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蘇聯在遠東派駐118萬軍隊,為何最終不敢輕易南下

2021-03-20     新車測評

原標題:上世紀70年代,蘇聯在遠東派駐118萬軍隊,為何最終不敢輕易南下

眾所周知,自60年代末期,蘇聯便陸續從東歐、中亞等地抽調軍隊。那麼蘇聯的真實意圖到底是什麼?到了70年代,他們已在遠東地區駐紮了將近118萬軍隊。可即便如此,他們仍不敢踏上南下的路,這其中又何隱情?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

蘇聯成立之初,大部分西方國家都對它充滿了敵意,因此,蘇聯與西方世界矛盾重重,而且它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到了二戰時期,蘇聯橫掃東歐,並扶持了大批東歐政權後,才組成了可與西方世界抗衡的東方陣營。彼時的東方陣營,如今被人們稱為「東歐八國」,於蘇聯而言,唯有東歐八國統一戰線,它才能獲取到最高利益,反之,整個戰略布局都會崩潰。

因此,蘇聯不僅在歐洲地區駐紮了大批量的軍隊,還在東歐各國駐紮了軍隊。60年代後期,蘇聯在役的戰士高達350萬人,其中,絕大多數都在東歐八國和蘇聯西部,少部分人分布在西伯利亞、遠東及中亞地區。由此可見,東歐八國是蘇聯的軍事重地,而蘇聯與鄰國的關係惡化之後,便立馬從中亞、東歐等地抽調軍隊,開赴遠東。

只是,雖然70年代初期蘇聯在遠東的駐軍高達118萬人次,但他們的總兵力一直徘徊在350萬人上下。也就是說,蘇聯將大批部隊調往遠東後,在東歐的防禦力量便變得非常薄弱。在這樣的境況下,最不想南下開戰的,其實就是蘇聯。不久後,蘇聯內部出現了主戰派與主和派。大家都知道,但凡開戰,必定需要大量槍枝彈藥、糧食、燃油等物資。而蘇聯一旦與南下開戰,便需要縱穿西伯利亞鐵路,耗上幾個月的時間運輸物料。這段時間,足夠遠東鄰國做好一切準備,與此同時,西方各國還有可能攻打東歐地區。

另外,蘇聯的鄰國也並非省油的燈——它不僅擁有核武器,還有幾百萬的常備軍。如果戰爭升級,必定會落個兩敗俱傷;若用常規武器作戰,蘇聯那118萬軍隊則會顯得太過滑稽。蘇聯的鄰國究竟有多厲害呢?它擁有將近500萬人的常備軍,而且全國民兵也進入了戰備訓練,可謂是「萬里江山萬里營」。這也就是說,如果戰爭真的爆發了,蘇聯必定會陷入泥潭,若想脫身,就得繼續從東歐抽調軍隊。這樣一來,東歐的防禦體系又會隨之瓦解。

最後,蘇聯僅在遠東地區舉行了幾次大規模演習,便打道回府了。而此時的美國已從東南亞抽出身來,開始全力打理歐洲事務。1978年,蘇聯與越南簽署了《蘇越友好互助條約》——如果越南遭到第三方國家的侵略,蘇聯務必全力援助。然而,到了越南真被攻擊的時候,蘇聯卻一直按兵不動。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誰都有自己的難處。1978年12月,越南發動20萬人的大軍占領了西部鄰國,徹底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由於國力不興,越南越來越依賴蘇聯,可是到了80年代中期,蘇聯因種種原因,停止了對別國的援助。

四面楚歌的越南不得不另尋他路。1988年,越南裁軍60萬,將大批勞動力下放生產崗位。而蘇聯呢,也因石油利潤的萎縮,不得不裁軍、縮減國家開支,直至解體。關注暴走大歷史,真的過去,我們下期繼續為您揭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rDxUHgB8MnI47Ijy0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