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專場新聞發布會現場 記者 黃雲靈 攝
浙江在線杭州8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雲靈 製圖 金斌)8月19日上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金華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舉行。
新中國成立的70周年,也是八婺大地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7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依託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金華實現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9.85億元到2018年4100億元的躍升,40年增長了415倍,2018年的城鄉居民收入也分別達到5.5萬元、2.6萬元,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吃「改革飯」 走「開放路」
一隻撥浪鼓搖出「義烏髮展經驗」
「金華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長大的。」金華市委書記陳龍在發布會上說。
一隻撥浪鼓搖出了「義烏髮展經驗」,武義「後陳經驗」從治村之計上升為治國之策,磐安「365辦事窗口」開啟了集中便民服務的先河……據陳龍介紹,作為浙江乃至全國重要的改革試驗田,近年來,金華先後承擔了10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改革試點任務。
在義烏,從2011年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花落,到今年上半年,「一區兩片多點」框架下的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正式掛牌,11項省級行政權力事項下放試驗區,改革的紅利被進一步放大。
在金華全市,通過數據共享查詢、部門核驗證明、企業和個人申報承諾等途徑,金華成為全國首個全域「無需跑開政府證明」的地級市。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清理證明事項2729項,按照涉及證明辦件量測算,上半年少開證明49萬件。
改革給了金華發展的動力,開放則為金華發展注入了活力。全省四大開放大通道,兩條重點在金華。一條是「義新歐」,目前已開通10條線路、輻射35個國家;另一條是「義甬舟」,通過陸海鐵多式聯運,把金華和浙江的貨物源源不斷的運往232個國家和地區,金華外貿出口總額15年增長了23倍,躍升至全省第2位,跨境網絡零售出口居全省第1位,快遞業務量居全省第1位、全國第2位。
強製造 活市場
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說浙江的「百工之鄉」,民營經濟發達,產業基礎紮實的金華當仁不讓。義烏的小商品、東陽的木雕、橫店的影視文化、永康的五金製造……數據顯示,金華專業市場年成交額達3232億元,其中年成交100億元以上市場5個。市場主體總數超100萬戶,總量居全省第3位,占全省的15%。
「今年以來,我們強調精準施策,打出了一整套高質量發展組合拳。」金華市市長尹學群告訴記者。
以「打造先進位造業基地」為要求,金華精準培育智能門鎖、光電、新能源汽車等八大細分重點行業,市縣聯動、政企聯手,各有側重。據介紹,目前金華全市有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16個、國家級產業基地29個。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一號產業」,金華重點實施電子商務引領計劃、數字娛樂產業集聚計劃、智能製造發展計劃,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同時,金華還加快推動物流強市建設,實施專項扶持政策。目前,金華快遞業務量位列全國第二,平均每天1300多萬件,覆蓋全球680多個城市和地區。
深度融入長三角
「浙江之心」加快建設現代化都市區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地處「浙江之心」的金華,在下一步發展中,將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加快建設現代化都市區作為重中之重。
陳龍在會上介紹,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金華強化「六個接」,即產業承接、創新相接、交通聯接、服務連結、開放對接和改革銜接。在加快推進現代化都市區建設方面,金華則將著重抓好全域同城化、金義一體化等工作。
而作為貫通兩者的「血脈」,交通是基礎性、先導性工程。陳龍認為,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不僅事關金華長遠發展,而且對全省乃至全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
據他透露,從縱橫貫通的國家鐵路大通道,到內暢外聯的公路交通網;從面向國際的浙中區域空港,到通江達海的水路工程復興;從聯通全球的現代物流樞紐,到現代指揮交通體系,金華設定了2022、2025、2030年三個節點目標,全面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我們希望通過加快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再造金華交通新優勢,切實把我們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陳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