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長三角」「高鐵市」兩張牌?縣市區準備這樣干

2019-11-19     阜陽微視

按照市委關於「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我們怎麼辦」系列活動安排,前一階段,市級領導、各縣市區、各部門分別開展了專題調研,並形成了豐碩成果。阜陽各縣市區將怎樣乘高鐵東風,深度融入長三角?一起看看各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是如何解讀發展思路。

太和

機遇、基礎、路徑樣樣具備

高鐵的時空壓縮效應,使太和與長三角其他省市的可達性顯著提升,為太和融入長三角、對接滬蘇浙,搶抓發展機遇,提供極大的交通便利條件。面對發展機遇,太和有什麼樣的基礎呢?

太和縣委主要負責同志:

「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太和有產業基礎、園區基礎、合作基礎、市場物流基礎、人力資源基礎等。

產業基礎方面,太和擁有現代醫藥、綠色新能源、發藝文化、篩網濾布四大主導產業,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工業配套和以工業為主導的縣域經濟,2018年入圍全省製造業發展綜合10強縣、增速10快縣,有利於對接滬蘇浙產業強市(區),揚長補短、配套發展,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太和是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有175萬畝耕地,100萬畝綠色農產品基地,具備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的基礎。

攝影 邵學著

園區基礎方面,已建成一個省級開發區、兩個工業園區和七個鄉鎮工業集聚區,以及發藝文化產業園、篩網濾布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現代醫藥戰新基地是安徽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之一,初步形成「研、工、貿」「藥、養、康」一體的產業體系。正在建設的「中印醫藥合作示範產業園」,將著力打造全國仿製藥生產基地。

攝影 孟獻剛

合作基礎方面,已引進落地上海鼎晶生物、吉凱基因、高安生物醫學、杭州拜善晟製藥、浙江超威、天能等18個長三角地區項目,正在建設14個項目。優質專用小麥粉年銷往長三角4000多噸;10多萬畝「麒麟」西瓜,50%銷往滬蘇浙;綠色蔬菜、保健茶、調味品、藥食兩用品等,在長三角年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

攝影 李洪偉

市場物流基礎方面,省道、國道、鐵路、高速、高鐵等交通要素具備。醫藥市場擁有亞洲最大醫藥倉儲基地,全國有5000家藥廠、6萬多個品規駐場銷售,終端覆蓋全國1.5萬家縣級以上醫院、2萬家連鎖藥店,有「買全國、賣全國」美譽。人發市場是全國最大的發製品原料集散地。篩網濾布銷往全國,廣泛應用於化工、環保、航空等領域。

人力資源基礎方面,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十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民間資本雄厚,消費能力較強。在滬蘇浙經商辦企業的較有影響力太和籍知名企業家有近百人。全縣20-50歲的適齡勞動人口約77.9萬人,占總人口43.7%,近20萬太和人常年在滬蘇浙務工,每年返鄉就業創業8千人左右。

面對這樣的機遇和基礎,太和「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路徑是什麼?

太和縣委主要負責同志:

路徑方面,圍繞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和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功能定位,深入謀劃全面融入一體化的發展布局、全面推進招商引資的產業布局、全面提升承接轉移的園區布局、全面構建經濟外向的開放布局。在城市建設和發展規劃中突出高鐵優勢,打造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

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圍繞四大主導產業,運用專業化和市場化辦法抓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加快補鏈延鏈強鏈,培育規模體量較大、專業化程度較高、延伸配套性較好、支撐帶動力較強的特色產業集群。以浙江天能、超威、江蘇奇強醫療、上海納聚生物等正在合作的項目為「結合點」,以上海張江高科、上海金山區楓涇鎮、浙江長興等正在合作的對象為「融入點」,以點帶面,擴大招商引資範圍。

同時,以開發區為支撐,精準對接滬蘇浙各級各類園區,共建合作園區、發展「飛地經濟」,促進研發、生產和服務的交流融合。借鑑上海臨港、蘇州工業園合作開發管理模式,深化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建設運營模式。以現代醫藥戰新基地為平台,加強與滬蘇浙地區醫藥園區、企業合作,努力構建「滬蘇浙研發、太和生產、全國銷售」的共贏局面。以教育、醫療資源為載體,採取「名校+」「名院+」等方式,引進滬蘇浙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辦醫。

潁州

爭做阜陽排頭兵

面對「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潁州區總體思路是什麼?

