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38.5℃可激活免疫調控

2019-12-13     306醫院醫學科普

高燒38.5℃一定要吃退燒藥麼?面對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一項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Immunity》(免疫)上的研究給出了可靠答案:當人體高熱達到38.5℃及以上時,可激活免疫運動,高效掃除感染,加速身體康復進程。

有時,讓它再燒一會,晚點吃藥也無妨。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化與細胞所)陳劍鋒研究組最新研究成果

01.

高燒38.5℃,才能啟動免疫防禦系統清除感染

該項研究揭示了發熱促進免疫細胞遷移的分子機制,以及該機制在機體免疫調控中的重要功能。

研究結果表明:當機體溫度達到高熱(38.5℃及以上時),會促進免疫細胞中熱休克蛋白90,Hsp90的表達。而在細胞表面,有一類名為整合素的細胞粘附分子,它負責免疫細胞在血管素表面的「停留」,「爬行」和滲出血管等過程。

在熱刺激後,Hsp90會被招募到細胞膜上,與α4整合素「結合」,這能大大加速免疫細胞的「運動」(黏附和遷移),使其可以快速趕往感染部位的淋巴結和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Hsp90的表達,只能在體溫達到38.5℃以上才能被誘導表達,說明發熱對機體感染清除的促進作用要達到高熱才能被啟動。

發熱通過Hsp90-α4整合素熱感應信號通路促進T淋巴細胞遷移

另外,一旦Hsp90被成功誘導,即便體溫回到正常水平,Hsp90的表達也可維持大約48小時。因此在發熱一段時間後,完全可以用退熱藥降溫,而不影響發熱對免疫細胞粘附與遷移的促進作用。

目前,陳劍鋒研究組的結果提示:高熱6小時,可以有效誘導Hsp90的表達。他們正在研究能否縮短高熱時間,讓免疫系統在更短的時間內「開足馬力」。

簡而言之,該研究最重要的結論,是病人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燒到38.5℃後維持一段時間,再吃退燒藥。

02.

免疫系統,人體健康的戰鬥衛士

其實,發燒是一種對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保護機制。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抵抗人體病毒感染,疾病外侵的天然「軍隊」,當人體溫度升高,免疫系統反應則顯著增強,包括白細胞計數增加,吞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的殺菌活性增強等。

免疫細胞在組織中穿梭

免疫細胞就像人體的「戰鬥士」,不停在組織中穿梭遊行,尋找病原菌、衰老細胞、癌變細胞以及其他有害成分,免疫系統遍布全身,涉及多種類型細胞、器官、蛋白質和組織。這個巨大的細胞和組織網絡一直在尋找入侵者,一旦發現敵人就會發起複雜的攻擊,來保護人體健康。

適當的體溫升高,會提高人體免疫力,在人體能夠耐受的情況下,人體內的微生物細菌、真菌等對適當的體溫升高難以忍受,從而表現為人體內的一種主動性防禦反應。因此,感冒發燒等情況的出現意味著人體內已經自動進入到一個新的抗病狀態,包括產生大量自由基,可以很有效地對付病原菌,而且,人體內這些特殊狀態將嚴重不利於致病菌的生存。

讓病人的體溫維持在38.5℃以上一段時間再吃退燒藥,就是為避免過早的抑制機體自身免疫防禦,給免疫系統清除病原體爭取一些時間。

而那些因體溫過高導致病理性損害的不是發燒而是超高溫,這種狀態下人體體溫調節機制遭到破壞,致使體溫失控而異常升高。

考慮到個人身體條件不同,對發燒的耐受不同,嬰幼兒、老人有其他健康狀況對發燒耐受差的病人,一旦有高熱,還是要及時就醫並遵醫囑。對於健康的成年人,如果發熱異常,並伴有其它明顯不適,也需要及時就醫明確感染源,對症治療。

綜上所述,免疫系統是人體健康的天生好朋友,隨著現代醫學科技不斷發展,人類對免疫系統的研究探索越來越深入,這個人類天然防禦系統被「物盡其用」,經科學家們的探索不斷研究出對各類抗疾病的新療法,統稱為「免疫療法」,特別是近年來在對抗腫瘤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改變了許多癌症治療格局,在當今的科學研究中具有著非常重要地位。

相信,人類對免疫的探索不止於此,未來還有更長更遠的路要走。

(此文為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n-5_W4BMH2_cNUgZH8-.html