺媽媽是天經地義的。」 溫暖的話語深深地感動了患者。
「清零」,迎接春暖花開
「經歷了這場疫情,看到患者都能夠順利出院,我不但替患者感到開心,而且心中也產生了一種成就感。」蔣利雲說。
3月1日是蔣利雲的生日,這是他在醫院進行隔離的第12天。自從危重患者出院以後,蔣利雲和他的同事們便被醫院安排到專門的隔離區域進行隔離。算上隔離期間,蔣利雲已離家一個多月,儘管每天都在挂念著在家待產的妻子,但只有在晚上休息的時間,蔣利雲才能通過視頻電話跟妻子說一說每天工作的日常,安撫妻子擔憂的情緒。就算是自己生日當天,待產的妻子也只能到醫院為他送換洗的衣物時遠遠的看他一眼。蔣利雲也深知妻子對自己的思念,「誰不知道,臨產的妻子最需要丈夫的關心和陪伴,快要當爹的丈夫盼望早一點抱抱自己的孩子。而如今,夫妻只能隔空相望。這滋味,又有誰會不懂呢。」提起待產的妻子時蔣利雲他的內心始終有一股深深的愧疚感。
儘管如此,蔣利雲依然表示:「我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我深深熱愛著我的職業,這個職業讓我有了更多的責任感。可以說,這個職業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救死扶傷本就是我們醫務人員的職責。如果還有需要,我同樣會選擇第一時間報名上一線!」
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市從出現到「清零」,這是許許多多像蔣利雲一樣敢為人先的一線人員齊心合力的努力成果。在此次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嚴峻鬥爭中,他們在疫情來襲時舍小家為大家,自覺投身疫情防控救治戰場,為挽救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衝鋒在前,奏響了一曲誓死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凱歌,是他們把希望的火把高高舉起,讓我們看到終將來臨的春暖花開。(楊茜 朱琳琳)
責編:胡家科 段瑩陶(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