潁州區委主要負責同志:

圍繞一個定位,在抓牢抓實機遇中實現「四個目標」。一個定位,即爭做阜陽「融入長三角、崛起大皖北」的排頭兵。「四個目標」,將潁州真正打造成城市建設的「主戰場」、城市形象的「大客廳」、經濟增長的「核心極」、社會治理的「樣板區」。

攝影 王朝陽

按照全市一盤棋、差異化定位、資源化利用、扁平化管理、一體化發展的思路,結合潁州實際,研究制定《潁州區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做到既符合潁州產業發展方向,又能更有針對性地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

攝影 王朝陽

同時,進一步解放思想,主動外出學習,在依法依規、守住底線的前提下,針對性地制定完善我區招商引資、人才引進、財政稅收、促進相關產業落地等政策,提升對長三角地區企業的吸引力。

攝影 釣雪翁

長三角和高鐵將為阜城帶來源源不斷的重大項目。隨著高鐵路網建設,阜陽高鐵站將擁有7個方向高鐵,呈「米」字型貫穿全境,承東啟西,貫通南北,未來人流、物流、資金流將大量彙集於此。潁州區作為阜城的主城區,將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呢?

潁州區委主要負責同志:

發展臨站經濟,提升帶動力。區委區政府在發展臨站經濟上,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快潁州工貿園內工業企業搬遷速度,為臨站經濟發展騰出空間。二是進一步完善高鐵站周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建設。三是立足臨站經濟產業發展定位,圍繞商貿物流、娛樂休閒、商務辦公、酒店住宿、創意產業等,主動外出開展精準招商、逐步實現周邊產業由「點」到「線」到「片」發展。將高鐵新區打造成設施完善、功能健全的現代商務新區。四是統籌謀劃阜陽港臨港經濟、阜陽機場臨空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潁州交通優勢,做大做強臨港臨站臨空經濟。

攝影 王朝陽

發展城市經濟,提升輻射力。潁州區作為阜陽市的中心城區,擁有「2個300萬」的巨大消費市場,一是300萬的外出農民工消費市場,回鄉置業、就業、創業,帶來巨大的消費市場。二是本市周邊利辛、淮濱2個縣300萬人口的消費大市場。潁州區將通過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和大美阜陽建設、實力阜陽建設,繁榮阜城商圈,留住本地消費,吸引周邊消費。

攝影 劉德松

發展鄉村旅遊,提升吸引力。以打造都市農業體驗區為目標,圍繞市委市政府「121」三帶建設工程,充分挖掘「水」資源、「花」資源和「人文」資源,配合做好潁州西湖、花博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老灣寨旅遊度假區、中洲蝴蝶蘭花卉科技文化博覽園等項目,把全區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大力發展休閒觀光、鄉村旅遊、採摘農業、親子活動等,打造一批花卉小鎮、木文化小鎮、文旅小鎮等特色集鎮,藉助高鐵優勢,將潁州打造成合肥等周邊城市的周末旅遊目的地。

攝影 王十慶

完善人才政策方面,創新人才建設和引進機制,完善租房、購房、高鐵通勤費用等方面的補貼,在力爭引進一批落戶潁州的高科技專業人才、管理人才的同時,變剛性引進為柔性聚集,引進一批「星期天工程師」「周末專家」。

攝影 於子成


來源:潁州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s4Bgm4BMH2_cNUgFF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